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温的名人有哪些?
温子升:后魏中军大将军。他博览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对策高第,补御史。有文集三十五卷。被誉为"江左文人"之一。
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大雅、大临、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当世。高祖时,彦宏参与机务,官吏部尚书,封黎国公;彦博初从幽州总管罗艺,后随罗艺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阴山苦寒之地,归后累官至尚书右仆射(宰相),封虞国公;彦将官至中书侍郎,封清河郡公。时称“一门三公”。
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他精通音律,才思敏捷。晚唐考律赋,八韵为一篇,据说他八叉手即告完成,故人又称"温八叉"。他的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开婉约词派之先河,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温璋:温彦宏六世孙,唐代官吏。以父荫累官大理丞,擢邠宁节度使转京兆尹,为政严明,后为直谏贬振州司马。
温日观: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画家。僧人,法名子温。善草书,喜画葡萄,须梗枝叶,皆草书法,时人以温葡萄称之。传世《葡萄图》流入日本。
温新、温秀:河南洛阳人,明代官吏、诗人。兄温新官户部主事,精于诗;弟温新亦善诗,官知襄阳府同知。
温纯:陕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诸大臣伏阶泣请皇帝罢矿税,清白奉公,肃百僚,振风纪,时称名臣。
温仲舒:古代哲学家、教育家。西汉广川人。今文经学的创始人。武帝时上“天人三策”,其对策中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和重选举等建议,被武帝采纳,对汉代的政治建设和文教政策的制定起了重要作用,开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其著述颇丰,但流传下来的只有《春秋繁露》一书和《汉书·董仲舒转》中的《举贤良对策》等。
温体仁:浙江省乌程(今胡州)人,明代宰相。进士及第,历任编修、礼部左侍郎、礼部尚书等职,崇祯四年入阁,不久升为首辅。其为相八年,崇祯对其恩崇无比,而温对上一味迎合,对下严厉刻薄,几无政绩。
温达:满洲镶黄旗人,清代宰相。历任陕西道御史、镶黄旗管旗大臣、内阁学士、户部侍郎、吏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宰相)等职,颇受康熙重用。
温以燠:嘉应州人,清代学者。文章诗词,均斐然可观。工书法,师颜真卿,瘦硬似柳公权。
温文禾: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官工部主事。山水宗黄公望,著墨淹润,神韵天然。有《辛夷花馆诗稿》。
历史上姓温的名人:
温季(?-前574年),即郤昭子,姬姓,步氏,讳至,谥昭。春秋中期晋国卿大夫,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外交家。其名郤至,其祖郤扬封步,以之为氏,故亦名步至,因采邑于温,时人尊称温季,史称郤昭子。步扬之孙,或为蒲城鹊居之子,与堂兄郤锜、叔父郤犨并称"三郤"。
温恢(178年-223年),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
温璋(?~870年),字号不详,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祖籍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官员、酷吏,黎国公温大雅六世孙,礼部尚书温造之子。凭借父荫入仕,授大理寺丞。出任藩镇幕僚,担任三郡太守。咸通初年,出任徐泗节度使,遭到银刀军驱逐。咸通八年(867年),接任京兆尹,执法严苛,诛杀女道士鱼玄机。咸通十一年(870年)八月,收受贿赂,上书为治疗同昌公主的医生及其求情, 坐罪贬为振州司马,服毒自尽。
温仲舒(944年-1010年),字秉阳,北宋河南(今河南洛阳东)人。北宋大臣,与寇准并称"温寇"。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了进士,位列探花。曾任枢密院副使,改任同知枢密院事,位列宰执,后外放秦州知州,驱逐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使之从边地成为北宋的内地。回朝后担任过参知政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温仲舒被封为昭文馆大学士,不久去世,享年67岁。追赠左仆射,谥号为恭肃。
温生才(1870-1911),字练生,汉族,广东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人,1870年出生于贫苦家庭,幼失怙。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8日,法人组织之远东飞艇社,广州将军孚琦应邀往观,迨回跸,甫至东门直街尾咨议局前麒麟阁门口,温生才手持五响快枪,向孚琦发射,计中太阳穴、脑门、颈项、身部各一枪,当场毙命。温生才离去途中被巡警逮捕。15日被押赴刑场,途中神色自若,毫无怯色,行至惠爱街一带时,对着人群大声喊道:"今日我代同胞报仇,各同胞务须发奋做人方好!"既而又说:"许多事归我一人担任,快死快生,再来击贼!"遇害后葬于广州黄花岗。
温峤(288~329年),字泰(太)真,并州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东晋名将,司徒温羡的侄子。出身太原温氏,博学孝悌,善于清谈,起家司隶校尉都官从事。举秀才出身,授司徒东阁祭酒、潞县县令。进入司空刘琨(姨夫)幕府,拜司空左长史。西晋灭亡后,拥戴晋元帝即位,拜散骑常侍。兼任太子中庶子,辅佐东宫太子(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晋明帝即位,拜侍中、中书令,从平王敦之乱。晋明帝病重,随王导、郗览等同受顾命,拜平南将军、江州牧。从平苏峻之乱,拜骠骑将军,册封始安郡公。咸和四年(329年),病逝,时年四十二,获赠使持节、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多犯忌讳,屡举进士不第;又好讥刺权贵,取憎于时,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后襄阳刺史署为巡官,授检校员外郎,不久离开襄阳,终生潦倒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客于江陵。温庭筠精通音律,工诗,词话。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与李商隐时称"温李",其诗今存三百多首,有清顾嗣立重为校注的《温飞卿集笺注》。
温彦博(574年~637年),名大临,太原祁县(今山西省祁县)人。唐朝宰相,隋朝泗州司马温君悠次子,礼部尚书温大雅的弟弟。出身太原温氏,博览群书。隋朝时期,担任文林郎、通直谒者,出任幽州司马。武德初年,随罗艺归顺大唐,历任幽州长史、中书舍人、中书侍郎、雍州治中、御史大夫,册封西河郡公。唐太宗即位,出任中书令,进封虞国公,反对内迁胡人。贞观十年,累迁右仆射。贞观十一年,病逝,享年六十四岁,获赠特进,谥号为恭,陪葬于昭陵。
温彦宏,唐初大臣(?-627),字大雅。太原祁人。温彦宏、温彦博、温彦将(大雅、大临、大有)兄弟三人,俱知名于当世。著《大唐创业起居注》三卷,述李渊起兵反隋至即位之事颇详,为后人研究唐初李氏父子创业过程的一部极为重要的史籍。
温体仁(1573年-1638年),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南浔辑里村人。明末大臣,崇祯年间朝廷首辅。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改任庶吉士,授予编修官,累任到礼部侍郎。崇祯初年升为尚书,协理詹事府事务。崇祯三年(1630年)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辅政。入阁后他逼迫周延儒引退,自己成为首辅。崇祯十年(1637年),请辞获批,第二年在家中病死。
温纯(1539-1607)字景文,三原人。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进士,历任知县、巡抚、吏、工部尚书等职。他一生为创建地方公益事业不遗余力,虽三朝为官而家无积,是三原古龙桥的倡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