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喀秋莎的威力怎么样?希望要有对比的
展开全部
你说的应该是火箭炮吧。喀秋莎本来是个歌曲。。。喀秋莎火箭炮的正式型号是БМ-13,这是一种多轨道的自行火箭炮。采用滑轨定向器,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直径为132毫米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千米,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分钟,一次齐射仅需7-10秒。运载车时速90千米。该炮射击火力凶猛,杀伤范围大,是一种大面积消灭敌人密集部队、压制敌火力配系和摧毁敌防御工事的有效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喀秋莎射速快、火力猛、散布大,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面杀伤武器,而且由于它是
自行的,所以在整场上更灵活机动。喀秋莎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喀秋莎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的敌军以及与对方进行炮战
给你个视频看看,比较厉害的。http://my.tv.sohu.com/u/vw/57987
喀秋莎射速快、火力猛、散布大,是一种非常优秀的面杀伤武器,而且由于它是
自行的,所以在整场上更灵活机动。喀秋莎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由于喀秋莎是自行的,因此也适合打击突然出现的敌军以及与对方进行炮战
给你个视频看看,比较厉害的。http://my.tv.sohu.com/u/vw/57987
展开全部
丫一辆发射车就顶500米阵地上摆10门榴弹炮的火力密度,火力面积无人能敌。不过喀秋莎不是二战中唯一的火箭炮,至少不是威力最强大的,德国人也有很多种型号的火箭炮:
1.“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多管火箭炮
德军最先装备部队的多管火箭炮,1941年末开始装备火箭炮营。这种多管火箭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二战后,法国军队还用了一段时间。
“涅维尔贝尔法”41型火箭炮炮管长1.3米,炮管直径160毫米,共6根炮管呈六角形布置,火箭炮炮管内无膛线,为了使火箭弹在炮管内稳定,炮管内有3根高17毫米的导轨。6根火箭弹发射管整体布置在2轮牵引拖车上,火箭发射器的俯仰角为5~45度,左右可各旋转27度。整套装置的战斗全重为536千克,一般用Sdkfz.11半履带式装甲车牵引,也可用牵引能力1吨以上的车辆牵引。6根火箭炮管的编号为:左上为1,左侧为2,左下为3,右下为4,右侧为5,右上为6。发射顺序为1-4-6-3-5-2,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射受力比较均衡。采用有线电点火装置,导线长度18米,也就是说,士兵可在18米外给火箭弹点火,避免火箭弹后喷火焰的伤害。火箭弹发射间隔为2秒。装6枚弹的时间为90秒。
150毫米火箭弹的全长为0.931米(榴弹)和1.015米(烟幕弹),前部装推进剂,尾部有26个喷火口;后部装炸药或发烟剂。这种布置较特殊,其目的是增大火箭弹着地爆炸时的炸高,以增大破片的杀伤效果。火箭弹靠旋转稳定。弹种有两种:榴弹和烟幕弹。榴弹全重为31.5千克,烟幕弹为35.5千克。火箭弹的初速为340米/秒,射程为7 062米(榴弹)和6 900米(烟幕弹)。此外,还研制一种化学弹,即毒气弹。尽管这种毒气弹已研制成功,但德军一直未敢在战场上使用。
这种150毫米火箭炮的生产总数达5 769门,在二战的战场上广泛使用。
2.“涅维尔贝尔法”42型210毫米火箭炮
和150毫米火箭炮同期研制。为了便于识别,火箭发射管改为5个。支架等部件和“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火箭炮大同小异,固定和点火方式也和41型相同。这种210毫米火箭炮从1942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共生产了1 587门。
战斗全重为1 100千克,火箭炮的俯仰角为-5~+45度,射角为左右各12度。火箭发射管全长1.3米,点火顺序为1(上)、5(右中)、3(左下)、4(右下)、2(左中)。火箭弹全长1.25米,直径210毫米,全重100.6千克,其中:火箭发动机部分39.8千克,喷口部分2.3千克,推进药部分18千克,包括10千克的TNT炸药在内的战斗部40.5千克。战斗部在前。点火的控制导线长9米。火箭弹的尾部有22个喷孔。弹种只有榴弹一种,最大射程为7 850米。在北非战场上,曾经有一次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9 140米。
这种火箭炮一般靠半履带式卡车来牵引。由于它的战斗全重较150毫米火箭炮重,因此,要好几个德国大兵连推带拉才能将其挂到牵引车上,比较费劲。
不过由于德军在超远程大炮(K5,V3铁道炮和“大多拉”)上下了太多功夫,后期又关注于弹道导弹的研究,忽视了对火箭炮的发展,导致德军的火箭炮并未在战争中给人留下多少印象,但是以下几次少有的亮相表现的还是十分惊人的:
1941年6月22日,火箭炮部队7个营、224门41式6管150毫米火箭炮配属中央集团军群,参加了德军进攻前的炮击准备,开创了火箭炮在军事上的大规模运用。在随后的进攻“斯大林防线”的战役中,德军的重型火箭炮发挥了惊人的攻坚作用,中央集团军很快突破苏联的防线。第二年,在克里米亚,火箭炮再次被大规模用来支援曼斯坦园将军的第11集团军对刻赤地区的进攻。苏联红军5个师的增援部队,在穗军火箭炮的饱和打击下损失惨重。重型火箭炮又配合各种大口径火炮,参加了德军对苏联堡垒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坚战,再次显示了强大的打击力。在年底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重型火箭炮也参与了对城区的轰击。
1943年夏天,德军火箭炮部队进行结构调整,加重280/300/32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的比例。一个炮兵烟雾发射团含2个150毫米和210毫米火箭炮营和一个重型火箭炮营,而1个重型团则配属2个重型火箭炮营和1个轻型火箭炮营。武装党卫军的师级单位也配属了火箭炮营。
希特勒于1944年7月命令生产360万发各种口径的火箭炮弹,并要求军工部门于当年10月20日完成1500门各类发射装置的生产,作为其在西线反击盟军的资本。此时,德军烟雾发射(火箭炮)部队的规模扩大了50倍,拥有5257名军官、18150名军士和88914名士兵,编成17个烟雾发射(火箭炮)旅,装备4816门火箭炮。在12月16日开始的德军“守望莱茵”的行动中,8个旅的火箭炮部队分别配属在德军3个集团军,参加了德军对阿登地区的反攻。这是德国火箭炮部队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行动,共有1003门150/210毫米火箭炮和659门重型火箭炮参战,数量是其他身管炮的两倍。在几次齐射的火力准备下,美第8军的2个师伤亡惨重,阵线随即被德军攻破。在近2个星期的战斗中,给美国人惨痛打击的正是那铺天盖日的火箭炮的轰击,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几乎精神崩溃。
1.“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多管火箭炮
德军最先装备部队的多管火箭炮,1941年末开始装备火箭炮营。这种多管火箭炮一直用到二战结束。二战后,法国军队还用了一段时间。
“涅维尔贝尔法”41型火箭炮炮管长1.3米,炮管直径160毫米,共6根炮管呈六角形布置,火箭炮炮管内无膛线,为了使火箭弹在炮管内稳定,炮管内有3根高17毫米的导轨。6根火箭弹发射管整体布置在2轮牵引拖车上,火箭发射器的俯仰角为5~45度,左右可各旋转27度。整套装置的战斗全重为536千克,一般用Sdkfz.11半履带式装甲车牵引,也可用牵引能力1吨以上的车辆牵引。6根火箭炮管的编号为:左上为1,左侧为2,左下为3,右下为4,右侧为5,右上为6。发射顺序为1-4-6-3-5-2,这样做的好处是发射受力比较均衡。采用有线电点火装置,导线长度18米,也就是说,士兵可在18米外给火箭弹点火,避免火箭弹后喷火焰的伤害。火箭弹发射间隔为2秒。装6枚弹的时间为90秒。
150毫米火箭弹的全长为0.931米(榴弹)和1.015米(烟幕弹),前部装推进剂,尾部有26个喷火口;后部装炸药或发烟剂。这种布置较特殊,其目的是增大火箭弹着地爆炸时的炸高,以增大破片的杀伤效果。火箭弹靠旋转稳定。弹种有两种:榴弹和烟幕弹。榴弹全重为31.5千克,烟幕弹为35.5千克。火箭弹的初速为340米/秒,射程为7 062米(榴弹)和6 900米(烟幕弹)。此外,还研制一种化学弹,即毒气弹。尽管这种毒气弹已研制成功,但德军一直未敢在战场上使用。
这种150毫米火箭炮的生产总数达5 769门,在二战的战场上广泛使用。
2.“涅维尔贝尔法”42型210毫米火箭炮
和150毫米火箭炮同期研制。为了便于识别,火箭发射管改为5个。支架等部件和“涅维尔贝尔法”41型150毫米火箭炮大同小异,固定和点火方式也和41型相同。这种210毫米火箭炮从1942年到1945年德国战败共生产了1 587门。
战斗全重为1 100千克,火箭炮的俯仰角为-5~+45度,射角为左右各12度。火箭发射管全长1.3米,点火顺序为1(上)、5(右中)、3(左下)、4(右下)、2(左中)。火箭弹全长1.25米,直径210毫米,全重100.6千克,其中:火箭发动机部分39.8千克,喷口部分2.3千克,推进药部分18千克,包括10千克的TNT炸药在内的战斗部40.5千克。战斗部在前。点火的控制导线长9米。火箭弹的尾部有22个喷孔。弹种只有榴弹一种,最大射程为7 850米。在北非战场上,曾经有一次火箭弹的最大射程达到惊人的9 140米。
这种火箭炮一般靠半履带式卡车来牵引。由于它的战斗全重较150毫米火箭炮重,因此,要好几个德国大兵连推带拉才能将其挂到牵引车上,比较费劲。
不过由于德军在超远程大炮(K5,V3铁道炮和“大多拉”)上下了太多功夫,后期又关注于弹道导弹的研究,忽视了对火箭炮的发展,导致德军的火箭炮并未在战争中给人留下多少印象,但是以下几次少有的亮相表现的还是十分惊人的:
1941年6月22日,火箭炮部队7个营、224门41式6管150毫米火箭炮配属中央集团军群,参加了德军进攻前的炮击准备,开创了火箭炮在军事上的大规模运用。在随后的进攻“斯大林防线”的战役中,德军的重型火箭炮发挥了惊人的攻坚作用,中央集团军很快突破苏联的防线。第二年,在克里米亚,火箭炮再次被大规模用来支援曼斯坦园将军的第11集团军对刻赤地区的进攻。苏联红军5个师的增援部队,在穗军火箭炮的饱和打击下损失惨重。重型火箭炮又配合各种大口径火炮,参加了德军对苏联堡垒城市塞瓦斯托波尔的攻坚战,再次显示了强大的打击力。在年底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重型火箭炮也参与了对城区的轰击。
1943年夏天,德军火箭炮部队进行结构调整,加重280/300/320毫米大口径火箭炮的比例。一个炮兵烟雾发射团含2个150毫米和210毫米火箭炮营和一个重型火箭炮营,而1个重型团则配属2个重型火箭炮营和1个轻型火箭炮营。武装党卫军的师级单位也配属了火箭炮营。
希特勒于1944年7月命令生产360万发各种口径的火箭炮弹,并要求军工部门于当年10月20日完成1500门各类发射装置的生产,作为其在西线反击盟军的资本。此时,德军烟雾发射(火箭炮)部队的规模扩大了50倍,拥有5257名军官、18150名军士和88914名士兵,编成17个烟雾发射(火箭炮)旅,装备4816门火箭炮。在12月16日开始的德军“守望莱茵”的行动中,8个旅的火箭炮部队分别配属在德军3个集团军,参加了德军对阿登地区的反攻。这是德国火箭炮部队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行动,共有1003门150/210毫米火箭炮和659门重型火箭炮参战,数量是其他身管炮的两倍。在几次齐射的火力准备下,美第8军的2个师伤亡惨重,阵线随即被德军攻破。在近2个星期的战斗中,给美国人惨痛打击的正是那铺天盖日的火箭炮的轰击,很多美军士兵在战场上几乎精神崩溃。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其实完全是被神话了,首先火箭炮的技术含量很低,现在高技术的火箭炮也不在俄罗斯,二战的火箭炮技术非常非常原始,无非是苏联的体制下喜欢大量装备火箭炮用于面压制,由于喀秋莎的精度其烂无比,因此必须要大规模集中使用才能通过覆盖一个地区的方式实现压制,壮观确实很壮观。只能说德国人对炮兵的理解不同而已,其实德国人自己也有火箭炮,精度比喀秋莎好很多很多。美国人也有,不过人家主要是用在登陆前的海上对岛屿压制上。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除了杀伤力巨大,喀秋莎还是世界炮兵史上对敌方心理震慑力最大的一种火炮。无法对比,没有之一。
二战时期的德军和日军都以凶猛强悍著称,却都被它吓得屁滚尿流。
仗是由人来打的,而人都是有头脑有思维的,真到了要粉身碎骨的那一刻,我不相信哪个人会一点恐惧感都没有,即便是满脑子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顽固分子,除非他不是人。而怕不怕死往往会左右战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二战时期的德军和日军都以凶猛强悍著称,却都被它吓得屁滚尿流。
仗是由人来打的,而人都是有头脑有思维的,真到了要粉身碎骨的那一刻,我不相信哪个人会一点恐惧感都没有,即便是满脑子法西斯军国主义的顽固分子,除非他不是人。而怕不怕死往往会左右战局,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喀秋莎德军人称“鬼炮”,你说厉害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