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复习资料
2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温度
1.温度
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
①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
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
①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汽化
⑴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⑵汽化的两种方式:①蒸发②沸腾
⑶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
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⑸沸腾: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⑹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⑺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⑻水的沸点:100℃
⑼汽化现象:
①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减少水果和蔬菜中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减少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②盛暑季节,人们常在地上洒水,这样就感到凉爽了,为什么?
答:地面上的水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③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给水加热,不一会,水就会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为什么?
答:当纸锅里放进水以后,蜡烛或酒精邓放出的热,主要被水吸走,这些热量使纸锅和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便沸腾了,水在沸腾时,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热使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但是没有使水的温度再升高,总保持在100℃,这样,水就保护了纸锅的燃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温度达不到燃点,纸就不会燃烧。
④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进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那一面吹来的,使说明理由。
解: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
⑤能否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为什么?
解: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低于100℃,不能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若把酒精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玻璃泡中的酒精就会沸腾,使温度计受到损坏。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或等于100℃(在制造温度计时,增大酒精液面上的压强,使酒精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就可以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了。
5.液化
⑴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放热)
⑵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气体温度②压缩气体体积
⑶液化现象:
①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依据。
猜想:在室外一侧
依据:夏天开启空调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玻璃的外侧。
6.升华
⑴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⑵升华的过程中吸热。
⑶升华现象:
①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7.凝华:
⑴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⑵凝华过程中放热。
⑶凝华现象:
①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解: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
9.补充题:
⑴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由此可知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⑵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⑷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A. -25℃,-25℃,-25℃ B.都低于-25℃ C. -25℃,0℃,0℃ D. -25℃,0℃,4℃
⑸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⑴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⑵汽化液化
⑶升华吸收凝华熔化
⑷D
⑸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会降下来。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1.温度
⑴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⑵常见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⑶规定:把大气压为1.01×10^5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表示为1℃。
⑷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5℃——42℃。
⑸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单位是摄氏度(℃)。
2.熔化
⑴熔化:物质用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熔化的过程中吸热。
⑶常见的晶体是:海波、冰、食盐和各种金属。
⑷常见的非晶体是:蜂蜡、松青、沥青、玻璃。
⑸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⑹同一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⑺熔化现象:
①医生有时要对发高烧的病人做“冷敷”治疗,用胶袋装着质量相等的0℃的水或0℃的冰对病人进行冷敷,哪一种效果好些?为什么?
答:用0℃的冰效果好,因为0℃的冰在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比0℃的水多一个吸热的过程,可吸收更多的热量。
3.凝固
⑴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的过程中放热。
⑶晶体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凝固现象:
①寒冷的地方,冬天贮藏蔬菜的菜窖里常放几大桶水,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水在凝固时放出大量的热,可以加热窖内的空气,是菜窖内的空气温度不致降得太低,而把蔬菜冻坏。
②在寒冷的冬天,用手去摸室外的金属,有时会发生粘手的现象,好像金属表面有一层胶,而在同样的环境下,用手去摸木头,却不会发生粘手现象,这是为什么?
答:在寒冷的冬天,室外金属的温度很低,若手上比较潮湿,此时去摸金属,手上水分的热很快传递给金属,水温急剧下降,很快降到0℃而凝固,在手与金属之间形成极薄的一层冰,从而降手粘在金属上。而在同样的条件下用手去摸木头,则不会发生上述情况。当手接触木头时,虽然木头也要从手上吸热,但因木头是热的不良导体,吸收的热不会迅速传到木头的其他部分,手的温度不会明显降低,所以手上的水分就不会凝固了。
4.汽化
⑴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⑵汽化的两种方式:①蒸发②沸腾
⑶蒸发:蒸发是在液体表面上进行的汽化现象。
它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⑷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表面越大,蒸发越快;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⑸沸腾:沸腾是一种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⑹沸腾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⑺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液体表面上的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⑻水的沸点:100℃
⑼汽化现象:
①有些水果和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起来,并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减少水果和蔬菜中水分的蒸发。这是因为用纸或塑料包装起来后,减少了外面空气的接触面,使蒸发速度减慢;把水果或蔬菜放入冰箱或冷藏室使液体温度降低,可以使蒸发变慢。
②盛暑季节,人们常在地上洒水,这样就感到凉爽了,为什么?
答:地面上的水蒸发时,要从周围空气吸收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所以人会感到凉爽。
③用纸做的“锅”在火上给水加热,不一会,水就会沸腾了,而纸锅不会烧着,为什么?
答:当纸锅里放进水以后,蜡烛或酒精邓放出的热,主要被水吸走,这些热量使纸锅和水的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达到水的沸点时,水便沸腾了,水在沸腾时,还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些热使100℃的水变成100℃的水蒸气,但是没有使水的温度再升高,总保持在100℃,这样,水就保护了纸锅的燃点远高于水的沸点,温度达不到燃点,纸就不会燃烧。
④为了确定风向,可以把手臂进入水中,然后向上举起手臂,手臂的哪一面感到凉,风就是从那一面吹来的,使说明理由。
解:风吹来的那一面,手臂上的水蒸发得快些,从手臂吸收的热量多,手臂的这一面就会感到凉,就知道风是从这一面吹来的。
⑤能否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为什么?
解: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低于100℃,不能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因为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是78.5℃,水的沸点是100℃,超过了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若把酒精温度计放入沸水中,玻璃泡中的酒精就会沸腾,使温度计受到损坏。如果酒精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大于或等于100℃(在制造温度计时,增大酒精液面上的压强,使酒精的沸点高于或等于100℃),就可以用酒精温度计研究水的沸腾了。
5.液化
⑴液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放热)
⑵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气体温度②压缩气体体积
⑶液化现象:
①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层水雾是在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请写出你的猜想及依据。
猜想:在室外一侧
依据:夏天开启空调后,室外温度高于室内温度,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时,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附在玻璃的外侧。
6.升华
⑴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⑵升华的过程中吸热。
⑶升华现象:
①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升华,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熔化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7.凝华:
⑴凝华: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⑵凝华过程中放热。
⑶凝华现象:
①请你解释俗语“霜前冷,雪后寒”。
解:霜是水蒸气向外放热凝华形成的,而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的条件必须是气温低,所以霜形成前一定是低气温,即“霜前冷”。而大雪后,雪会熔化或升华,这都需要从空气中吸收热量,使气温下降,因此人会感到寒冷,所以“雪后寒”。
9.补充题:
⑴三支温度计,甲的测量范围是-20℃~100℃,乙的测量范围是-30℃~50℃,丙的测量范围是35℃~42℃。由此可知甲是__________,乙是___________,丙是___________。
⑵把一勺子水泼到烧红的铁块上,听到一声响并看到有“白气”冒出,在这一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在旱情严峻的时期,为了缓解旱情,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法,即让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中撒一些干冰,当干冰进入云层时,很快___________为气体,从周围空气中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____成一些小冰粒,这些冰粒逐渐变大下降。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_成雨落到地面上。(填写合适的物态变化名称和需要具备的条件)
⑷寒冷的冬天室外气温是-25℃,河面结了一层厚冰,那么冰层的上表面温度和下表面温度及深水处的温度分别是( )
A. -25℃,-25℃,-25℃ B.都低于-25℃ C. -25℃,0℃,0℃ D. -25℃,0℃,4℃
⑸我国南方有一种用陶土做成的凉水壶,夏天把开水放入壶里,壶里的水很快就凉了下来。而且陶土壶中的水的温度比气温还低。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⑴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⑵汽化液化
⑶升华吸收凝华熔化
⑷D
⑸当水盛入陶土壶中时,水会渗出来,在壶的外表面蒸发。蒸发会从周围或液体所附着的物体上吸收热量,使周围或所附着的物体温度下降,所以水温很快会降下来。当水温与外界气温相同时,壶的外表仍然会有水渗出来,继续蒸发使水温继续降低,所以,壶中的水会保持一个较低的温度。
展开全部
(1)声现象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
(一)声的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二)光的现象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三)透镜
1.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2.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热、电、力等的物理现象。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递声音。
3.声音的三大特性:
①音调: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②响度: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③音色:由物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
4.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①鼓膜的振动 → 听小骨及其他组织 → 听觉神经→ 大脑
②颌骨、头骨 → 听觉神经 → 大脑
5.声音的作用:传递信息和传递能量(能举例说明)
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2)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单位:摄氏度( ℃ ) 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0℃ ; 沸水的温度 —— 100℃
2.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3.温度计的使用:一看:使用前要先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二放: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三读:
○1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2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液面;
○3读数时眼睛要与温度计液柱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量程:35℃~42℃;分度值:0.1℃ ; 使用前要将水银甩下去。
5.物态变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放热。
6.常见的晶体有冰、海波、各种金属;非晶体有蜡、沥青、松香、玻璃等。要求能判别出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8.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沸腾:
a.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b.沸腾条件:①达到沸点; ②继续加热。
c.沸腾时的特点:液体在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蒸发:
a.定义: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气化现象。
b.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液体温度的高低: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积的大小: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c.蒸发有致冷的作用。
8.液化有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9.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雾、露水、霜、冰雹、雪的形成、各种“白气”、窗边的冰花、卫生球变小、灯管变黑、灯丝变细、冰化成水、铁水涛成钢件等。
10.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3)光现象
1.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 v = 340 m/s
3.元电荷: e = 1.6 × 10 –19 C 二.要点知识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激光引导掘进隧道、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瞄准时用到的“三点一线”、小孔成像等都是运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得到的。)
2.光源:
○1自然光源:如水母、太阳、萤火虫等。
○2人造光源:如电灯、手电筒、蜡烛等。(注意:月亮不是光源)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光在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5.光的反射定律:
①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同面)
②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③反射角i=入射角r
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进入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②光从其他介质进入空气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等大)
②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等距)
③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垂直)
④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6.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7.反射有两种: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能举例说明)
8.红外线的作用 紫外线的作用。
① 红外线摇控
①杀菌作用
②红外线夜视仪
②使荧光物质发光来判断物质的真假
③探测病人的健康情况
③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帮助钙的吸收
9.光谱太阳光分解成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4)透镜及其应用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4.能找出主光轴、焦点、焦距。
5.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u>2f f<v<2f 倒立 缩小 实像 u=2f v=2f 倒立 等大 实像 f<u<2f v>2f 倒立 放大 实像 u=2f 不 成 像 u<f 无限远 正立 放大 虚像结论: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
6.照相机: u >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幻灯机: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 目镜:起放大作用;物镜:f < u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望远镜:目镜: 起放大作用;物镜:u > 2f ,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7.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形成的原因。 矫正: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凹透镜为负);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凸透镜为正)。
8.透镜焦度:Φ=1 / f ( f →焦距 )
(一)声的现象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不能传声。
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
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
2.音调、响度和音色
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
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
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
(二)光的现象
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
3.光的反射
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
4.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
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1.光的折射
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
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
(三)透镜
1.透镜
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
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
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
黑盒问题
2.凸透镜成像
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