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容易陷入三年级效应,这是什么现象?该如何避免?
三年级效应”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理解就是,部分成绩优秀的孩子,在上三年级的时候,成绩会大幅度下滑,这一年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分水岭,成绩好的孩子跨过第一道坎,成功变身尖子生,没跨过去的成为中下等生,成绩越来越差。
怎么避免“三年级效应”是很多家长都在问的问题,其实孩子成绩坠崖式下降,跟孩子的学习习惯有直接的关系,父母们要先抓习惯再谈成绩,尤其这3个习惯。
1.按时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孩子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家庭作业的质量检测白天孩子的学习效果,因此父母必须注意家庭作业。许多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是放下书包开始玩耍。这个习惯很不好。
孩子回家时要先做功课,他会在学校读书时写功课。这时,孩子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头脑平静,他可以专心致志,工作质量很高,知识也相对完善。
如果孩子先玩耍,则心就会比较散,然后让他写作业,他的思想就不再是作业,而是如何快速完成作业。孩子的效率低下,素质很差,知识不在大脑中。家庭作业等同于徒劳地写作。
2.回顾知识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
经常复习有助于孩子从旧知识中感知新知识。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复习可以帮助孩子记住长期知识,并将短期记忆转换为长期记忆。经过反复多次,记住知识就像喝水一样简单。
在哲学教育方面,复习不仅使孩子的知识更扎实,而且使孩子学会反思自己,并在生活中遇到一些事情。定期复习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定期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缺点,并及时纠正。
3.补充和扩展
孩子的大脑就像储水罐。它要求孩子在不断增加和扩展的同时输出知识,以便孩子的大脑具有不断的能量来接受新知识。这个原理类似于灵性食物的理论。人民日报此前发表过有关儿童阅读的文章,提醒父母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多读书。
许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很小,所以让他早一点读书,但事实并非如此。小学是孩子整个学习生涯中最轻松的时间。这时,让孩子读书不会给他加重负担,而且小学阶段的孩子陆续发育出一些高阶情绪,比如嫉妒、自卑、羡慕等,多读一些课外读物有利于孩子正确理解自己,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也是一种帮助。
多读书还可以丰富儿童的文学素养,可以提高儿童的表达,写作和思考能力。父母为孩子选择课外阅读时,他们应该选择适合孩子的并且含金量更高的读数。国内外许多儿童文学都不错。
比如《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木偶奇遇记》《小鹿斑比》《柳林风声》《列那狐的故事》《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这几本,都是国外经典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