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物形象,字数越多越好

 我来答
小贝莎拉青
推荐于2017-10-05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5.2万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正面英雄之曹操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曹操残暴、多疑、为人不厚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广纳天下英雄,但不以仁义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讲究宁我负人,而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为人处世原则,广大读者称之为奸雄,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面英雄。

  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势必要求我们对社会上的英雄引入多元化的评判方式,不宜站在一种绝对正确的政治观角度,竭力批判另一个政治观的错误,如果这样,就陷入了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狭隘思想境界,不能客观、公允地包容不同政治观。

  国富民强,人民幸福,社会公平,应当是所有不同政治观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无不如此,对曹操的认识亦当如此。

  一、挟持天子

  汉灵帝驾崩后,何进立太子辩即皇帝位,董卓废之,立汉献帝,宦官和各路实力人物相互挟制皇帝以争权夺利。第十三回,曹操大败吕布,平了山东,朝廷封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秦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

  曹操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自此,汉献帝过上了稳定的生活,锦衣玉食。在形式上,是汉朝的皇帝,曹操最终只称魏王,未僭越称帝。

  汉献帝为摆脱曹操的控制,在小说中二次较激烈的举动。

  其一,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第二十四回,曹操识破衣带诏阴谋后,仍保留了汉献帝的皇帝位。

  其二、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汉献帝密诏皇丈伏完,要求暗遣人往吴、蜀二处,令约会起兵。曹操识破后,杀死伏皇后,汉献帝忧虑交加,连日不食,曹操劝解曰: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献帝安敢不从。于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庆贺正旦之节,册立曹操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小说中,其它人又是如何挟持天子的呢?

  董卓立汉献帝后,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杨奉、董承救驾后,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百宫稍有触犯,竞于帝前欧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

  曹操在人格上是给了汉献帝最起码的尊重,虽然实掌大权,但是封赏官员,在形式上还是上奏皇帝,皇帝的衣食起居也应当是相对充裕和稳定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于小说作者贬曹颂刘的创作立场,对于曹操纵横天下,刘备偏居蜀中的现实,故而以此语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时又符合了儒家思想对于乱世英雄的价值判断。

  我们来细数小说中曹操与各路诸侯发生的二十场战争,看是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场战争。第十四回,苟彧献计曰: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操从其言,即时奏请诏命,遣使赍往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附密书一封。

  刘备、吕布、袁术、孙策相互战争。

  第二十六回,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曹操起兵十五万,亲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后,后反叛,兵败投刘表。

  第二场战争。第十七回,袁术称帝,孙策为自保,遣书曹操,劝曹南征,孙策为后应,击败袁术。曹操起马步兵十七万,粮食辎重千余车,一面先发人会合孙策与刘备、吕布。兵至豫州界上,玄德引兵来迎。袁术败逃,曹操攻破寿春,焚烧伪造宫室殿宇,一应犯禁之物。

  第三场战争。第十七回,操奏张绣作乱,当兴兵伐之。天子乃亲排銮驾。送操出师。建安三年夏四月,张绣败。

  第四场战争。第十八回,曹操、刘备联手攻吕布,吕布被杀前对刘备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谁知刘备却劝曹操杀之,吕布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

  第五场战争。第二十三回,袁绍广发讨操檄文,操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袁绍心怀疑惑,不思进兵,于是曹操安排防御之事后,竞回许都,余下战事为曹操部将所为。

  第六场战争。第二十四回,识破衣带诏阴谋后,为斩草除根,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刘备。刘备败走投袁绍。

  第七场战争。第二十五回,在刘备的游说下,袁绍兴兵攻曹操,曹操引兵十五万迎之。于是引出了关云长挂印封金,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第八场战争。第二十九回,曹操闻孙策之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袁绍闻之大怒,遂起冀、青、幽、并等处人马七十余万,复来攻取许昌。于是便引出著名的官渡之战。

  曹操正准备回许都,待秋后再攻袁绍,苟彧遣使送书,曰:刘备在汝南得刘辟,龚都数万人之众。闻丞相提军出征河北,乃令刘辟守汝南,备亲自引兵乘虚来攻许昌。

  第九场战争。曹操自提兵往汝南来迎刘备。刘备兵败,荆州依刘表。

  第十场战争。第三十一回,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亲统大军赴官渡攻袁绍。袁绍旧病复发而亡,其二子因为争权发生内讧,长子袁谭求救于曹操,曹操因势而为,占据了冀州、并州。

  第十一战场。占据冀州、并州后,远涉沙漠,西击乌桓,凭借强大气势,辽东守将俯首称臣。

  第十二场战争。第三十五回,此战争不是曹操亲为,而是其部将曹仁所为。由于刘备有徐庶协助,曹仁兵败。

  第十二场战争。第三十九回,夏侯惇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操即命夏侯惇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夏侯惇兵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曹操大怒,起大兵五十万攻打江南。于是乎引出了诸葛亮火烧新野,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板桥,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将干中计,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等一连串众人皆知的精彩事故,曹操败回许都。

  第十三场战争。第五十七回,曹操兵败赤壁之后,刘备与孙权相互争夺地盘。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为巩固北方,荀彧曰: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

  马腾识破阴谋,引西凉兵五千攻打许昌。马腾兵败身亡。

  第十四战争。第五十八回,曹操为阻止刘备攻取西川,扩充地盘,进攻江南。孙权求救于刘备,诸葛亮修书西凉马超,马超进攻长安,曹操被迫放弃南征,转而与马超交战,马超兵败远循。

  第十五场战争。第六十一回,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与孙权相持而战。孙权修书曹操要求罢战,书背后批两行云:足不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重赏来使,自引用大军回许昌。

  第十六场战争。第六十四回,马超兵败入羌,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夏侯渊得曹操军令,击败马超,马超兵败,后投刘备军中。

  第十七场战争。第六十六回,曹操威势日甚,会大臣商议收吴灭蜀之事。夏侯惇曰:吴、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汉中张鲁。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地。司马懿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遂按兵不动。

  第十八场战争。第六十七回,刘备猜测曹操必来攻取西川,诸葛亮献计,令孙权进攻合淝,曹操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淝。在濡须,孙权、曹操相拒月余,皆不能取胜。曹操留曹仁、张辽屯合淝,班师回许昌。

  第十九场战争。第六十九回,曹洪把守汉中,与张飞、马超、黄忠交战,丢失天荡山。曹操起兵四十万亲征。兵退斜谷,失了汉中。

  第二十场战争。第七十三回,刘备自称汉中王,修表汉献帝。曹操大怒,司马懿献计,利用刘备占据荆州不还,劝说孙权兴兵取荆州,曹操兴兵取汉川。

  孙权遣诸葛瑾到关羽处,希望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谁知关羽勃然大怒,将诸葛瑾逐出。孙权大怒,约兵曹操共同攻刘备。引出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败走麦城故事。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与曹操,曹操以礼葬之。

  在这二十场与曹操有关的战争中,看不出有丝毫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的内容,看到的只是相互之间为巩固地盘、争夺新地盘而发动的战争,刘备更没有高举声讨汉贼曹操、巩固汉献帝政治地位的政治大旗兴兵讨伐曹操。相反,倒是在曹操、刘备死后,诸葛亮、姜维高举声讨汉贼的政治大旗数度兵出祁山。

  在小说中,曹操没有利用掌控汉献帝的事实,要求和严禁各路诸侯做什么事和不能做什么事。即便如此,广大读者仍然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对小说中的事实的故意忽略,原因在于曹操作为正面英雄的形象不符合儒家对于乱世中正面英雄的定义。

  三、所谓的不仁不义与广纳人才

  以儒家的价值观阅读全书,曹操不仁不义之事多矣。

  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逃回家乡途中,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全家,留下一句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不仁不义,离曹操而去。

  儒家思想认为,我与天下人的关系应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不能获得天下人的理解和支持,则隐迹山水之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曹操完全颠倒了我与天下人的关系,将自我摆在了极突出的地位,天下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这个中心。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另一种解释。

  第十回,曹操威镇山东之后,欲将父亲接来享受富贵,徐州太守陶谦为拍曹操马屁,自作主张加派官兵护送。随知护送官兵中有黄巾余党,见财起意,将曹操父杀死。

  按道理,曹操报杀父之仇的对象应当是那些护送官兵,但是曹操不这样: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大军所到之处,杀谬人民,发掘坟墓。

  在此过程中,刘备仁义著于四海的谦谦君子形象得到了完美展现,三让徐州之后,刘备实际占据了徐州。曹操大怒曰: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但在荀彧劝谏下,曹操停止进攻徐州,转而进攻陈地的黄巾余党,以巩固既得地盘。后来,曹操收容刘备时,并未提及报父仇之事。

  这就是讲究现实利益的曹操。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曹操是一个值得人们学习的正面英雄,而不是奸雄。纵观全书,曹操没有做出加剧社会动荡的事情,没有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第六十六回,操将欲起程南征,参军傅干上书谏操。书略曰:干闻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往者天下大乱,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耳。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胜。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今若举数十万之众,顿长江之滨,倘贼凭险深藏,使我士马不得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天威屈矣。惟明公详察焉。

  曹操览之,遂罢南征,兴设学校,延礼文士。

  曹操非常重视广纳人才的工作,在家乡起兵讨董卓和与诸侯长期征战过程中,发现好的人才,曹操都希望收归己用。有一大批人才是尽心尽力帮助曹操的,正是由于许诸、张颌、典韦、张辽、夏候渊、夏候敦、曹洪、曹仁的集体努力和智慧,曹操才能在诸侯混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并逐步强大,成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大势力。由于评价成功的价值观不同,小说虽然描写了曹操将领许多事迹,但没有获得广大读者广泛称赞。

  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零逍遥津。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这中间表现出来的高超武艺,决死气慨,忠心事主精神,一点儿也不比张飞大闹长板桥、赵子龙单骑救主逊色。但是,人们故意忽略,尤其在戏剧演出节目中,歌颂曹操战将英雄事迹少之又少,家喻户晓的绝大多数是张飞,赵云、关羽等人。

  出现这种现象是不奇怪的,歌颂张飞、赵云、关羽的事迹,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儒家忠、孝、廉、义、悌的思想价值观,如果在戏曲舞台上歌颂曹操将领的英勇事迹,那么体现出来的政治观、人生观则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于是乎,广大读者在潜意识深处集体采用了一种淡化处理的方式,既不歌颂,也不贬损,任其在小说中客观地存在着。

  曹操对于不同于自己政治观、人生观的人才也是非常爱惜的,但小说却通过曹操的这种爱惜,描写出被爱惜人才的崇高、坚定的儒家思想英雄的光辉形象。

  第三十六回,刘备得到徐庶帮助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知道情况后,将徐庶母亲搬取到许昌,徐庶孝心至上,不得已离开刘备,到了曹操身边。第四十七回,庞统为配合诸葛亮火烧赤壁,假意投奔曹操,曹操亲自出帐迎之,谁知庞统出了个连环计,曹操浑然不知,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徐庶识破了却只顾远身避祸。

  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惜曹操勘不破此中味道,赤壁之战得了个落荒而逃的结局。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体现了曹操对于具备儒家思想人才的一种单相思。程昱曰:若纵之归袁绍,是如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杀之,以绝后患。曹操曰: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

  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在山顶看到了赵云的勇敢,叹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如果不是曹操的这道命令,百万大军之中,赵云焉能活着闯出?可以说,是曹操的爱才惜才之思想成就了赵云的美名。

  站在实现心中理想,没有加剧社会动乱,没有阻碍社会发展,没有破坏社会生产,能相对创造出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局面的角度,曹操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正面英雄。

参考资料: http://www.mqx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38&extra=page%3D1

一定要瘦的果儿
2017-11-14
知道答主
回答量: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744
展开全部
三国演义反面英雄之曹操
在三国演义小说中,曹操残暴、多疑、为人不厚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虽广纳天下英雄,但不以仁义为做人的基本原则,讲究宁我负人,而不可天下人负我的为人处世原则,广大读者称之为奸雄,是封建正统思想的反面英雄。
现代社会发展的多元化局面,势必要求我们对社会上的英雄引入多元化的评判方式,不宜站在一种绝对正确的政治观角度,竭力批判另一个政治观的错误,如果这样,就陷入了以自我为绝对中心的狭隘思想境界,不能客观、公允地包容不同政治观。
国富民强,人民幸福,社会公平,应当是所有不同政治观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纵观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无不如此,对曹操的认识亦当如此。
一、挟持天子
汉灵帝驾崩后,何进立太子辩即皇帝位,董卓废之,立汉献帝,宦官和各路实力人物相互挟制皇帝以争权夺利。第十三回,曹操大败吕布,平了山东,朝廷封为建德将军费亭侯。太尉杨彪、大司农朱俊暗秦献帝曰:今曹操拥兵二十余万,谋臣武将数十员,若得此人扶持社稷,剿除奸党,天下幸甚。献帝泣曰:朕被二贼欺凌久矣,若得诛之,诚为大幸!
曹操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曹操大喜。正要收拾起兵,忽报有天使赍诏宣召。操接诏,克日兴师。
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自此,汉献帝过上了稳定的生活,锦衣玉食。在形式上,是汉朝的皇帝,曹操最终只称魏王,未僭越称帝。
汉献帝为摆脱曹操的控制,在小说中二次较激烈的举动。
其一,第二十回,曹阿瞒许田打围,董国舅内阁受诏。第二十四回,曹操识破衣带诏阴谋后,仍保留了汉献帝的皇帝位。
其二、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汉献帝密诏皇丈伏完,要求暗遣人往吴、蜀二处,令约会起兵。曹操识破后,杀死伏皇后,汉献帝忧虑交加,连日不食,曹操劝解曰:陛下无忧,臣无异心。臣女已与陛下为贵人,大贤大孝,宜居正宫。献帝安敢不从。于建安二十年正月朔,就庆贺正旦之节,册立曹操女曹贵人为正宫皇后。群下莫敢有言。
小说中,其它人又是如何挟持天子的呢?
董卓立汉献帝后,每夜入宫,奸淫宫女,夜宿龙床,李傕、郭汜既掌大权,横行无忌,朝廷无人敢言。杨奉、董承救驾后,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百宫稍有触犯,竞于帝前欧骂,故意送浊酒粗食与帝。
曹操在人格上是给了汉献帝最起码的尊重,虽然实掌大权,但是封赏官员,在形式上还是上奏皇帝,皇帝的衣食起居也应当是相对充裕和稳定的。
二、挟天子以令诸侯
由于小说作者贬曹颂刘的创作立场,对于曹操纵横天下,刘备偏居蜀中的现实,故而以此语来宣泄心中的不满,这种不满同时又符合了儒家思想对于乱世英雄的价值判断。
我们来细数小说中曹操与各路诸侯发生的二十场战争,看是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一场战争。第十四回,苟彧献计曰:今刘备虽领徐州,未得诏命。明公可奏请诏命实授备为徐州牧,因密与一书,教杀吕布。事成则备无猛士为辅,亦渐可图;事不成,则吕布必杀备矣:此乃二虎竞食之计也。操从其言,即时奏请诏命,遣使赍往徐州,封刘备为征东将军宜城亭侯领徐州牧;并附密书一封。
刘备、吕布、袁术、孙策相互战争。
第二十六回,张绣统其众,用贾诩为谋士,结连刘表,屯兵宛城,欲兴兵犯阙夺驾。曹操起兵十五万,亲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后,后反叛,兵败投刘表。
第二场战争。第十七回,袁术称帝,孙策为自保,遣书曹操,劝曹南征,孙策为后应,击败袁术。曹操起马步兵十七万,粮食辎重千余车,一面先发人会合孙策与刘备、吕布。兵至豫州界上,玄德引兵来迎。袁术败逃,曹操攻破寿春,焚烧伪造宫室殿宇,一应犯禁之物。
第三场战争。第十七回,操奏张绣作乱,当兴兵伐之。天子乃亲排銮驾。送操出师。建安三年夏四月,张绣败。
第四场战争。第十八回,曹操、刘备联手攻吕布,吕布被杀前对刘备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谁知刘备却劝曹操杀之,吕布目视刘备曰:是儿最无信者!
第五场战争。第二十三回,袁绍广发讨操檄文,操引大军二十万,进黎阳,拒袁绍,袁绍心怀疑惑,不思进兵,于是曹操安排防御之事后,竞回许都,余下战事为曹操部将所为。
第六场战争。第二十四回,识破衣带诏阴谋后,为斩草除根,起二十万大军,分兵五路下徐州攻刘备。刘备败走投袁绍。
第七场战争。第二十五回,在刘备的游说下,袁绍兴兵攻曹操,曹操引兵十五万迎之。于是引出了关云长挂印封金,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第八场战争。第二十九回,曹操闻孙策之死,欲起兵下江南。侍御史张谏曰:乘人之丧而伐之,既非义举;若其不克,弃好成仇,不如因而善遇之。操然其说,乃即奏封孙权为将军,兼领会稽太守。袁绍闻之大怒,遂起冀、青、幽、并等处人马七十余万,复来攻取许昌。于是便引出著名的官渡之战。
曹操正准备回许都,待秋后再攻袁绍,苟彧遣使送书,曰:刘备在汝南得刘辟,龚都数万人之众。闻丞相提军出征河北,乃令刘辟守汝南,备亲自引兵乘虚来攻许昌。
第九场战争。曹操自提兵往汝南来迎刘备。刘备兵败,荆州依刘表。
第十场战争。第三十一回,建安七年,春正月,曹操亲统大军赴官渡攻袁绍。袁绍旧病复发而亡,其二子因为争权发生内讧,长子袁谭求救于曹操,曹操因势而为,占据了冀州、并州。
第十一战场。占据冀州、并州后,远涉沙漠,西击乌桓,凭借强大气势,辽东守将俯首称臣。
第十二场战争。第三十五回,此战争不是曹操亲为,而是其部将曹仁所为。由于刘备有徐庶协助,曹仁兵败。
第十二场战争。第三十九回,夏侯惇曰:近闻刘备在新野,每日教演士卒,必为后患,可早图之,操即命夏侯惇领兵十万,直抵博望城,以窥新野,夏侯惇兵败回许昌,自缚见曹操,曹操大怒,起大兵五十万攻打江南。于是乎引出了诸葛亮火烧新野,刘玄德携民渡江,赵子龙单骑救主,张翼德大闹长板桥,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将干中计,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等一连串众人皆知的精彩事故,曹操败回许都。
第十三场战争。第五十七回,曹操兵败赤壁之后,刘备与孙权相互争夺地盘。有人报到许昌,言刘备有诸葛亮、庞统为谋士,招军买马,积草屯粮,连结东吴,早晚必兴兵北伐。曹操闻之,遂聚众谋士商议南征。为巩固北方,荀彧曰: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使讨孙权,诱入京师,先除此人,则南征无患矣。
马腾识破阴谋,引西凉兵五千攻打许昌。马腾兵败身亡。
第十四战争。第五十八回,曹操为阻止刘备攻取西川,扩充地盘,进攻江南。孙权求救于刘备,诸葛亮修书西凉马超,马超进攻长安,曹操被迫放弃南征,转而与马超交战,马超兵败远循。
第十五场战争。第六十一回,建安十七年冬十月,曹操兴兵下江南,与孙权相持而战。孙权修书曹操要求罢战,书背后批两行云:足不不死,孤不得安。曹操看毕,大笑曰:孙仲谋不欺我也。重赏来使,自引用大军回许昌。
第十六场战争。第六十四回,马超兵败入羌,结好羌兵,攻拔陇西州郡。夏侯渊得曹操军令,击败马超,马超兵败,后投刘备军中。
第十七场战争。第六十六回,曹操威势日甚,会大臣商议收吴灭蜀之事。夏侯惇曰:吴、蜀急未可攻,宜先取汉中张鲁。曹操兴师西征,平定汉中地。司马懿劝曹操乘势进攻刘备,曹操叹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耶?遂按兵不动。
第十八场战争。第六十七回,刘备猜测曹操必来攻取西川,诸葛亮献计,令孙权进攻合淝,曹操自汉中领兵四十万前来救合淝。在濡须,孙权、曹操相拒月余,皆不能取胜。曹操留曹仁、张辽屯合淝,班师回许昌。
第十九场战争。第六十九回,曹洪把守汉中,与张飞、马超、黄忠交战,丢失天荡山。曹操起兵四十万亲征。兵退斜谷,失了汉中。
第二十场战争。第七十三回,刘备自称汉中王,修表汉献帝。曹操大怒,司马懿献计,利用刘备占据荆州不还,劝说孙权兴兵取荆州,曹操兴兵取汉川。
孙权遣诸葛瑾到关羽处,希望与关羽结为儿女亲家,谁知关羽勃然大怒,将诸葛瑾逐出。孙权大怒,约兵曹操共同攻刘备。引出关云长放水淹七军,关云长刮骨疗毒,关云长败走麦城故事。孙权将关羽首级送与曹操,曹操以礼葬之。
在这二十场与曹操有关的战争中,看不出有丝毫曹操挟持天子以令诸侯的内容,看到的只是相互之间为巩固地盘、争夺新地盘而发动的战争,刘备更没有高举声讨汉贼曹操、巩固汉献帝政治地位的政治大旗兴兵讨伐曹操。相反,倒是在曹操、刘备死后,诸葛亮、姜维高举声讨汉贼的政治大旗数度兵出祁山。
在小说中,曹操没有利用掌控汉献帝的事实,要求和严禁各路诸侯做什么事和不能做什么事。即便如此,广大读者仍然认为曹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是对小说中的事实的故意忽略,原因在于曹操作为正面英雄的形象不符合儒家对于乱世中正面英雄的定义。
三、所谓的不仁不义与广纳人才
以儒家的价值观阅读全书,曹操不仁不义之事多矣。
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在逃回家乡途中,杀其父结义兄弟吕伯奢全家,留下一句著名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认为不仁不义,离曹操而去。
儒家思想认为,我与天下人的关系应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不能获得天下人的理解和支持,则隐迹山水之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曹操完全颠倒了我与天下人的关系,将自我摆在了极突出的地位,天下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这个中心。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另一种解释。
第十回,曹操威镇山东之后,欲将父亲接来享受富贵,徐州太守陶谦为拍曹操马屁,自作主张加派官兵护送。随知护送官兵中有黄巾余党,见财起意,将曹操父杀死。
按道理,曹操报杀父之仇的对象应当是那些护送官兵,但是曹操不这样:陶谦纵兵杀吾父,此仇不共戴天!吾今悉起大军,洗荡徐州,方雪吾恨。大军所到之处,杀谬人民,发掘坟墓。
在此过程中,刘备仁义著于四海的谦谦君子形象得到了完美展现,三让徐州之后,刘备实际占据了徐州。曹操大怒曰: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但在荀彧劝谏下,曹操停止进攻徐州,转而进攻陈地的黄巾余党,以巩固既得地盘。后来,曹操收容刘备时,并未提及报父仇之事。
这就是讲究现实利益的曹操。站在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曹操是一个值得人们学习的正面英雄,而不是奸雄。纵观全书,曹操没有做出加剧社会动荡的事情,没有对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
第六十六回,操将欲起程南征,参军傅干上书谏操。书略曰:干闻用武则先威,用文则先德;威德相济,而后王业成。往者天下大乱,明公用武攘之,十平其九;今未承王命者,吴与蜀耳。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胜。愚以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今若举数十万之众,顿长江之滨,倘贼凭险深藏,使我士马不得逞其能,奇变无所用其权,则天威屈矣。惟明公详察焉。
曹操览之,遂罢南征,兴设学校,延礼文士。
曹操非常重视广纳人才的工作,在家乡起兵讨董卓和与诸侯长期征战过程中,发现好的人才,曹操都希望收归己用。有一大批人才是尽心尽力帮助曹操的,正是由于许诸、张颌、典韦、张辽、夏候渊、夏候敦、曹洪、曹仁的集体努力和智慧,曹操才能在诸侯混战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并逐步强大,成为三国鼎立局面的最大势力。由于评价成功的价值观不同,小说虽然描写了曹操将领许多事迹,但没有获得广大读者广泛称赞。
第五十九回,许褚裸衣斗马超。第六十七回,张辽威零逍遥津。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
这中间表现出来的高超武艺,决死气慨,忠心事主精神,一点儿也不比张飞大闹长板桥、赵子龙单骑救主逊色。但是,人们故意忽略,尤其在戏剧演出节目中,歌颂曹操战将英雄事迹少之又少,家喻户晓的绝大多数是张飞,赵云、关羽等人。
出现这种现象是不奇怪的,歌颂张飞、赵云、关羽的事迹,能够很好地体现中儒家忠、孝、廉、义、悌的思想价值观,如果在戏曲舞台上歌颂曹操将领的英勇事迹,那么体现出来的政治观、人生观则与儒家思想背道而驰,于是乎,广大读者在潜意识深处集体采用了一种淡化处理的方式,既不歌颂,也不贬损,任其在小说中客观地存在着。
曹操对于不同于自己政治观、人生观的人才也是非常爱惜的,但小说却通过曹操的这种爱惜,描写出被爱惜人才的崇高、坚定的儒家思想英雄的光辉形象。
第三十六回,刘备得到徐庶帮助击退了曹操的进攻,曹操知道情况后,将徐庶母亲搬取到许昌,徐庶孝心至上,不得已离开刘备,到了曹操身边。第四十七回,庞统为配合诸葛亮火烧赤壁,假意投奔曹操,曹操亲自出帐迎之,谁知庞统出了个连环计,曹操浑然不知,曰:先生果能成大功,操请奏闻天子,封为三公之列。徐庶识破了却只顾远身避祸。
道不同,不相为谋。可惜曹操勘不破此中味道,赤壁之战得了个落荒而逃的结局。
关羽千里走单骑的故事,更是体现了曹操对于具备儒家思想人才的一种单相思。程昱曰:若纵之归袁绍,是如虎添翼也。不若追而杀之,以绝后患。曹操曰:吾昔已许之,岂可失信,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想他去此不远,我一发结识他做个人情。汝可先去请住他,待我与他送行,更以路费征袍赠之,使为后日记念。
第四十一回,赵子龙单骑救主,曹操在山顶看到了赵云的勇敢,叹曰:真虎将也!吾当生致之。遂令飞马传报各处:如赵云到,不许放冷箭,只要捉活的。如果不是曹操的这道命令,百万大军之中,赵云焉能活着闯出?可以说,是曹操的爱才惜才之思想成就了赵云的美名。
站在实现心中理想,没有加剧社会动乱,没有阻碍社会发展,没有破坏社会生产,能相对创造出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生活局面的角度,曹操是值得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正面英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极品杀手4
2011-11-18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8万
展开全部
曹操是一个非常有计谋的人,他虽然是非常的奸诈狡猾,但是他的实力也是不可轻视的,最让人刻骨铭心的还是要数那次的赤壁之战,曹操把袁绍的几万兵马,毁灭的只剩下几百来个人乐,并且曹操自己也没有花多大的功夫,这可只是个奇迹呀。曹操这个人还是非常求贤若渴的那种人,总而言之曹操是一个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君主。

特点一:求贤若渴
故事一:曹操有一次把关羽给困到了山顶上,当时的关羽和刘备张飞失散,所以只好归降曹操,他便提出了要求,可是曹操想都没有想就答应了,并且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招待关羽,可是关羽还是坚持着如果找到刘备张飞就立即辞别曹操去找他们两个,曹操非但没有生气,还夸关羽是非常的有忠义的,但是最终关羽还是去找了刘备和张飞,并且杀了曹操的许多将士。

故事二:在曹操平定汉中的时候,曹操遇到了庞德,曹操知道庞德是一员勇将,曹操便就想把庞德收到自己的阵营下,他便叫徐晃去挑战,并且故意诈降,让庞德抢去了自己的寨子,趁着庞德设庆功宴的时候,来劫寨,庞德来不及防备,便就落荒而逃。并且曹操贿赂了大臣,说庞德受了曹操的贿赂故意打败仗,张鲁听信谗言,便把庞德给赶了出来,曹操设下了陷阱俘获了庞德。庞德被俘后,曹操亲自为庞德解开了绳子,庞德便顾顺了曹操。

特点二:忘恩负义
故事一:大家应该都知道关羽是怎么死的吧,是被孙权给杀死的,可是我认我背后的凶手确实曹操。关羽在一次战争中被毒箭刺中了胳膊,而这时曹操应该知道关羽的伤势,如果这个时候挑起战斗的话一定会拿下那座城的,曹操便写信让孙权出兵,孙权便出了兵,关平劝关羽养伤要紧,不要去打仗了,可是关羽不听,关羽轻视了孙权。可是没多久吕蒙就拿下了城池,关羽非常的吃惊也就被敌人给俘获了,关羽确实是一位猛将,他宁死不屈,孙权便杀了关羽。曹操得了关羽的首级,非常的高兴,庆幸敌人手下的一员大将死了,此时的他没有一点伤心,没有感觉到内疚,没有觉得因为自己和孙权联合才导致关羽死了。幸亏司马懿提示,是孙权想嫁祸曹操,曹操应该厚葬关羽,只不过因为这个,曹操才用大臣之礼葬下了关羽。

故事二: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他们两个,自己就去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就杀吕氏家人。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为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回答“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浅醉江月
高赞答主

2011-11-18 · 你的赞同是对我最大的认可哦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5%
帮助的人:8599万
展开全部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摩托罗辣
2011-11-18 · TA获得超过4.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709
采纳率:66%
帮助的人:2480万
展开全部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东汉末年分三国,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在这个特殊的年代,便正是英雄辈出的时候。在这些英雄中,有贬有褒,对他们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其中意见分歧最大的,便是魏的丞相——曹操。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更是主张“亲刘贬曹”,把曹操写的奸诈狡猾、无恶不作。但是,在我眼中曹操并不是这样的一个人。
汉末时期,土地兼并剧烈、地主剥削残酷、官府徭役繁重、政府腐败不堪,董卓、吕布、袁绍等一干狼豺虎豹更加使老百姓民不聊生。此刻,平时那些所谓英雄或默不出声或献媚与袁绍等人。而曹操,一个小小的宦官之子却抱着为天下除害、国家分忧的宏伟大志,到处招兵,搜寻人才,在官渡之战中,一举大破袁绍,使对方溃不成军,无力反击。难怪后来曹操曾说过:“这天下若不是我曹孟德,不知道有多少人称王称帝啊!”
曹操不但有勇、有志,而且有谋。董卓当权时期,败坏纲纪。曹操便夜带七星宝刀只身前往行刺,其勇气不下于荆轲,行刺失败时,董卓怀疑他,他又随机应变说是来献宝刀,骗过董卓后变星夜飞离京城。“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不正是说明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段吗?
曹操爱人才是自古有名的,官渡之战时,曹操和袁绍进入持久战,两方都暗自不动,曹方粮草就要耗尽,士兵们士气低落。这时,袁绍的某士徐攸因不满袁绍而投奔曹操,据《三国演义》的记载:“操跣足而出。”“跣足”就是光着脚的意思,且不说曹操的用意如何,他的样子,就足够让人明白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
曹操曾请求许邵给自己做一评价,许邵便答:“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的,曹操是一个奸雄,但也是一个强人,他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抑强扶弱的智慧。他的出现,正是这个时代所必需的选择。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