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母亲背到坟墓,送一顿饭填一块砖,瓦罐坟的意义是什么?

 我来答
社社说事
2020-12-08 · TA获得超过9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134
展开全部

《庄子》曾说:“寿则多辱”,这句话,其实成为了古代真实的写照,在那个生产力落后的年代,即便是天平盛世,普通人家都会有饿肚子的遭遇,更何况乱世?“易子为食”的现象都是是由发生,而那些上了岁数的老人,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也就让人不敢想象,而“瓦罐坟”的典故,也就从此而来。

相传在过去,人到40岁以后,就已经算得上是老龄,需要子女的照顾,而到了60岁,儿女已经尽到了孝顺的义务,便会将母亲背到事先准备好的墓室当中,它的模样,如同一座小小的房子,在此之后,子女依然会过来送饭,但是每送一顿饭,就要在洞口填上一块砖,等到砖块将洞口填满,一座坟墓就正式形成了,至于子女,还会被村庄认为是尽孝的典范。

这个故事听上去,是不是让人感到十分的惊悚?然而它最初,却被如实的记载在唐朝所写下的《岁华纪丽》当中,表示当时云南的一些村落,盛行瓦罐坟这种习俗,它又被称之为六十还仓。

而到了宋朝期间,民间也曾流传了一起这样的故事,包拯在开封府断案,有人上告开封附近每天深夜,都会出来一个怪物,糟蹋粮食,然而经过包拯仔细寻访,才得知始作俑者是瓦罐坟中的一个老人,因为饥饿才不得不出来觅食,最终包拯将这件事禀报给了宋仁宗,皇帝随即下旨,废除了瓦罐坟的习俗。

当然,瓦罐坟的故事,都见于演义小说,或者是地方编写的奇闻异志,至今人们依然没有找到类似于瓦罐坟的遗址。


而且学者认为,这种坟墓,不太可能在中原实现,因为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不少居民,已经突破了60岁年纪,而且汉代以后,儒家强调“以孝治天下”,瓦罐坟显然有悖于伦理道德,但是并不排除它们在偏远地区存在的可能性。

但是相比之下,寄死窑却是真实存在于社会当中的。2009年,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西河村旁边小山的一座山腰上,考古学家在对当地民俗遗址进行考察的时候,发现了数十座开凿的山洞,它们高80cm,宽50cm深2米左右,刚好能够容纳一个人蹲着或者躺下。

这些墓穴已经有了至少2000年历史,里面有着不少骸骨,根据当地传说,过去老人老的时候,就将他们弃置在洞穴中,任平生死。而在丹江口市另外一处的盐池河,学者同样在悬崖边上找到了宽1米,长2米,高0.8米的窑洞。过去的传说故事当中,并没有表明老人是否达到60岁,值得一提的是,并不单单是中国,日本和韩国,也有着“弃老山”的传说,等到长辈年龄大后,将其背进深山。

专家针对寄死窑是否经常使用,也提出了激烈的争论,包括生存法则说、灾年不得已说、野葬遗留物说、野蛮习俗说等等。

不管怎样,它已经成为了过去,成为了古代社会的无奈一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活的健康长寿,这才是如今子女最好的回报,也希望大家,能够珍惜当下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亲情。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