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一节课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一堂课上得好与不好,听过课后就能有所体会,可是要真正的评价一堂课,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1、评价一堂课,要全面的看。不能只看到优点而不说缺点,这样不利于老师的成长,也不能只看到缺点而不谈及优点,这样容易打击老师的积极性。
2、评价一堂课对上课的老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要持有和善友好的语调说话。不要太过强硬或是咄咄逼人。
3、课堂是教与学的联合,所以应该要评价老师的教法,比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室对课堂的组织能力对活动的设计,教室主导作用等。
4、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如果一堂课相当顺利,可是学生收获甚少,也是不能说很成功,学生学到了知识,训练了技能也是一个评价的标准。
5、每一堂课都不可能很完美,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也可以共同探究突破的方法,一个最重要的标准还有就是,要看重难点的确立和突破,这是一堂课的最终目的,是需要权衡的。
展开全部
如何评价一节课
听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评课的客观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连贯、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宜、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准度的落实情况,等等。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施教者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情况,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的。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6.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是否经历了求知的过程)。 7.学生是否学会交往,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8.是否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文 章
听课后应对所听的课进行分析整理、客观评议,针对不足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与执教老师交流切磋。对课堂教学评价,我们应从两个方面去看:
一看教师的教,主要关注以下四个维度:
(1)组织能力,包括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语言的组织、教学活动的组织等,核心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2)调控能力,看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教学进展情况与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调整教学环节,保证课堂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3)教学机智,观察教师敏捷快速地捕捉教学过程中各种信息的能力,是否能灵活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果断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激活课堂教学;
(4)练习设计,看教师能否依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具有弹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练习题,达到巩固新知、拓展提高的目的,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
二看学生的学,主要观察学生学习中的四种状态:
(1)参与状态,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参与的面有多大;
(2)交往状态,看课堂上是否有多向信息联系与反馈、人际交往是否有良好的合作氛围、交往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技能怎样;
(3)思维状态,看学生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看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探究问题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具有独创性;
(4)情绪状态,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调学习情绪。有时课堂会突然爆出笑声戛然而止,有时会从激烈的讨论转入冷静专注的聆听,这就是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
评课的客观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度
新的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确定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即: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在听课、评课的时候,要看这些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整个教学活动是否围绕这些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是否达到这些目标。
2.教材处理是否科学、正确
对教学内容的处理,要以课标精神和教材的特点为依据,同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教学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准确、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处理是否得当、新旧知识的衔接是否连贯、教学的容量是否适宜、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准度的落实情况,等等。
3教学思想是否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灵活。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教学方法的选择我们可以看出施教者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情况,正所谓思想决定行为。衡量教学思想的标准,就是看教师是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看其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看其是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培养情感的。
4教学效果是否明显、有效
教学效果是衡量教学成败的主要依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式下的教学效果,我们不能只简单定位于过去的那种传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的落实,相关的基本技能是否得到充分的训练,而更主要的是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新的教育思想来统帅整个教学过程 5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凸现6.教学活动(过程)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学生是否经历了求知的过程)。 7.学生是否学会交往,是否建立了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8.是否沟通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拓展教学视野,完善教育内涵。此外,对教师的教学素养方面,如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反应、教学语言、书写要求、朗读能力、课堂情绪,教态表现以及应变能力等也可做出适当的评价
文 章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一、看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意义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的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的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这是一节好课的基础。 二、看学生的参与状态 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作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谈不上“主体”。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是浮光投影,浅尝即止,还是潜心钻研,情动意发?所以教师“唱主角”的课不是好课;只是少数优秀生展示才华,大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的课不是好课;表面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三、看学生的交流状态 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平等、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他能与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他讲错了,没有关系;他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老师,不会受批评;他对教材有异议,也没有人指责。当他学习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当他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当他标新立异时,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反之,课堂上视书本为“圣经”,把教师的话当作是“金科玉律”,学生“唯书”是从,“唯师”是从,这样的课就不能算是好课。 四、看学生的达成状态 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如果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 五、看课堂的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六、看课堂是否真实 每节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都必须守住的底线。过去评价课堂知识含量,主要是看教师课堂传授的知识是否足够多,至于学生接受的程度与效果如何又另当别论。如今更要看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达成状态,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投入,每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尽可能大、尽可能全面的发展。在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让优等生“吃得饱”,早日脱颖而出,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真正学有所得。评课观点从主要看教师转而主要看学生,这不仅是视角上的转移,更多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只要观念切实转变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牢固了,评价一堂课的优劣,是不难定性的。 “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新课程环境下,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认真备课,研究教材,分析学生,研究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在课堂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将会学到什么知识目标、达到怎样的能力目标,有怎样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生将会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将会形成怎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感性思维、逻辑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创造性能力等。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