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各个时期对待匈奴的态度、政策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起到了什么作用?

 我来答
尘网书屋
2011-12-06 · TA获得超过327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61
采纳率:46%
帮助的人:615万
展开全部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汉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政权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而西汉前期则是西汉王朝的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西汉初期统治者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防御边疆少数民族入侵,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与周边少数民族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与北方匈奴族则以和亲政策为主。

1.和亲的历史背景。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王朝,都长安(今西安),历史上称之为西汉。西汉初期,中原以外的周边民族同秦代相仿,北方主要是匈奴、乌桓、鲜卑、丁零等,西域一带主要有大月氏、乌孙、大宛等众多民族。西汉初年,刘汉王朝刚刚建立,历经秦末农民战争和四年之久的楚汉相争之后,社会经济受到惨重破坏,人民嗷嗷待哺,国库已经空虚;而此时北方匈奴军事力量却日益强大起来,冒顿单于时期“控弦之士三十余万众”,他们不断南下西汉边境抢掠骚扰,公元前200年,刘邦遭受“白登之围”。在强大匈奴的威逼下,刘邦被迫听从了刘敬的建议,采取了与匈奴和亲的主张。公元前198年,汉王朝将一普通人家的女儿冒充公主,嫁给冒顿单于,并派刘敬为使者与匈奴结和亲之约,西汉政府除将汉宗室女嫁给匈奴单于为阏氏(匈奴语意为妻子)外,还要每年送给匈奴许多絮、缯、酒、米和食物。和亲政策,是封建王朝与边疆各民族统治者集团结亲和好的一种民族政策,汉初实行和亲政策是被迫采取的一种方式,它对汉匈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亲政策在今天看来已经是一种陈旧的民族政策,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却是维持民族友好关系的一种最好的办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和亲政策是西汉政府无法用武力抵御匈奴入侵时才实行的一种和平的民族政策。

2.和亲的大致经过。和亲分为两个阶段:从汉高祖时期的公元前198年开始,西汉王朝遣送宗室之女给匈奴单于做阏氏,到了惠帝时期,西汉又一次“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单于”。文帝、景帝继续执行这一政策,先后向匈奴单于冒顿、老上、军臣遣送公主,并奉送大批财物。从公元前198年至公元前133年,是西汉和亲政策的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从从公元前33年到西汉末期为止。公元前33年归附于西汉王朝的匈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到长安,在朝觐期间,他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愿娶汉家女子,做汉家女婿,以便进一步与汉亲近)。汉元帝应允,立刻以宫女王嫱即王昭君赐与呼韩邪单于为妻。“昭君出塞”标志着汉匈关系开始了新的里程。

这次和亲与汉初和亲的性质情况不相同。这次和亲,一方面是双方的力量对比和汉初相反,是汉朝强大,匈奴虚弱;另一方面是这时汉朝与匈奴的关系早已十分和好,并不是因为昭君出塞才彼此改变敌对态度,而是因为有和好的关系作为前提,呼韩邪单于才提出愿当汉家女婿。而且这次是呼韩邪单于主动提出的和亲要求。

尽管此时汉匈双方国力对比及双方关系均与汉初不同,但汉朝仍然很重视这次和亲,把昭君出塞作为政治上的一件大事来看待。这可从元帝改元一事加以证明,即元帝为了庆祝这次和亲成功,把他的年号“建昭”六年改为“竟宁”元年。汉时“竟”即“境”。“竟宁”即“境宁”,意即这次昭君出塞、和亲成功,从此与匈奴的关系更加亲密无间,边境得以保持安宁。呼韩邪单于也大为欢喜,封昭君为“宁胡阏氏”,意即匈奴(胡)人得了昭君为阏氏(妻),从此部族可获安宁。

3.和亲的积极作用。由于西汉政府采取了和亲政策,换取边境的相对安宁,使汉初残破的社会得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最后出现汉武帝时期“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士马强盛”的局面,为反击匈奴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和亲在当时来看,的确是西汉生存之必要,它为汉初至文景时期恢复生产、铲除异己,巩固王朝统治赢得了宝贵时间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自刘邦登基汉武帝即位前,西汉王朝一直穷命于平定各地异姓诸侯叛乱及同姓的 “吴楚七国之乱”。所以这70年间的内乱得以平定,自然与用和亲换来的国内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分不开。

尤其是昭君出塞后带来的60余年的和平,意义更加深远。后人把王昭君看作是汉匈民族和平的象征,而昭君出塞也是西汉末年惟一的一起和亲事件。这次和亲对于西汉以后汉匈友好贡献巨大:首先,它进一步增强和巩固了自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以后的和平友好关系,真正化干戈为玉帛,使北方地区出现了长达六十多年的和平景象。其次,它改变了所谓“自三代之盛,吴、越不与受正朔”的局面,开启了边疆地方接受中央政权领导的先河,从而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和融合。最后,它播下了汉匈两族友好关系的种子,王昭君的前夫呼韩邪单于和后夫复珠累单于对汉也一直很友好。王昭君死后,她的两个女儿、女婿和她在老家的两个侄子都为汉匈之间的和平友好积极奔走,极力维护和修补被王莽破坏的汉匈关系。

通过和亲政策,西汉王朝把先进的中原文化、生产技术带到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汉文化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

总之,从汉高祖统一全国到汉景帝统治时期,经历了将近70年的时间,以及西汉后期60年时间里,在对待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关系方面,一直采取“重之以婚姻”的和亲政策,这是稳定边境的需要,是恢复和发展的需要;归根到底,是巩固中央王朝统治的需要。
swwwg1985
2011-12-06 · TA获得超过72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7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9万
展开全部
汉高祖——汉景帝时期
对匈奴是和亲政策,高祖时期,国家刚刚建立,国力和军力达不到消灭匈奴的能力,再者就是异性王公太多,国力不能完全凝聚。一直到景帝朝平定七王之乱,国家政权才相对统一(此时只有少数的刘姓王公)。
汉武帝时期
武帝时期,国家已经建立近百年,经过文帝和景帝时期的发展,农业得到稳固,国家有了可以消灭匈奴的本钱,所以才有霍去病的封狼居胥。
武帝以后,匈奴基本被赶到漠北,再也不敢南下了,已经被汉朝打怕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tb_5346936
2011-12-06
知道答主
回答量:3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2万
展开全部
汉高祖初期:战争,国祚新立,想一鼓作气解决匈奴的威胁。
白登之围后,转为和亲,一直持续到汉武帝初期,主要原因是国内虚弱,跟匈奴战争没有优势。
汉武帝在国力强盛以后,经过精心的准备,开始了对匈奴旷日持久的战争,特点是匈奴受到重创,汉朝也因此导致国力空虚,所以后期很少再言战。
随着匈奴远居漠北,关系逐渐缓和,内迁的匈奴和汉朝和好,基本上就没再打仗。
后面的和亲和战争都是东汉时候的事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