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全部
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月饼象征着团圆。关于吃月饼的由来,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唐太宗八月十五出征北方突厥,凯旋而归,得一圆饼,太宗大喜,指着悬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与文武百官共食,从此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说是唐明皇游月宫时,吃了嫦娥款待的仙饼后,回宫命人制成。还有一说是元末农民起义,利用月饼内夹的纸条传递起义信息。
可是根据文献记载,月饼最早出现于南宋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只是作为一种蒸作食品(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下罗列了许多「蒸食」的食品,如「荷叶饼」、「羊肉馒头」、「菜饼」及「月饼」等,但相信所说的「月饼」大约是一种月形的普通食品,而非指后世那种与中秋节不可分割的月饼。),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真正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的文献,如沈榜《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又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由此看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被人们普遍认同是在明代开始的。)。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制作的名堂亦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到了近代,月饼不仅制作精良,品种也日益丰富。
团圆饼
中秋节之夜,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饼」的习俗。那是类似月饼的大小饼子,一个蒸笼只蒸一个,饼内包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之类,饼子外型压有各色图案。中秋节之夜祭月后,由长者分切成块,家庭成员分食一块,谓之「团圆」。
食芋头
中秋节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有食芋头的习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东南沿海群众还把吃芋头同元末汉人推翻元朝暴政(中秋节吃芋头盛行于南方,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据说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就由此保留下来。)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其他国家中秋节应节食品:
日本称中秋为“月圆节”,晚上,全家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子等供奉,然后分食。
朝鲜的中秋节叫“秋夕节”,也有赏月,吃月饼的习惯。吃的饼是用豆粉和糖做馅的蒸饼、煎饼,供品还有类似“八宝粥”的“药粥”,是用糯米、红枣、栗子、糖熬成,香甜可口。
泰国中秋节称为“祁月节”。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画像或塑像,供品主要是寿桃。据泰国的传说,飞升月亮的是观音,中秋时八仙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
伊郎称中秋为“麦赫尔节”这天是伊郎太阴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
非洲的麻加尔各答岛,居民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过“月圆节”时,要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吹螺会”,在欢乐中饮酒吃鱼饭。
美国称中秋节为“秋月节”。节日里,每户人家都要吃葡萄、栗子、豆子等时鲜果品和新制作的食品。
月饼是中秋节的主要食品,月饼象征着团圆。关于吃月饼的由来,民间也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唐太宗八月十五出征北方突厥,凯旋而归,得一圆饼,太宗大喜,指着悬在天空中的明月笑道:「应将胡饼邀蟾蜍」,与文武百官共食,从此就有了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一说是唐明皇游月宫时,吃了嫦娥款待的仙饼后,回宫命人制成。还有一说是元末农民起义,利用月饼内夹的纸条传递起义信息。
可是根据文献记载,月饼最早出现于南宋时候,不过当时的月饼与中秋节毫不相干,只是作为一种蒸作食品(周密《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下罗列了许多「蒸食」的食品,如「荷叶饼」、「羊肉馒头」、「菜饼」及「月饼」等,但相信所说的「月饼」大约是一种月形的普通食品,而非指后世那种与中秋节不可分割的月饼。),在饮食市场出现而已。月饼真正与中秋节有联系是在明代。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真正提到中秋月饼的是明代的文献,如沈榜《宛署杂记·民风》〈八月馈月饼〉下说:「士庶家俱以是月造面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又如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20〈熙朝乐事〉:「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由此看来,月饼作为中秋节的节日食品被人们普遍认同是在明代开始的。)。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会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食和赠于良朋亲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制作的名堂亦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子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少年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到了近代,月饼不仅制作精良,品种也日益丰富。
团圆饼
中秋节之夜,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饼」的习俗。那是类似月饼的大小饼子,一个蒸笼只蒸一个,饼内包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之类,饼子外型压有各色图案。中秋节之夜祭月后,由长者分切成块,家庭成员分食一块,谓之「团圆」。
食芋头
中秋节在中国的许多地方还有食芋头的习俗。节日这天家家户户烹煮一锅蕃薯芋头,供家人食用。据说是感谢土地公公赐给穷人蕃薯芋头以解困之恩德。东南沿海群众还把吃芋头同元末汉人推翻元朝暴政(中秋节吃芋头盛行于南方,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据说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就由此保留下来。)联系起来。「芋艿」和「遇难」的谐音,吃芋艿不忘国家和民族的危难。
其他国家中秋节应节食品:
日本称中秋为“月圆节”,晚上,全家聚在院子里拜月,用瓜果、米团子等供奉,然后分食。
朝鲜的中秋节叫“秋夕节”,也有赏月,吃月饼的习惯。吃的饼是用豆粉和糖做馅的蒸饼、煎饼,供品还有类似“八宝粥”的“药粥”,是用糯米、红枣、栗子、糖熬成,香甜可口。
泰国中秋节称为“祁月节”。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用甘蔗扎成拱门,在拜月方桌上供奉观音菩萨和八仙的画像或塑像,供品主要是寿桃。据泰国的传说,飞升月亮的是观音,中秋时八仙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
伊郎称中秋为“麦赫尔节”这天是伊郎太阴历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
非洲的麻加尔各答岛,居民称中秋节为“月圆节”。过“月圆节”时,要在海滩上举行盛大的“吹螺会”,在欢乐中饮酒吃鱼饭。
美国称中秋节为“秋月节”。节日里,每户人家都要吃葡萄、栗子、豆子等时鲜果品和新制作的食品。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
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
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团圆节等,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而故名。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在民间有供“兔爷”、吃月饼的风俗。
中秋赏月吃月饼也是不可缺少,特别是吃月饼。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
除食月饼以外,中秋宴俗也是一大特点。最早在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里,以宫廷最为精雅。到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台湾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肉。
如今,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中秋宴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
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
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蓬蒙持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
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原是丰收的节日
在中国农业社会,农民在丰收的季节里,总是大事庆祝一番。这个节日之所以成为佳节也和“嫦娥奔月”这个美丽的神话有关。
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它们轮流出现,照亮大地和给大地带来温暖,但有一天,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大地上的农作物都被烤焦了。
这时,有一个叫后羿的神射手,把其中九个太阳射了下来,替万民消除了灾难。人们于是把他拥立为王。后羿当上皇帝后,沉迷酒色,随意杀人,成了暴君。他希望长生不老,跑到昆仑山盗取王母娘娘的不死药, 他的妻子嫦娥怕他长生不老,百姓受苦,把不死之药偷吃了,于是她自己就轻飘飘地飞上了月宫。
后来,一般妇女每逢中秋拜月,就是向月宫里的嫦娥遥祭。
中秋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团圆节等,因其恰值三秋之半而故名。最早源于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礼制。魏、晋、唐、宋以来,逐渐演变成赏月的风俗。在民间有供“兔爷”、吃月饼的风俗。
中秋赏月吃月饼也是不可缺少,特别是吃月饼。中秋吃月饼,最先见于苏东坡的“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之句,唐和五代时赏月的食品只见有“玩月羹”等。
除食月饼以外,中秋宴俗也是一大特点。最早在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里,以宫廷最为精雅。到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因全国各地的饮食习俗不同,中秋除了吃月饼还有其它美食,如江南一带的南京人中秋爱吃月饼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美不待言。“桂浆”,取名自屈原《楚辞·少司命》“援北方闭兮酌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妇女手巧,把诗中的咏物,变为桌上佳肴。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四川省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河间县人认为中秋雨为苦雨,若中秋节下雨,当地人则认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陕西省西乡县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论贫富,必食西瓜。
台湾高雄县饲养水鸭的风气很盛。中秋节前后正是水鸭公初长最嫩的时候,美浓地区的客家人往往于中秋节宰食水鸭公加菜,成为当地中秋的特色。宜兰地区中秋节除了吃月饼外,还吃一种叫“菜饼”的食物。菜饼以面粉为材料,中间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区则有在中秋节吃麻薯的习俗。近年来,台湾的中秋节又发展出一种新的活动———烤肉。
如今,在一些地方还保留着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中秋宴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中秋节吃月饼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