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中的两个人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是什么 10

少点... 少点 展开
 我来答
728834232
2011-12-21 · TA获得超过372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5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9.7万
展开全部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学生感情朗读此句。

  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钟子期前,他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钟子期为知音?

  (表面的。肤浅的。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

  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

  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

  5.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出示课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

  质疑: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总结: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

  齐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老师赞叹“善哉”,理解“善哉”表赞叹的意思。

  理解知己的含义:学到此时,我们能理解“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的含义了吗?(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四、品味知音之情

  (一)何为知音

  1)伯牙为什么绝弦呢?

  2)他们是什么关系?(好朋友,知音)从哪儿能感受到他们是知音呢?

  看图 :此时两个人完全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了。他们互相的欣赏着,互相的赞美着。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3)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4)善听的子期不仅仅从伯牙的音律中听出高山流水,还听出了伯牙像山一样的志向,像海一样的胸怀。

  5)想象说话

  既然说伯牙善鼓琴,那善弹的伯牙一定不仅能用音乐表现出高山流水,还能表现很多美好的景物。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场景呢?

  (引导学生想象回答:皎皎明月、徐徐清风、袅袅炊烟、潇潇春雨……)

  6)这正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能领会,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

  (二)相遇相知。

  1.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你说他还会缺少赞美吗?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预设答案:因为其他人听不懂,而钟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

  2.那么,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你能想象别人那种空虚的赞美吗?(学生自由说)当伯牙听见别人那些不着边际的赞美的时候,你能体会到什么心情吗? 

  3.那时的伯牙心中一定有一种渴望,渴望什么?他一定忍不住在心里无数次地发出呼唤,他呼唤什么?

  4.终于有一天,伯牙遇到了自己的知音钟子期!面对如此善听的子期,面对这样难得的知音,伯牙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预设答案: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他一定会对子期说什么?

  5.知我者,子期也!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预设答案:他们还是生活上的知音。是人生的知音。)

  6.知音的相遇是心灵的交融,是快乐的,幸福的。但是,人间的知音,真是太少了,让我们通过读书再来感受知音相遇的那份感受和那份柔情。(练读课文,感受知音欢聚的融洽与欢乐。)

  (三)知音之死。

  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去世。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子期死,伯牙怎么就会认为世上再无知音了呢?能够感受到什么?

  (预设答案: 1.因为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2.因为他们之间就像亲人一样。3.感情深厚……) 

  2.可以想象,当善鼓琴的伯牙,志在高山,没有人会像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

  当伯牙志在流水。没有人会像子期说──洋洋乎若江河。

  当他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心情会是怎样的?

  (预设答案:1.失望。2.寂寞。3 、忧虑。生4.渴望。……)

  3.子期死了,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已经不堪承受。这种无人能够倾诉的痛苦,最后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在这里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预设答案:1.断了他的前程。 2.断了他的心弦。 3.断了他的希望。……)

  4.这句话是故事的结果,也点明了中心思想。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请再读这句话。

  五、深悟知音

  1.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一本书里,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经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出示诗歌学生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2.子期一死,俞伯牙又要回到以前那无人能理解的生活中去了,那一曲高山流水又弹给何人听?只有这一段动人的故事千古流传!生再次感情朗读课文。

  3.人们根据这个动人的故事,编写了一首同样动人的乐曲:《高山流水》。(播放乐曲,学生欣赏)伴着那一曲动人的《高山流水》再读读这个故事。(学生再读课文,试着背诵)

  六、作业:

  收集体现知音良朋的诗文和名言名句。

  板书:

  25.伯牙绝弦

  伯牙 善鼓琴 所念 绝弦

  (知音)

  钟子期 善听 必得之 死

  《伯牙绝弦》听后感(张永峰)

  今天,听了童红微老师的《伯牙绝弦》,备受启发,童老师扎实的基本功和简练实效的课堂设计让人钦佩。徜徉清新自然的课堂当中,体会人生得一知己的快意,感受痛失知音的苦楚,让我们听课老师体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人生最美好的情感——知音知己之深情厚意。

  一、 降低朗读难度,提升理解要求

  古文,对于小学生而言,最难的恐怕就是断句朗读和正确理解句意了。今天,童老师从原文的三句话入手,有效地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乎/若流水。”“伯牙/谓/世/再无知音。”通过对三句话的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韵律美都有了初步的理解,并能够指导自己的朗读实践,提高自己对文言文的语言感悟能力。对通读全篇以及日后的文言文学习提供有效的朗读方法。新课程要求经历学习的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而减低学生接受新知的难度,让学生对涉猎的内容更感兴趣,无疑比单纯地教会学生一篇文章要有价值。

  在对学生的朗读进行及时必要的指导的时候,童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来讲述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不仅需要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初步整体的感知并对事件进行必要的梳理,更要求学生能够合理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

  二、 抓住关键词句,精彩生成

  从钟子期的话语中,你读懂了什么?学生发现了“善哉”。还有那里用到了善字,学生发现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两者一对比很自然地发现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形容词。尽管不需要和学生交代文言文形容词做动词用法。抓住了“善”这个词语,学生不仅对伯牙的琴技有了一个合适的评价,更能学会对词义的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通过对“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乎若流水”和“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的朗读,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上。水到渠成,对知音有了更加直接的感受。学生的语言增长点,就是萦绕学生心中,经过启发可以自然生成的语言材料。童老师借助一个“善”字不仅串接起了整个文章,更是通过“善”字打开了学习语言、感知文章内容的通道。学生学得轻松自如,所得受益良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箭零魔搞夜09cd9
2011-12-19 · TA获得超过16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7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59.9万
展开全部
伯牙:善于弹琴,子期:善于倾听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完美560000
2011-12-29
知道答主
回答量: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万
展开全部
我们应讲义气 注重友情 而且能找一知己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我们应好好珍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