请你以自己的某一节课为例,谈一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5
展开全部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探究性的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懂得思考和发问,并善于总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如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并积极地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和改进。但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改革当前仍是块无人涉及的荒地。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呢?下面,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含义
“探究性学习” 最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1] 它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理科教育忽视过程探究而暴露出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并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效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关键阶段。在小学生年龄尚小,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的情况下,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面,我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去掉框架式的作文“填空”,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
多年来,传统作文教学暴露出以下弊端:教师给出指定的作文题目或范围,再由学生去“填空”;学生不懂得以真情实感来作文,完全按照教师的作文套路来写作,缺乏新意和创造性;作文条框、理论方法太多,遗失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与讨论的能力;作文教学带有极重的功利性,使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作文评价单一和模式化,不能激励学生自主自愿主动作文的热情等等。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首先就要革除这种这种弊端,让学生选择作文,有自主作文的主动权。小学的学习阶段,是学生今后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作文触感和作文思维,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表现和讨论,只起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键环节巧引精点即可,千万不能以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学生有了自主作文的主动权,那么在生活中就能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这就间接地培养了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少“填空”最好是“不填空”,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是培养学生探究性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阅读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是探究问题的知识储备方式。探究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常阅读、爱阅读和懂阅读的习惯,积累素材,捕捉信息。否则,探究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1、常阅读;
首先,就是常读课本。常读课本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前提。[2]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字不是很多,自读课本难度并不大。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坚持“分期要求,堂堂训练,层层推进”的原则,由扶到放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对于一些不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去查字典。
其次,就是多读课外读物。多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来源。只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视野才能发现问题,进行探究。
最后,就是多读学生作文。多读学生作文是指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后,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朗读作文或者互相交叉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会从中吸收别人的优点,避免不足,最重要的是,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就等于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想撞击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中发现问题。
2、爱阅读;
有了阅读的习惯,爱阅读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学生只有热爱阅读,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再创造。
3、懂阅读;
懂阅读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看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提笔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边看、边想、边画的自学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或说感受的习惯;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原因有二,第一,作文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第二,没有探究生活的兴趣,对生活不热爱的话就无法实现探究生活,更不能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呢?
1、教师要善于创造写作情境;
前面已经谈到了要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太多的条条框框影响学生自由作文的发挥,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需要指出一点的是,放手不等于放任,而是按照教学大纲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水平不高,在教师不明给题目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迷茫和困惑,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组织阅读讨论或者创设问题等来给学生创造写作情境。例如,要想让学生探究“关爱他人”的意义和快乐,并围绕着这一中心写出心中的想法的话,在作文训练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爱相关的课件、录象和音乐等,酿造气氛和情绪,然后让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要去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感受写下来。如果是单纯凭教师定题目由学生来写的话,效果远不如事例中学生经过情感的变化,自发讨论,自愿作文来得好。
2、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自由观察、探讨;
探究性作文关注的是过程。关注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3]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的事物以及事件的描写,教师应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自由观察、探讨,最后形成习作。同时我们也知道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辍而就的,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空、留白,使其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自主探究,培养其探究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四)以学生“说—评—批”代替教师“讲—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改—评”模式:“讲”即教师讲作文的范围、要求,甚至设定题目,再由学生随堂写或课后写;“改”即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设立等级或根据要求打分;“评”即评讲作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优缺点以及示范读优秀例文,这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发现问题、写出真情实感能力的发挥。
学生“说—评—批”模式:即先由学生来讨论,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形成灵活多样;“评”即由同学来评同学的作文,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评作文,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评价的能力,既能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练就了胆量,又能增加促进彼此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批”即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对比两种作文教学模式,前者老师占绝对的领导作用,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是学生来主导,结果也由学生来实行控制,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五)构建多样化的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会或成功或失败地得出相应的实践结果,写成一篇篇有个人思想和思考的文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能力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成绩,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励其实践探索,教师应该能为其构建多样化的习作展示平台。
1、优秀习作展示专栏;先由学生自己推荐出优秀的文章,然后教师再从中指导挑选,把公认为优秀的及具代表性和学习性的作文帖在教室里专门设置的优秀习作展示栏目上,以供大家学习、观摩。
2、制作学期刊物;教师引导学生去收集班上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以来所写的作文,整理成刊物,可以手抄,也可以复印、打印,视情况不同而不同。刊物集中学生的作文,无论写得好的还是不好的,整理成册,人手一份,必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3、推荐优秀作文;即教师把学生比较突出的和优秀的学生作文推荐到校报或更高一级的报刊去,争取学生的更多作文能在校或校以外的刊物发表。这既能发挥喜欢文学写作的学生的写作特长,又能激励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来勤学苦练。
三、实践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敢于在教学上突破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教师由主导变成引导,把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传统的“讲—改—评”教学模式,突破单一死板的作文评价方式,建立灵活多变的教学课堂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形成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务实的态度
探究过程是促进学生求知、探究、进步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事实求是地去努力探究。[4]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务实的态度,“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随意捏造数据、夸大事实,以此迎接探究成果的到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促进其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探究性的学习能力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懂得思考和发问,并善于总结,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极具挑战性。如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并积极地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和改进。但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教学,改革当前仍是块无人涉及的荒地。那么,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去培养学生的探究性能力呢?下面,本人进行了一些思考和研究。
一、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研究背景及其基本含义
“探究性学习” 最初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其基本模式是: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明确“任务”,通过“探究”、“会话”,完成“意义建构”。[1] 它主要是针对当时美国理科教育忽视过程探究而暴露出的教育问题。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一时间,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我国现代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逐步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并通过各种学习途径获得知识和能力、情感和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其主要特征是问题性、实效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好基础的一个关键阶段。在小学生年龄尚小,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强的情况下,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下面,我就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点看法:
(一)去掉框架式的作文“填空”,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
多年来,传统作文教学暴露出以下弊端:教师给出指定的作文题目或范围,再由学生去“填空”;学生不懂得以真情实感来作文,完全按照教师的作文套路来写作,缺乏新意和创造性;作文条框、理论方法太多,遗失了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与讨论的能力;作文教学带有极重的功利性,使学生为考试而作文;作文评价单一和模式化,不能激励学生自主自愿主动作文的热情等等。课改背景下的作文教学首先就要革除这种这种弊端,让学生选择作文,有自主作文的主动权。小学的学习阶段,是学生今后知识储备和能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为了让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就能主动地发现问题,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作文触感和作文思维,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思考、表现和讨论,只起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关键环节巧引精点即可,千万不能以过多的条条框框限制学生。学生有了自主作文的主动权,那么在生活中就能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这就间接地培养了小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此,少“填空”最好是“不填空”,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是培养学生探究性作文能力的第一步。
(二)培养学生阅读和搜集材料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也是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形成的关键,是探究问题的知识储备方式。探究的前提是必须要有相应的知识基础,这也是写好作文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小学的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形成常阅读、爱阅读和懂阅读的习惯,积累素材,捕捉信息。否则,探究将会成为空中楼阁。
1、常阅读;
首先,就是常读课本。常读课本是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基本前提。[2] 小学生的语文课本图文并茂,文字不是很多,自读课本难度并不大。在教学当中,教师要坚持“分期要求,堂堂训练,层层推进”的原则,由扶到放指导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对于一些不懂的字词就引导学生去查字典。
其次,就是多读课外读物。多读课外读物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是学生进行探究的重要来源。只有具备厚实的知识基础和广阔的视野才能发现问题,进行探究。
最后,就是多读学生作文。多读学生作文是指在每次作文训练之后,给机会让学生自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去朗读作文或者互相交叉朗读,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也会从中吸收别人的优点,避免不足,最重要的是,在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就等于无形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思想撞击的机会,使学生在语文中发现问题。
2、爱阅读;
有了阅读的习惯,爱阅读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学生只有热爱阅读,才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联系生活,进行反思再创造。
3、懂阅读;
懂阅读是指教师要指导学生形成阅读的方法。在指导学生看书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养成“提笔看书”的习惯,培养学生边看、边想、边画的自学能力;其次,要指导学生养成写读后感或说感受的习惯;最后,就是要引导学生掌握通过阅读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原因有二,第一,作文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写出真情实感;第二,没有探究生活的兴趣,对生活不热爱的话就无法实现探究生活,更不能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那么,应该如何去激发学生探究生活的兴趣和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呢?
1、教师要善于创造写作情境;
前面已经谈到了要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也就是说为了避免太多的条条框框影响学生自由作文的发挥,教师尽量放手让学生去写,需要指出一点的是,放手不等于放任,而是按照教学大纲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完成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水平不高,在教师不明给题目的情况下难免会产生迷茫和困惑,这时候,教师就应该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组织阅读讨论或者创设问题等来给学生创造写作情境。例如,要想让学生探究“关爱他人”的意义和快乐,并围绕着这一中心写出心中的想法的话,在作文训练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爱相关的课件、录象和音乐等,酿造气氛和情绪,然后让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要去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有什么意义?”等问题进行讨论,并把讨论后的感受写下来。如果是单纯凭教师定题目由学生来写的话,效果远不如事例中学生经过情感的变化,自发讨论,自愿作文来得好。
2、给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自由观察、探讨;
探究性作文关注的是过程。关注过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学生对写作兴趣的参与以及参与的程度。[3] 对于一些学生陌生的事物以及事件的描写,教师应给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去自由观察、探讨,最后形成习作。同时我们也知道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辍而就的,在培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留空、留白,使其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自主探究,培养其探究生活、热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四)以学生“说—评—批”代替教师“讲—改—评”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讲—改—评”模式:“讲”即教师讲作文的范围、要求,甚至设定题目,再由学生随堂写或课后写;“改”即教师评改学生的作文,设立等级或根据要求打分;“评”即评讲作文,指出存在的问题、优缺点以及示范读优秀例文,这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长此以往,会限制学生发现问题、写出真情实感能力的发挥。
学生“说—评—批”模式:即先由学生来讨论,说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再根据自己的想法写成文章,形成灵活多样;“评”即由同学来评同学的作文,充当“小老师”的角色,让学生评作文,会有助于学生形成作文评价的能力,既能锻炼了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练就了胆量,又能增加促进彼此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批”即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对比两种作文教学模式,前者老师占绝对的领导作用,学生让老师牵着鼻子走,而后者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是学生来主导,结果也由学生来实行控制,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五)构建多样化的习作展示平台,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
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会或成功或失败地得出相应的实践结果,写成一篇篇有个人思想和思考的文章。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能力形成的过程,而不是成绩,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激励其实践探索,教师应该能为其构建多样化的习作展示平台。
1、优秀习作展示专栏;先由学生自己推荐出优秀的文章,然后教师再从中指导挑选,把公认为优秀的及具代表性和学习性的作文帖在教室里专门设置的优秀习作展示栏目上,以供大家学习、观摩。
2、制作学期刊物;教师引导学生去收集班上半个学期或一个学期以来所写的作文,整理成刊物,可以手抄,也可以复印、打印,视情况不同而不同。刊物集中学生的作文,无论写得好的还是不好的,整理成册,人手一份,必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
3、推荐优秀作文;即教师把学生比较突出的和优秀的学生作文推荐到校报或更高一级的报刊去,争取学生的更多作文能在校或校以外的刊物发表。这既能发挥喜欢文学写作的学生的写作特长,又能激励带动基础稍差的同学来勤学苦练。
三、实践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敢于在教学上突破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能力,教师由主导变成引导,把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上有所突破。重要的是敢于突破传统的“讲—改—评”教学模式,突破单一死板的作文评价方式,建立灵活多变的教学课堂和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探究性学习注重能力形成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形成务实的态度
探究过程是促进学生求知、探究、进步的过程,同时,这个过程是艰辛的,需要付出大量的汗水事实求是地去努力探究。[4]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务实的态度,“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随意捏造数据、夸大事实,以此迎接探究成果的到来。
综上所述,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敢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学生自主作文的主动权,培养学生阅读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促进其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
展开全部
这个,三言两语说不完。简单的说吧,以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为例,要讲述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作用,可以采用图示,一点点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来。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都让学生来完成。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