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于国际一级保护动物的昆虫有多少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我国有四种
多鳃孔舌形虫
多鳃孔舌形虫属柱头虫科、舌形虫属。1965年由中国生物学家张玺等人发现,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分布于从渤海北部至黄海南部的潮间带。
多鳃孔舌形虫身体柔软、细长,呈蠕虫状。身呈圆锥形,身长约为全长的1/50,领部与身长相等。身的后半部背面中央线有一条纵沟,整个身部呈淡桔黄色。 领的前缘环抱着身体基部的身柄,前端腹面中央和吻部交界处有一个明显的口。领部具有许多纵走皱褶,前后1/3处各有一条深色的纤维环线,两环线间的领区色泽较淡,领的后缘为一条突起的盖,紧接盖前端的是一条深桔红色的环带,环带在整个领区淡桔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
虫体肝区的长度约为全长1/10。肝囊数为100~130个,排列成两行,十分规则,肝区前部和后部肝囊小,中部长。肝区色泽一般由前向后顺序为褐色、土黄、绿色等。尾区长度为全长的1/2以上,具有外环肌,肛门开口于尾端。整个尾区为浅褐色或黄色。
雌体的生殖区长度约为全长的1/3,鳃长约为生殖翼长度的1/5。鳃孔较多,达130~160个左右。两生殖翼对称,始于领的后缘,起点处两翼与鳃的前端分隔。在鳃区后端处生殖翼呈紫棕色,雄性则为枯黄色或桔红色。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多鳃孔舌形虫
黄岛长吻虫
黄岛长吻虫属玉钩虫科,因其吻部较长(为全长的1/20左右),所以被称为“长吻虫”。它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胶州湾附近海域。
黄岛长吻虫的身体柔软而细长、呈蠕虫状,全长约300毫米。吻部呈扁圆椎形,背腹两面中央线上各具一条明显或不明显的纵沟,从吻的基部直达吻端,将吻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领部宽而短,中部的后端各有一条环走状的凹沟,表面平滑,其长度仅为全长的1/100。吻部和领部均为浅桔黄色。尾部呈黄绿色圆筒状,到末端则为黄色。
黄岛长吻虫的鳃生殖区发达,约占全长的2/3。生殖翼的前、后部较低、形状好似两条细的隆起背,中段则较高。生殖翼的前半部为浅桔黄色,后部为绿褐色,肝盲囊区为绿褐色。在躯干部的前部背面和生殖翼之间,有两条浅色的隆起脊,隆起脊在前方彼此分开,间距较大,愈向后则愈靠近,到末端则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形。在每条隆起背的外缘各有一行小鳃孔,鳃孔数为90对左右。
黄岛长吻虫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巢穴呈不定型的“U"形。身体全部横陈于穴中。穴口较宽,呈漏斗状,穴居的深度通常为50~20厘米。因其体壁含有大量的碘,所以在其密集分布的区域往往可嗅到碘的气味。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岛长吻虫
中华蛩蠊
中华蛩蠊 :
拉丁学名:G。Ilo。。na stnens0
有翅亚纲蛩蠊目。中华蛩蠊是中型昆虫,体细长,无翅,暗灰色,触角丝状,复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 200 m高山的苔藓、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1985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名为“中华蛩蠊”,为我国两种一级保护昆虫中的一种
名称: 中华蛩蠊
别名: 无
分类地位: 昆虫纲、蛩蠊目、蛩蠊科
学名: Galloisiana sinensis
分布范围: 吉林长白山
数量: 罕见
形态特征:体长形,长约10毫米,头宽3毫米。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触角晓瑰色,较淡。体表被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复眼黑色,且略狭,复眼下方有2根刺状毛。唇基倒梯形,上唇略半圆形,下颚内颚叶基部着生一排刷状长毛,前端具2个小齿状突起。下颚须5节,第3节为1、2两节长度之和,约与第4节等长,第5节略长,顶端尖。触角丝状,34节,基部节较粗而短,向端部渐变细长,第一节最粗,第2节短,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2.5倍,第4个节领,自第10节起逐渐变长。前胸背板长略胜于阔,前端较阔,后缘中部明显向内四进,中胸背板中长略短于后缘宽度,基部显较前胸背板后缘为狭。后胸背板阔约为其中长的1.7倍。腹部背板IO节,密生深棕色绒毛,中部数节较阔,各节后角,有时包括后缘着生1或2根暗棕色刷状毛,末节(肛上板)端缘呈钝三角形,中央延伸成一向下弯曲的锥状体。尾须9节,基部两节很短。前足腿节粗短,长约为其中部最宽处的3倍,背面着生2行刺状毛,每行3-4根,外侧面光,内侧面有一些短毛,腹面内沿着生一排刺状毛,约15-18根,多数集中在端半部;胜节略短于腿节,腹面具2行刺状毛,每行4-5根,端末有2距,附节5节,背面观14节呈三角形,第5节长卵形,爪单齿。中足腿节显较前足为细,各侧面着生刺状毛;腔节约与腿节等长,各侧面具刺状毛,端距2根,附节同前足,后足腿节显较前、中足细长,背面具刺状毛2行,内侧面1行,腹面内沿10-12根,外沿7书根,胶节长于腿儿 跑节显长于前、中足附节。
识认方法: 身体细长,没有翅膀。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和触角琥珀色,较淡。体表有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中央有一个模糊的黑斑。较小的黑色复眼,丝状触角,有34节,尾须很长。
生态习性: 住:国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的海拔2000米处,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行:夜晚活动。主要为爬行。休息:隐匿于石头下、朽木下、苔藓上及洞穴中。食:杂食性。以植物和小虫为食。繁殖:卵生成长:变态不明显. 此类昆虫生活于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薛或土中及洞穴中,多于夜间活动,取食植物或小虫。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栖地遭到破坏 2、分布区过于狭小
中华蛩蠊
金斑喙凤蝶
中文名:金斑喙凤蝶
拉丁学名:Teinopalpus aureus
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蝶类→凤蝶科→喙凤蝶属
我国最稀有的蝴蝶——比大熊猫珍稀得多
● 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R级(最稀有的一级)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保护物种
● 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属鳞翅目凤蝶科。本种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中国特有种。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专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该蝶为中国特有种,珍贵而稀少(野外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是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很多专家提议作为中国的国蝶。
形态特征:翅展81~93 mm。雌雄异型。雄蝶体、翅呈翠绿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条黑色斜带,此带以内区域色浓,以外区域色淡。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带。后翅外缘齿状,有翠绿色月牙形斑纹,在月牙形斑纹内侧有相应的金黄色斑纹。此蝶即因此而得名,并闻名于世。
雌翅无金绿色,后翅五边形大斑色白,尾突细长。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金斑喙凤蝶体长30毫米左右,两翅展开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种大型凤蝶。它的翅上鳞粉闪烁着幽幽绿光。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它常飞翔在林间的高空,也时而停在花丛间,其姿态优美,犹如华丽高贵、光彩照人的“贵妇人”,因此人们称它为“蝶中皇后”。70多年前,一名外国人从我国采集到了一只金斑喙凤蝶,标本被带往国外保存。1984年8月20日,中国东方标本公司采集队的同志,历尽艰难,连续几年上山采集,终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捕获一只雄性金斑喙凤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研究室的同志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了一只前几年采集到的金斑喙凤蝶标本,而且是一只雌的。消息传出后,引起生物界的重视,我国从事蝴蝶研究工作50余年的李传隆教授特地从北京赶往福建,对它们进行仔细观察后激动地说:“金斑喙凤蝶的寻获,填补了中国昆虫学研究的一块空白。”
1961年,我国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20种中国蝴蝶的邮票,根据蝶类专家的意见,其中必须有一枚金斑喙凤蝶邮票。可是国内一时找不到这种蝴蝶标本,图案设计者不得不借助外国的资料。当时,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然博物馆的昆虫标本珍藏室里,讲解员骄傲地介绍说:“这漂亮名贵的蝴蝶,名叫“金斑喙凤蝶”。它的产地在中国武夷山,全世界只有我们博物馆里才有这种蝴蝶的标本。”
据悉,所罗门群岛上的大鸟翼蝶标本,曾在巴黎以1800美元一只,创下蝴蝶标本拍卖最高价的世界纪录,而一位港商却愿意出2万美元买下这对金斑喙凤蝶。由于某种原因,后来虽未成交 ,但由此可见金斑喙凤蝶的价值,真是“一蝶万金”!
金斑喙凤蝶
多鳃孔舌形虫
多鳃孔舌形虫属柱头虫科、舌形虫属。1965年由中国生物学家张玺等人发现,它是一种中国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分布于从渤海北部至黄海南部的潮间带。
多鳃孔舌形虫身体柔软、细长,呈蠕虫状。身呈圆锥形,身长约为全长的1/50,领部与身长相等。身的后半部背面中央线有一条纵沟,整个身部呈淡桔黄色。 领的前缘环抱着身体基部的身柄,前端腹面中央和吻部交界处有一个明显的口。领部具有许多纵走皱褶,前后1/3处各有一条深色的纤维环线,两环线间的领区色泽较淡,领的后缘为一条突起的盖,紧接盖前端的是一条深桔红色的环带,环带在整个领区淡桔黄色的衬托下显得十分醒目。
虫体肝区的长度约为全长1/10。肝囊数为100~130个,排列成两行,十分规则,肝区前部和后部肝囊小,中部长。肝区色泽一般由前向后顺序为褐色、土黄、绿色等。尾区长度为全长的1/2以上,具有外环肌,肛门开口于尾端。整个尾区为浅褐色或黄色。
雌体的生殖区长度约为全长的1/3,鳃长约为生殖翼长度的1/5。鳃孔较多,达130~160个左右。两生殖翼对称,始于领的后缘,起点处两翼与鳃的前端分隔。在鳃区后端处生殖翼呈紫棕色,雄性则为枯黄色或桔红色。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多鳃孔舌形虫
黄岛长吻虫
黄岛长吻虫属玉钩虫科,因其吻部较长(为全长的1/20左右),所以被称为“长吻虫”。它是一种中国所特有的无脊椎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胶州湾附近海域。
黄岛长吻虫的身体柔软而细长、呈蠕虫状,全长约300毫米。吻部呈扁圆椎形,背腹两面中央线上各具一条明显或不明显的纵沟,从吻的基部直达吻端,将吻分隔为左右两部分。领部宽而短,中部的后端各有一条环走状的凹沟,表面平滑,其长度仅为全长的1/100。吻部和领部均为浅桔黄色。尾部呈黄绿色圆筒状,到末端则为黄色。
黄岛长吻虫的鳃生殖区发达,约占全长的2/3。生殖翼的前、后部较低、形状好似两条细的隆起背,中段则较高。生殖翼的前半部为浅桔黄色,后部为绿褐色,肝盲囊区为绿褐色。在躯干部的前部背面和生殖翼之间,有两条浅色的隆起脊,隆起脊在前方彼此分开,间距较大,愈向后则愈靠近,到末端则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形。在每条隆起背的外缘各有一行小鳃孔,鳃孔数为90对左右。
黄岛长吻虫穴居于中潮区和低潮区的细沙滩和泥沙滩中。巢穴呈不定型的“U"形。身体全部横陈于穴中。穴口较宽,呈漏斗状,穴居的深度通常为50~20厘米。因其体壁含有大量的碘,所以在其密集分布的区域往往可嗅到碘的气味。
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岛长吻虫
中华蛩蠊
中华蛩蠊 :
拉丁学名:G。Ilo。。na stnens0
有翅亚纲蛩蠊目。中华蛩蠊是中型昆虫,体细长,无翅,暗灰色,触角丝状,复眼小,尾须长,颇似双尾虫。多栖于1 200 m高山的苔藓、石块下和土中,种类极少。1985年我国昆虫学家在长白山区首次发现蛩蠊目昆虫,并被命名为“中华蛩蠊”,为我国两种一级保护昆虫中的一种
名称: 中华蛩蠊
别名: 无
分类地位: 昆虫纲、蛩蠊目、蛩蠊科
学名: Galloisiana sinensis
分布范围: 吉林长白山
数量: 罕见
形态特征:体长形,长约10毫米,头宽3毫米。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触角晓瑰色,较淡。体表被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复眼黑色,且略狭,复眼下方有2根刺状毛。唇基倒梯形,上唇略半圆形,下颚内颚叶基部着生一排刷状长毛,前端具2个小齿状突起。下颚须5节,第3节为1、2两节长度之和,约与第4节等长,第5节略长,顶端尖。触角丝状,34节,基部节较粗而短,向端部渐变细长,第一节最粗,第2节短,第3节约为第2节长的2-2.5倍,第4个节领,自第10节起逐渐变长。前胸背板长略胜于阔,前端较阔,后缘中部明显向内四进,中胸背板中长略短于后缘宽度,基部显较前胸背板后缘为狭。后胸背板阔约为其中长的1.7倍。腹部背板IO节,密生深棕色绒毛,中部数节较阔,各节后角,有时包括后缘着生1或2根暗棕色刷状毛,末节(肛上板)端缘呈钝三角形,中央延伸成一向下弯曲的锥状体。尾须9节,基部两节很短。前足腿节粗短,长约为其中部最宽处的3倍,背面着生2行刺状毛,每行3-4根,外侧面光,内侧面有一些短毛,腹面内沿着生一排刺状毛,约15-18根,多数集中在端半部;胜节略短于腿节,腹面具2行刺状毛,每行4-5根,端末有2距,附节5节,背面观14节呈三角形,第5节长卵形,爪单齿。中足腿节显较前足为细,各侧面着生刺状毛;腔节约与腿节等长,各侧面具刺状毛,端距2根,附节同前足,后足腿节显较前、中足细长,背面具刺状毛2行,内侧面1行,腹面内沿10-12根,外沿7书根,胶节长于腿儿 跑节显长于前、中足附节。
识认方法: 身体细长,没有翅膀。背面和头部棕黄色,较暗。腹面、足和触角琥珀色,较淡。体表有细毛,腹部两侧和足着生稀疏深棕色刺状毛。头宽大,中央有一个模糊的黑斑。较小的黑色复眼,丝状触角,有34节,尾须很长。
生态习性: 住:国内分布于吉林长白山的海拔2000米处,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行:夜晚活动。主要为爬行。休息:隐匿于石头下、朽木下、苔藓上及洞穴中。食:杂食性。以植物和小虫为食。繁殖:卵生成长:变态不明显. 此类昆虫生活于高山和高原,近湖沼、融雪或水流湿处,白天隐藏于石下,朽木下,苔薛或土中及洞穴中,多于夜间活动,取食植物或小虫。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濒危原因: 1、栖地遭到破坏 2、分布区过于狭小
中华蛩蠊
金斑喙凤蝶
中文名:金斑喙凤蝶
拉丁学名:Teinopalpus aureus
昆虫纲→有翅亚纲→鳞翅目→蝶类→凤蝶科→喙凤蝶属
我国最稀有的蝴蝶——比大熊猫珍稀得多
● 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R级(最稀有的一级)
●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一级保护物种
● 中国国家林业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保护动物。
属鳞翅目凤蝶科。本种是世界上最名贵、极为罕见的蝴蝶,中国特有种。长期以来,一直被世界上的蝴蝶专家誉为“梦幻中的蝴蝶”。该蝶为中国特有种,珍贵而稀少(野外生存数量远远少于大熊猫),是唯一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蝴蝶。很多专家提议作为中国的国蝶。
形态特征:翅展81~93 mm。雌雄异型。雄蝶体、翅呈翠绿色,底色黑褐色。前翅有一条黑色斜带,此带以内区域色浓,以外区域色淡。外缘有两条平行的黑带。后翅外缘齿状,有翠绿色月牙形斑纹,在月牙形斑纹内侧有相应的金黄色斑纹。此蝶即因此而得名,并闻名于世。
雌翅无金绿色,后翅五边形大斑色白,尾突细长。
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江西、福建、广东、海南。
金斑喙凤蝶体长30毫米左右,两翅展开有110毫米以上,是一种大型凤蝶。它的翅上鳞粉闪烁着幽幽绿光。前翅上各有一条弧形金绿色的斑带;后翅中央有几块金黄色的斑块,后缘有月牙形的金黄斑,后翅的尾状突出细长,末端一小截颜色金黄。它常飞翔在林间的高空,也时而停在花丛间,其姿态优美,犹如华丽高贵、光彩照人的“贵妇人”,因此人们称它为“蝶中皇后”。70多年前,一名外国人从我国采集到了一只金斑喙凤蝶,标本被带往国外保存。1984年8月20日,中国东方标本公司采集队的同志,历尽艰难,连续几年上山采集,终于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捕获一只雄性金斑喙凤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研究室的同志在整理以往采集的昆虫标本时,发现了一只前几年采集到的金斑喙凤蝶标本,而且是一只雌的。消息传出后,引起生物界的重视,我国从事蝴蝶研究工作50余年的李传隆教授特地从北京赶往福建,对它们进行仔细观察后激动地说:“金斑喙凤蝶的寻获,填补了中国昆虫学研究的一块空白。”
1961年,我国邮电部准备发行一套20种中国蝴蝶的邮票,根据蝶类专家的意见,其中必须有一枚金斑喙凤蝶邮票。可是国内一时找不到这种蝴蝶标本,图案设计者不得不借助外国的资料。当时,在英国伦敦皇家自然博物馆的昆虫标本珍藏室里,讲解员骄傲地介绍说:“这漂亮名贵的蝴蝶,名叫“金斑喙凤蝶”。它的产地在中国武夷山,全世界只有我们博物馆里才有这种蝴蝶的标本。”
据悉,所罗门群岛上的大鸟翼蝶标本,曾在巴黎以1800美元一只,创下蝴蝶标本拍卖最高价的世界纪录,而一位港商却愿意出2万美元买下这对金斑喙凤蝶。由于某种原因,后来虽未成交 ,但由此可见金斑喙凤蝶的价值,真是“一蝶万金”!
金斑喙凤蝶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