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寺的佛学情况
位于洛阳城东13公里处,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兴建的第一座寺院。
它建于东汉明帝年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因当年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是以白马驮佛经、佛像来洛传教的,故得名。
白马寺是佛教在辽阔中华大地上兴起的第一座佛教寺院,被佛门弟子公认为"祖庭"和"释源"。
在白马寺山门内东侧,有碑亭。
高3.50米,宽1.15米。
立于至顺四年(公元1333年)。
碑额为篆书,碑文楷书。
文中记述了白马寺的创建和历史沿革。
撰文者沙门文才,为我国元代著名华严大师, 曾被元世祖忽必烈敕命为白马寺住持,号"释源宗主"。
碑文字体潇洒工丽,丰神秀骨,堪称书法艺术优秀之作。
白马寺因此享有独特的地位。
著名的白马寺六景是:清凉台、夜半钟、齐云塔、藤兰墓、断文碑、焚经台。
寺院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丘冢,这里安息着摄摩腾、竺法兰两位高僧。
寺院内现存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清凉台等古建筑。
寺院外东南约200米处,有一座高24米的13层密檐式砖塔,玲珑挺拔,古雅秀丽,曰"齐云塔"。
此塔初建于后唐,宋代遭毁,金代重修,距今有800年历史。
齐云塔本称释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马寺塔。
据白马寺现存碑刻和某些佛籍载,公元69年,汉明帝敕建佛塔,"芨若岳峙,号曰齐云"。
今存之砖塔,实重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
齐云塔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也是中原为数不多的金代建筑遗存之一。
游人至此,迎塔击掌,回声婉若蛙鸣,别有一番情趣。
白马寺是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