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的评价 (孟子、荀子)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代表的奴隶主阶级,而孟子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
小字部分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和《孟子》一书的来历
2.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理由: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小字部分介绍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比喻
(3)义利观(道德思想)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
1.荀子其人
荀况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小字部分介绍了其生平
2.思想主张
(1)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哲学思想)
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
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2)“性恶论”(道德思想)
理由: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
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
并指出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思维拓展: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何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3)“礼法并施”(政治思想)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来源:继承儒家,吸收法家
(阅读延伸: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其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所以历史上一直把荀子看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1.孟子其人
孟子,名轲,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孔子代表的奴隶主阶级,而孟子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
小字部分介绍了孟子的生平和《孟子》一书的来历
2.思想主张
(1)仁政学说(政治思想的核心)
内容: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
发展: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还认为“天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顺从人民的意志就是敬天。
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对封建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统治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孟子的封建“仁政”、“民本”思想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2)性善说(道德思想,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
理由:孟子主张人性本善说,他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人的品质不是外加的,是与生俱来的。
小字部分介绍了孟子关于人性本善的比喻
(3)义利观(道德思想)
孟子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要求人们应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重义轻利”思想,对中华民族道德观念的形成和精神文明有着巨大的影响。
3.地位及影响
孟子学说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他们的仁政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唐代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荀子
1.荀子其人
荀况是战国时期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小字部分介绍了其生平
2.思想主张
(1)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哲学思想)
荀子认为“天”就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自然界有其运行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由此可以看出荀子是一个“唯物主义者”,这是他思想的最精华的部分。
社会背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使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
(2)“性恶论”(道德思想)
理由:人生来好利欲,好声色。
荀子说:人饿了便喜吃,冷了便喜穿,疲劳了便喜休息;苦饭不愿吃,破衣不爱穿,辛苦的事不乐意干;爱听好听的声音,爱看好看的颜色,顺着这些天性,人就不会循规蹈矩。
并指出顺从人的本性就会引发争夺和暴乱,所以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思维拓展:孟子和荀子同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为何在人性善恶问题上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
(3)“礼法并施”(政治思想)
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
来源:继承儒家,吸收法家
(阅读延伸: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这就是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为后来历代有见识的封建帝王所采纳,对封建时代“治世”局面的出现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3.思想特点及影响
荀子思想杂取百家,与孔孟的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很长时间里,荀子学说不为正统的儒家所重视,被视为儒家的异端,但其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所以历史上一直把荀子看作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