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有烦恼和困难的时候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
7个回答
展开全部
情绪”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每天与人想随,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体验到它的存在给我们的心理和生理上带来的变化。也许,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我们每个人对情绪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情绪实际上比我们想象得要复杂得多。如果我们在某种程度上能够了解情绪对人产生的影响,并对情绪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有一定的认识,这将不仅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有利。
对于情绪,我们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例如将情绪描绘成愉快的或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不高兴的,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温和的和强烈的,短暂的和持久的等等。由于这些分类的依据较多,所以讲解的时候十分不方便。为了陈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情绪简单地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人的情绪总是从兴奋到抑制,从抑制再到兴奋,往复循环。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低潮,也不可能一直高涨。从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般人的情绪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请看这样的一则材料:
【生物三节律】
本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生物三节律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三种节律都有自己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以情绪为例,在高潮期内,人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在临界日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而在低潮期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
在很多心理学家的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情绪周期的描述,有的人说是28天,有的人得到的结论是5个星期。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一个概念:人类,作为有自然性的动物,存在着情绪上的周期变化。因此,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记录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情绪变化,由此可以提前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另外,你可以通过情绪控制训练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控制消极情绪或将消极情绪尽快转化为积极情绪。因为消极的情绪可以给人带来较大的伤害。
首先,健康的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给人的机体带来损害。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设法收集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溶于水中,将溶液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发现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后死亡。这种和香烟有害的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其次,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人在理性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最后,情绪具有感染性。 正是因为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控制消极情绪,并尽可能地将之转化为积极情绪。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方法一:尽可能的变化生活环境。
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
一般而言,较大的空间对于人而言总是有利的,因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是有直接联系的。通常人们都不喜欢太过于拥挤的地方,外界空间的拥挤会导致人的烦恼和压抑。心理学家对于这种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微妙联系无法做出解释,更多的是将之归于类似于动物划分领地而互不侵犯的本能行为。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大海、草原或各种各样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喜爱是十分有道理的。
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经常去这样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熟悉程度来达到类似的效果。一般而言,新鲜的环境对人总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布置环境来达到创设良好心境的目的。有的人改变居室的布置,有的人放音乐,有的人养花种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于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帮助。
方法二:表情训练法。(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日本人的情绪训练法)
以上讲的是人会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其实人可以更为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
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只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呢?一般人是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这种做法有着心理学研究的依据。这种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是:究竟是情绪引起身体的反应,还是身体的反应引起情绪的变化呢?换句话说,人们是因为哭才会愁,还是因为忧愁而哭;是因为恐惧而发抖,还是因为发抖而恐惧呢?
通常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不信你回家试试。
方法三: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来调节情绪。
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例如,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故意刁难他;而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不同,人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前面一个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而后一个学生会觉得和老师的关系更为亲密。所以情绪的变化有事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通常认为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例如,考试失败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唯独我不能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人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你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对于情绪,我们可以有很多具体的词语来描绘,例如将情绪描绘成愉快的或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不高兴的,满意的和不满意的,温和的和强烈的,短暂的和持久的等等。由于这些分类的依据较多,所以讲解的时候十分不方便。为了陈述的方便,我们可以将情绪简单地分为消极的情绪和积极的情绪。人的情绪总是从兴奋到抑制,从抑制再到兴奋,往复循环。一个人的情绪不可能一直处于低潮,也不可能一直高涨。从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般人的情绪变化呈现周期性的规律。请看这样的一则材料:
【生物三节律】
本世纪初,英国医生费里斯和德国心理学家斯沃博特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些病人因头痛、精神疲倦等,每隔23天或28天就来治疗一次。于是他们就将23天称为“体力定律”,28天称为“情绪定律”。20年后,特里舍尔发现学生的智力是以33天为周期进行变化的,于是他就将其称为“智力定律”。后来,人们就将“体力定律”、“智力定律”和“情绪定律”总称为生物三节律。
一个人从出生之日起,到离开世界为止,生物三节律自始至终没有丝毫变化,而且不受任何后天影响。三种节律都有自己的高潮期、低潮期和临界日。以情绪为例,在高潮期内,人的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在临界日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在活动中容易发生事故;而在低潮期内,情绪低落,反应迟钝,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
在很多心理学家的报告中,我们都能看到情绪周期的描述,有的人说是28天,有的人得到的结论是5个星期。不管怎样,我们可以大致得到这样的一个概念:人类,作为有自然性的动物,存在着情绪上的周期变化。因此,你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记录的方式来确定自己的情绪变化,由此可以提前预测自己的情绪变化,避免因为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另外,你可以通过情绪控制训练的方法来尽可能的控制消极情绪或将消极情绪尽快转化为积极情绪。因为消极的情绪可以给人带来较大的伤害。
首先,健康的积极情绪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而消极情绪则会给人的机体带来损害。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设法收集人在生气时呼出的气体,然后将这些气体溶于水中,将溶液注射到小白鼠的体内,发现小白鼠在一段时间后死亡。这种和香烟有害的实验相类似的结果告诉我们,人在生气的时候,体内的免疫细胞的活性下降,人体抵御病毒侵害的能力减弱,因此容易受到病毒的侵入,导致疾病;人情绪不好的时候,体内还会分泌出一种毒性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聚积起来,会形成和漂白粉一样的分子结构,对人体产生不利的影响。时间一长,人容易患上慢性病甚至癌症。
其次,情绪会干扰人的理性判断。人在理性判断的时候,容易受到情绪的干扰。
最后,情绪具有感染性。 正是因为消极情绪对人的影响极大,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控制消极情绪,并尽可能地将之转化为积极情绪。下面介绍一些方法。
方法一:尽可能的变化生活环境。
环境对于人而言,不能直接地将人引入积极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作用更主要的是帮助我们营造良好的心境,这种好的心境是积极情绪发生的必要场所。
一般而言,较大的空间对于人而言总是有利的,因为物理空间和心理空间是有直接联系的。通常人们都不喜欢太过于拥挤的地方,外界空间的拥挤会导致人的烦恼和压抑。心理学家对于这种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微妙联系无法做出解释,更多的是将之归于类似于动物划分领地而互不侵犯的本能行为。由此可见,人们对于大海、草原或各种各样荒无人烟的地方的喜爱是十分有道理的。
对于学生而言,没有时间也不可能经常去这样的地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的熟悉程度来达到类似的效果。一般而言,新鲜的环境对人总是有吸引力的。因此,在情绪不佳的情况下,可以尝试通过布置环境来达到创设良好心境的目的。有的人改变居室的布置,有的人放音乐,有的人养花种草,这些都是改变环境的有效措施,能够对于情绪的调节有一定的帮助。
方法二:表情训练法。(詹姆斯-兰格的情绪理论,日本人的情绪训练法)
以上讲的是人会被动接受环境的影响,其实人可以更为主动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放了这样一则新闻:
日本人善于做生意,这是举世公认的。但由于日本人强烈的东方民族的色彩,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不喜欢表露自己的感情,特别是不喜欢笑。所以,日本人在谈生意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压抑和刻板。由于日本人的主要贸易伙伴大部分都是西方人,而西方人性格外向,因此这两种文化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为了能够在生意场上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日本人想了很多办法,其中之一就是这则新闻。日本公司的老板为了让职工面带笑容,于是在下班之前的半个小时里,训练他们笑。具体的方法是每人发一只筷子,横着咬在嘴里,固定好脸部表情后,将筷子取出。此时人的脸部基本维持一个笑容的状态,再发出声音,就像是在笑了。
这则新闻说明了什么呢?一般人是不会知道其中的奥妙的。这种做法有着心理学研究的依据。这种研究的最主要问题是:究竟是情绪引起身体的反应,还是身体的反应引起情绪的变化呢?换句话说,人们是因为哭才会愁,还是因为忧愁而哭;是因为恐惧而发抖,还是因为发抖而恐惧呢?
通常而言,人们都认为是情绪引起人的反应。也就是说,人们忧愁的时候才会哭,恐惧的时候才会发抖。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并不完全是这样。恰恰相反,人们会因为哭而发愁,会因为发抖而感到恐惧。这就是说,人的情绪是可以由行为引发的。根据这种观点。人可以通过控制行为的方式来控制自己的情绪。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的锻炼充分运用了这个观点。
最常见的一项研究证明,当你在生气的时候,可以找一面镜子,对着镜子努力做出笑容来,持续几分钟之后,你的心情会变得好起来。不信你回家试试。
方法三:改变对事物的认识来调节情绪。
对事物的不同认识可以导致情绪的极大不同。例如,当学生受到老师的批评的时候,往往会有不同的反应。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和他作对,故意刁难他;而有些人认为老师是在教育他,帮助他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正是因为这些认识上的不同,人们才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前面一个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厌恶甚至对立的情绪,而后一个学生会觉得和老师的关系更为亲密。所以情绪的变化有事取决于人对事物的看法。
美国的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人的情绪的产生是一个被称作ABC的过程。A是指诱发性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后产生的信念(Beliefs),即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通常认为认为是A引起了C,而艾利斯认为A是引起C的间接原因,更直接的原因是B。也就是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不同,会引起行为和情绪的不同。
因此,在受到情绪困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认识的方式来调节情绪。例如,考试失败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是否别人都可以有失败的记录,而唯独我不能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任何人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失败,你当然也不例外。通过改变对事物的看法,来达到调节情绪的作用。
展开全部
周围的一切事物会打扰我们的思想,不去随着这些演绎情绪就好,但不必强求,事物之所以会有打扰我们,对这种看法,应知:生命的由来,就是在寻找安慰,而在现实的回应中,我们感受了各种情绪,形成了安危判断的标准信号,就自我意象而言,不论是狂妄或是自卑,内在总是有不可确实的不安。当到达无所求的境地,你不会想到要给这种境界以某类定义,也不再想去对任何人诠释。应这样看吧?生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人终归得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就是承担一切的后果。自作自受。苦乐由人。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1-12-06
展开全部
这个因人而异,和个体的性格,个性,态度,理念,价值观等等直接相关。一个人在困难的时候不能控制住自己只能说先天上他比较消极,在后天上是可以改变和弥补的,只要自己下意识的去控制是一定能控制住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因为他们是凡人,可以很好控制自己的人都不是一般人!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