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社会学概论试卷
1个回答
展开全部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人的产生 B.劳动的产生 C.文化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
2.学校教育属于(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下列关于我国家庭周期的变化错误的是( )
A.家庭建立时间由早变晚 B.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
C.生育期由长变短 D.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
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
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 )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
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6.使现代社会学成为正式的大学课程,并成为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的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7.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流动范围
C.行政区划
D.其他
9.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1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人性“恶”发展结果D.社会分化
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12.体现孙本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成果的是(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心理学》
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D.《当代中国社会学》
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14.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
15.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
16.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群
1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濡化 D.文化交流
18.把社会看做是惟一真实存在的是( )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唯名论 C.历史唯物论 D.形而上学
19.下列关于社会学发展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B.从美国向欧洲转移
C.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D.从亚洲向欧洲转移
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
21.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D.家庭与家庭的关系
22.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的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民族关系 D.生产关系
23.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 )
A.哲学 B.科学 C.宗教 D.价值观念
24.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25.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26.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
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27.纵向角度考察社区的标准主要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之间的精神纽带
C.社会价值 D.人的素质
28.“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韦伯 D.马克思
29.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30.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
B. 拟剧论
D.交换论
E.常人方法学
3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33.“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
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
C.种族冲突 D.核武器扩散
E.毒品走私
3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实证法
E.统计法
35.社会福利包括( )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
E.社会保障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解释性功能
37.文化濡化
38.组织
39.社区纵向格局
40.阶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现代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
4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43.社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4.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5.社会学有哪些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
47.试述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A 6.C 7.D 8.A 9.C 10.A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
21.A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B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E 32.ABCDE 33.ABDE 34.ABC 35.ABCD
三、名词解释
36.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7.是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
38.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9.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40.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四、简答题
41.(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
(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
(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
4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43.(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
(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
(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44.(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45.(1)研究功能,包括:①描述性功能;②解释性功能;③预测性功能;④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包括: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五、论述题
46.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7.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中不同地位人们的个人利益实现程度的指示器,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调节制衡机制的推动力。我国社会学界认为,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对社会的作用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机制: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实现的程度影响其态度及行为状态;一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状态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发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并在利益群体中实现的利益越多,其态度与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人们的社会活动可能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社会发展则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有效地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人的产生 B.劳动的产生 C.文化的产生 D.文明的产生
2.学校教育属于( )
A.正向社会化 B.负向社会化 C.基本社会化 D.预期社会化
3.下列关于我国家庭周期的变化错误的是( )
A.家庭建立时间由早变晚 B.家庭建立时间由晚变早
C.生育期由长变短 D.家庭的生命周期有延长趋势
4.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译作(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人学研究》
5.第36届世界社会学大会的主题是( )
A.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 B.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分层
C.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流动 D.全球化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
6.使现代社会学成为正式的大学课程,并成为第一位学院派社会学家的是( )
A.孔德 B.斯宾塞 C.涂尔干 D.韦伯
7.有两对或两对以上都是异代的夫妇而没有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大家庭 D.主干家庭
8.确定一个社区大体上的地域范围或疆界的客观标志是( )
A.社区中心的服务范围
B.社区人员流动范围
C.行政区划
D.其他
9.社会变迁是社会关系基本形态的( )
A.变化 B.革命 C.变异 D.延续
10.阶级产生的根源是( )
A.私有制 B.社会分工 C.人性“恶”发展结果D.社会分化
11.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其本性要求整个社会更加严密地( )
A.系统化 B.经济化 C.人性化 D.组织化
12.体现孙本文研究中国社会问题的成果的是(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心理学》
C.《现代中国社会问题》
D.《当代中国社会学》
13.个人社会化的第一要素是( )
A.学校 B.伙伴群体 C.家庭 D.阶级
14.标志着社区研究开始的著作是( )
A.《一个农业社区的社会解剖》
B.《社区与社会》
C.《社区权力结构》
D.《中等市镇》
15.托夫勒把信息社会的来临称为( )
A.第一次浪潮 B.第二次浪潮 C.第三次浪潮 D.第四次浪潮
16.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A.文化特质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文化群
17.一种文化接受或吸收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或文化丛,融入本土文化的过程是( )
A.文化传播 B.文化采借 C.文化濡化 D.文化交流
18.把社会看做是惟一真实存在的是( )
A.社会唯实论 B.社会唯名论 C.历史唯物论 D.形而上学
19.下列关于社会学发展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从欧洲向美国转移 B.从美国向欧洲转移
C.从欧洲向亚洲转移 D.从亚洲向欧洲转移
20.下列不属于结构性社会问题的是( )
A.腐败问题 B.恐怖主义问题 C.环境污染问题 D.毒品问题
21.按照马克思的思想,对社会的科学认识,既不在于整体也不在于个人,而在于( )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个人与国家的关系 D.家庭与家庭的关系
22.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的性质的是( )
A.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 B.阶级关系
C.民族关系 D.生产关系
23.精神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是( )
A.哲学 B.科学 C.宗教 D.价值观念
24.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应属于( )
A.自发性合作 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指导性合作 D.契约式合作
25.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26.家庭制度中最重要的制度是( )
A.婚姻制度 B.生育制度
C.亲子制度 D.家庭财产继承制度
27.纵向角度考察社区的标准主要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人们之间的精神纽带
C.社会价值 D.人的素质
28.“分工理论最早的阐发者”是( )
A.卢梭 B.亚当•斯密 C.韦伯 D.马克思
29.社会群体存在的本质反映是( )
A.生产关系 B.社会关系 C.组织 D.人的本质
30.社区横向格局中,社区内的各个组织或个体之间的关系是( )
A.直接隶属关系 B.非直接隶属关系 C.正式关系 D.非正式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最突出的社会互动理论有( )
A.符号互动论
B.冲突论
B. 拟剧论
D.交换论
E.常人方法学
32.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 )
A.人口 B.区位
C.经济 D.文化
E.组织
33.“国际社会四大恶”指的是( )
A.恐怖主义 B.地区冲突
C.种族冲突 D.核武器扩散
E.毒品走私
34.孔德认为,必须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这些方法包括(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比较法 D.实证法
E.统计法
35.社会福利包括( )
A.社会救济 B.社会保险
C.社会服务 D.公共福利
E.社会保障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解释性功能
37.文化濡化
38.组织
39.社区纵向格局
40.阶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现代我国的家庭暴力现象出现的新特点。
42.如何理解社会化的内涵?
43.社会制度的创新与变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4.社会问题防治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45.社会学有哪些功能?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如何实现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
47.试述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的影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B 4.B 5.A 6.C 7.D 8.A 9.C 10.A
11.D 12.C 13.C 14.B 15.C 16.A 17.B 18.A 19.A 20.D
21.A 22.A 23.D 24.D 25.D 26.A 27.A 28.B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E 32.ABCDE 33.ABDE 34.ABC 35.ABCD
三、名词解释
36.是指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也就是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37.是指对采借过来的文化元素,要放在本土文化中进行磨合,乃至改造,使之与本土文化协调起来,融为一体的过程。
38.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39.是指一个社区的各种社会单位和子系统与外部社区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体现了地方社区与大社会的联系。
40.是指依据社会资源的不同占有状况及其相互关系所组成的社会集团。
四、简答题
41.(1)家庭施暴者涉及各个阶层。
(2)夫妻互殴现象增多。
(3)家庭暴力的攻击性增强,后果严重。
42.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的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社会化的内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从时间方面理解,即个人社会化涉及人生发展的全过程。
(2)从内容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关注到个人作为社会一员所应具有的全部文化遗产。
(3)从关系方面理解,个人社会化注重个人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以及个人社会化的结果。
43.(1)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根源。
(2)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的变化,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直接原因。
(3)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44.(1)社会问题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如同其他事物一样,是可以认识的。
(2)人类社会积聚了大量社会问题防治的经验和理论,为制定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和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世界和各国内部管理体制存在的抑制社会问题的机制,为社会问题的防治提供了物质基础。
(4)在全球化进程中,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为社会问题的预防提供了国际条件。
45.(1)研究功能,包括:①描述性功能;②解释性功能;③预测性功能;④规范性功能。
(2)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帮助人们自觉地完成社会化;②帮助人们合理选择。
(3)社会管理功能,包括:①建立规范;②提供模式;③反馈信息。
(4)社会批评功能。
五、论述题
46.社会学中国化与社会学在中国的本土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中国,社会学本土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为实现这个目标,社会学的基本理论首先应当体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其次,把研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社会化作为社会学的基本任务;第三,立足中国社会的现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相结合,使社会学的研究与教学能切实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第四,采取积极的态度,在借鉴国外社会学和中国过去社会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逐步建立中国社会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形成中国社会学学派;第五,造就一支愿意并有能力为之奋斗的社会学专业队伍。
47.利益群体的相互作用对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是社会中不同地位人们的个人利益实现程度的指示器,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利益调节制衡机制的推动力。我国社会学界认为,利益群体间的互动对社会的作用往往呈现出这样一种机制:社会群体成员利益实现的程度影响其态度及行为状态;一定的社会态度和行为状态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活动的发展;各种社会活动的发展又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运行状况。由此可见,人们通过参与社会并在利益群体中实现的利益越多,其态度与行为也就越积极;反之,人们的社会活动可能处于被动消极状态,社会发展则会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因此,有效地协调各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保证大多数人的社会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