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 我来答
小扬说历史
高粉答主

2019-01-18 · 业余历史爱好者的声音,虽然业余但一本正经
小扬说历史
采纳数:45 获赞数:673292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顺德流传一句,“年廿八,洗邋遢”,洗的是房屋的“邋遢”,居住了一年的家,总有平时未打扫的角落,在这个时间里,就要清洗干净,以前有按照日子顺序清洗房间、禽畜屋、家杂等的传统,如今基本是一天就将家内外打扫一新,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中国人传统中,人们用很多形式求福求财求平安,顺德不少家庭会在大年三十当天,将猪手放到米缸,寓意来年“横财到手”。和很多地方一样,顺德人也会准备鱼来寓意“年年有余”,顺德人将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

而“卖懒”就比较有意思了!中国人向来对孩子寄予厚望,在除夕上灯后,给孩子一个红鸡蛋,提着灯笼上街唱着卖懒歌谣: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并在烧香之后与路人分吃红鸡蛋。寓意新的一年不懒惰,勤奋向上。

作为美食之都的顺德,哪怕一个小小的油角,都是风味各异,有甜有咸。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备起油角,,取“起镬”的寓意,形式以前古代钱包的“荷包”,即是寓意一家平安,吉祥如意,也是求来年的日子也似油角一样圆润富足!

年糕年糕,年年升高!糕类的食品因为一个“糕”和“高”同音,糕点家族往往是逢年过节的必备之物!年糕也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广东香港地区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下油剪的两面金黄酥脆,香甜软糯的口感让人愉悦!

拜乐容0D
2012-01-28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62
展开全部
  1.龙舟竞渡 顺德的龙舟竞渡自古有名。清初屈大均《广东新语·舟语》载:“顺德龙江,岁五六月斗龙船。斗之日,以江身之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湾环者为龙船场。……斗得全胜还埠,则广召亲朋宴饮,其埠必年丰人乐、贸易以饶云。”实则全县各乡堡都兴行划龙船,现今市博物馆尚存康熙年间杏坛北水村“压尽群龙”石匾。龙舟分“游龙”和“赛龙”两种:“游龙”体积大,装饰美观,称“龙船”,重在游弋展示服饰旗鼓助兴;“赛龙”体积小,称“龙艇”,从三桡至十五桡不等,重在竞划速。
  2.“龙舟”说唱 “龙舟”说唱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起源于清代,20世纪50年代前流行于县境及广州方言地区,以顺德腔为正宗。艺人多在茶楼,乡渡和分村大榕树下卖唱。手持一具木雕小龙船作道具,胸前持小锣小鼓。边唱边敲,内容多为谐趣故事及平安祝颂语。辛亥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龙舟”被应用于社会宣传,艺人所编写的反清、抗日及控诉“三害”(吸毒、赌博、嫖妓)等长篇唱词,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观音开库 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六日子夜,民间的“观音开库”日,容桂白莲池观音堂、龙江镇锦屏山的紫云阁和龙江镇龙峰山的观音阁前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拜祭庙会。入夜后,两旁摊档吆卖香烛风车等拜祭作品的声音此起彼伏,来自顺德各地和省港澳等地的虔诚香客络绎不绝,如潮水般涌入,把堂前的空地塞得水泄不通,人群手中的风车香烛高高举起,划过道道金色的弧线,观音堂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天光墟。
  锣鼓柜 锣鼓柜,其实是用花缕木做成的亭轿式可抬动的木柜,上面雕刻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里面装有用作吹、拉、弹、奏、击的各类乐器,以“柜”为单位组成一个演奏班底。锣鼓柜的演奏盛行于清朝康熙年间,以杏坛、均安两地最为有名。光绪年间,杏坛高赞村的锣鼓柜远赴广西演奏,一举夺得“两粤升魁”锦标。
  烧大炮 山上山下沐浴着节日的欢歌,人群中弥漫着幸福的滋味,把快乐和祝愿寄予在喜炮声声中,彩雨飘飘,欢歌悠悠,传统的魅力在古老的民俗中喧腾。 在顺德龙江,每年的正月和二月观音庙会--这个当地称之为“烧大炮”的花炮会习俗,依旧在热闹的人潮中年复一年地上演着。
  唱粤曲 顺德的乡间曲艺社(俗称“私伙局”)名闻遐迩,其中尤以均安、容桂、大良为盛。据闻几年前中国曲协的专家来顺德考评“中国曲艺之乡”时,更引用了“万家灯火万家弦”来形容顺德的私伙局之盛况。入夜,华灯初上,三三两两的“伙记”们便来到了村口的祠堂,虽说是祠堂,但颇有点现代气息,橱窗内的锦旗奖杯见证了曾经的荣誉。弹琴的,拉二胡的,吹笛的,敲铜锣的,各就各位,没有半点含糊。悠扬的乐韵伴着清脆圆润的唱腔,透过夜空,飘进了万家灯火。
  鱼灯 顺德有“元宵春灯”的习俗,在大良元宵节还举办鱼灯赛会。“大良鱼灯”是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以竹扎成鱼形骨架,蒙上明纱,绘染鳞鳍,点燃蜡烛,栩栩如生。 武术文化 顺德民间武术历史悠久,明清两代出过武状元和武探花.民国初年,顺德更有武馆数十家,各流派均享有成名.祖籍顺德的国际武术巨星李小龙更将顺德武术文化发扬光大。
  舞狮舞龙 舞龙、舞狮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老百姓们喜欢一种民间体育活动,在各种喜庆节日庆典中都可见到,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一种中国传统的舞蹈之一了。 舞龙,又称“耍龙灯灯”、“龙灯舞”。 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逢年过节常见的一种文娱活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生活很精彩980
2012-02-08 · TA获得超过2.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60
采纳率:37%
帮助的人:848万
展开全部
买桃花

一夜腊寒随漏尽,桃红又是一年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多喜欢买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过年。因而人们多喜欢买桃花,一来期盼来年大展宏图,二来总希望碰个桃花运。
其实,这源于崇拜花神父母的古老风俗。史书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辞: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桃花之意,诗以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可见,买花的最早涵义是祈子。因此,现代的婚俗中我们看到新郎手捧鲜花到新娘家,总以为是“鲜花赠美人”,其实这是古俗变迁,源于“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之意,所谓“桃之天天,宜室宜家”。只是到后来才逐渐转化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风俗。
由鲜花讲到花市,昔日农历年前,各镇圩都有花市,人们多选择吊钟、水仙、菊花、盆桔等,不过,最热闹的要数广州,早在清代,诗人就有“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诗句描写当时盛况。但是,当年广州的花场都是顺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说广州姹紫嫣红的花市一直闪动着顺德人的身影。

利市钱

每到大年三十,顺德昔日便有“祀祖,家人聚饮”,曰“团年酒”。团坐达旦,曰“守岁”等习俗。昔日苏东坡也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的诗句。
在顺德,当年长辈有“相遗以物,曰‘馈岁’”的习俗。其中,自然有压岁钱。“压岁钱”本质是“厌胜钱”。“厌”即“魇”,“厌胜”就是“战胜妖邪”。故老相传,一年当中小孩可能会碰到各种病灾,此钱傍身,可除病灾。后来音义讹传,便成为今天的“压岁钱”。
“利市”钱的演变也大致相同。北方管这玩艺叫“喜钱”,但顺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称“利市”。其实这一说法宋代就有。当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就将“喜钱”唤作“利市”。他写道“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不过这一说法还得追溯到商周时代。《易经·说卦》中就有:“为近利、市三倍”文字记录,后来渐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后来,就产生“做生意赚钱”之意,到现在就将“喜钱”与“幸运”混同一意。于是“利市”便有“能带来好运”的含义。不过,我们应将“利是”写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云,甚至贻笑大方。

贴春联

大年三十贴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不过,最有意思的要数探花李文田。光绪甲午年冬末,朝廷钦命他为团防大臣,但他手头没有一兵一卒,于是,他用大红京笺撰写春联,张贴在自家门前,对联上书:欣逢淑景开佳宴,辜负纯衾事早朝。无奈中多少有点自嘲。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不过,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天官赐福

新春期间,很多人家门或家中都贴有上书“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样的红纸,但它们的来历颇为曲折有趣。
先说“三阳开泰”。这一词源于《易经》第一卦“泰”。古人认为十一个月阴气逐渐消失,阳气日渐来临,于是,从冬至开始,一阳生于大地;十二个月阳气更足,于是,二阳生于下;正月新春来临,阳气充足,三阳生于下,构成泰卦。三阳开而泰来。“泰卦”是最好的卦象之一,含“一切和顺,小去大来”之意。另外,“阳”、“羊”同音,古代羊为瑞兽,“羊”、“祥”通假,于是便出现今天的“三阳(羊)开泰”。
至于“五福临门”,也是大有讲究。在《尚书/洪范》就清楚写着: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所谓攸好德就是乐施善事,慈悲为怀。考终命,就是得修善终。当年欧阳修曾有:事国一心勤有瘁,还家五福寿而康。所以,不少家门前都贴有五只蝙蝠的年画,以喻五福临门。
此外,不少顺德人家都贴着写有“天官赐福”的红纸,这习俗与道教有关。道家认为世界由天、地、水构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为水官。不过,这“官”只指时空流动过程中的一个时期,并非官职。后来,道家吸收了民间信仰,将这三官奉为主宰人间福祸的大神,其中,人们最为信仰的便是恩赐福祥的天官,民间视他为福神。年画中的天官,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是天官生曰,于是古时候民间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顺德昔日也有“上元观灯,或作秋千百戏”的习俗,解放前元宵节的大良鱼灯还远近闻名,不过,现在我们仍能从璀璨的灯笼中回味当年盛况。

正月

中国人一直管农历年第一个月叫“正月”,而且“正”读“蒸”音。但没多少人考究原因。其实,一音之异,大有深意。在古代,每个朝代的新年第一月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首。商代则用第十二月为新年开头,而周朝却用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所以,这些朝代更换时都要重新订立一月份,后来,新朝建立时就将第一个月唤作“正月”。因为“正”含“改正”之意。后来,汉武帝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从此沿用至今。
至于“正”读“蒸”,源于秦始皇。他名字叫赢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因“正”、“政”音相同,于是,将“正”读“蒸”,不知不觉沿用了两干多年。其实,这种读音忌讳例子很多,比如汉朝皇帝刘秀当权,秀才就改称为“茂才”。李渊的祖父名“虎”,于是,唐初“虎”字便成为忌讳词。唐以前人们唤“夜壶”为“虎子”,唐时,人们避讳这说法,改称“马子”,于是,千年演化便称今天的“马桶”。另外,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林黛玉遇“敏”都读作“密”,就是避讳母亲名字。至于我们顺德人的同类忌讳更是俯仰皆是。如“猪血”称“猪红”、“丝瓜”称“胜瓜”,“通书”称“通胜”,十分有趣。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iangkunqi
2012-02-09
知道答主
回答量:6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3.4万
展开全部
买桃花

一夜腊寒随漏尽,桃红又是一年春。每逢新春佳节,人们多喜欢买得一枝春欲放,插上桃花便过年。因而人们多喜欢买桃花,一来期盼来年大展宏图,二来总希望碰个桃花运。
其实,这源于崇拜花神父母的古老风俗。史书记载:越人祈子,必于花王父母,有祝辞:白花男,红花女,故婚夕亲戚皆往送花,盖取诗桃花之意,诗以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可见,买花的最早涵义是祈子。因此,现代的婚俗中我们看到新郎手捧鲜花到新娘家,总以为是“鲜花赠美人”,其实这是古俗变迁,源于“桃李二物,兴男女二人”之意,所谓“桃之天天,宜室宜家”。只是到后来才逐渐转化为一种大众化的民间风俗。
由鲜花讲到花市,昔日农历年前,各镇圩都有花市,人们多选择吊钟、水仙、菊花、盆桔等,不过,最热闹的要数广州,早在清代,诗人就有“四时不断卖花声,十月绯桃照眼明,浪说扬州风景好,春光不及五羊城”的诗句描写当时盛况。但是,当年广州的花场都是顺德花匠的妙手所得,所以说广州姹紫嫣红的花市一直闪动着顺德人的身影。

利市钱

每到大年三十,顺德昔日便有“祀祖,家人聚饮”,曰“团年酒”。团坐达旦,曰“守岁”等习俗。昔日苏东坡也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的诗句。
在顺德,当年长辈有“相遗以物,曰‘馈岁’”的习俗。其中,自然有压岁钱。“压岁钱”本质是“厌胜钱”。“厌”即“魇”,“厌胜”就是“战胜妖邪”。故老相传,一年当中小孩可能会碰到各种病灾,此钱傍身,可除病灾。后来音义讹传,便成为今天的“压岁钱”。
“利市”钱的演变也大致相同。北方管这玩艺叫“喜钱”,但顺德人一直沿用古俗称“利市”。其实这一说法宋代就有。当时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娶妇》就将“喜钱”唤作“利市”。他写道“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人乞觅利市钱物”。不过这一说法还得追溯到商周时代。《易经·说卦》中就有:“为近利、市三倍”文字记录,后来渐成“利市三倍”以喻商人牟取暴利,再到后来,就产生“做生意赚钱”之意,到现在就将“喜钱”与“幸运”混同一意。于是“利市”便有“能带来好运”的含义。不过,我们应将“利是”写成“利市”,不然就不知所云,甚至贻笑大方。

正月

中国人一直管农历年第一个月叫“正月”,而且“正”读“蒸”音。但没多少人考究原因。其实,一音之异,大有深意。在古代,每个朝代的新年第一月都不同。夏朝以一月为首。商代则用第十二月为新年开头,而周朝却用十一月为第一个月。所以,这些朝代更换时都要重新订立一月份,后来,新朝建立时就将第一个月唤作“正月”。因为“正”含“改正”之意。后来,汉武帝确定农历一月为正月,从此沿用至今。
至于“正”读“蒸”,源于秦始皇。他名字叫赢政。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因“正”、“政”音相同,于是,将“正”读“蒸”,不知不觉沿用了两干多年。其实,这种读音忌讳例子很多,比如汉朝皇帝刘秀当权,秀才就改称为“茂才”。李渊的祖父名“虎”,于是,唐初“虎”字便成为忌讳词。唐以前人们唤“夜壶”为“虎子”,唐时,人们避讳这说法,改称“马子”,于是,千年演化便称今天的“马桶”。另外,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记得,林黛玉遇“敏”都读作“密”,就是避讳母亲名字。至于我们顺德人的同类忌讳更是俯仰皆是。如“猪血”称“猪红”、“丝瓜”称“胜瓜”,“通书”称“通胜”,十分有趣。

贴春联

大年三十贴春联,即顺德风俗所谓的“易桃符”。相传,顺德清代书画大家黎二樵每年初一一大清早打开门,都会发现他的对联都被人揭走,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挥毫疾书,再贴一联,成为当年佳话。不过,最有意思的要数探花李文田。光绪甲午年冬末,朝廷钦命他为团防大臣,但他手头没有一兵一卒,于是,他用大红京笺撰写春联,张贴在自家门前,对联上书:欣逢淑景开佳宴,辜负纯衾事早朝。无奈中多少有点自嘲。如今,人们大多喜欢用成品的对联张贴,快捷省事,不过,缺少了那种对客挥毫,摊钱问字的悠悠古风。昔日的顺德人虽有不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广进达三江”的对联,但寻常人家更喜欢“平安二字值千金,和顺满门添百福”,这也折射出顺德人和谐祥顺,求实淡笃的风格。

天官赐福

新春期间,很多人家门或家中都贴有上书“三阳开泰”、“五福临门”字样的红纸,但它们的来历颇为曲折有趣。
先说“三阳开泰”。这一词源于《易经》第一卦“泰”。古人认为十一个月阴气逐渐消失,阳气日渐来临,于是,从冬至开始,一阳生于大地;十二个月阳气更足,于是,二阳生于下;正月新春来临,阳气充足,三阳生于下,构成泰卦。三阳开而泰来。“泰卦”是最好的卦象之一,含“一切和顺,小去大来”之意。另外,“阳”、“羊”同音,古代羊为瑞兽,“羊”、“祥”通假,于是便出现今天的“三阳(羊)开泰”。
至于“五福临门”,也是大有讲究。在《尚书/洪范》就清楚写着: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所谓攸好德就是乐施善事,慈悲为怀。考终命,就是得修善终。当年欧阳修曾有:事国一心勤有瘁,还家五福寿而康。所以,不少家门前都贴有五只蝙蝠的年画,以喻五福临门。
此外,不少顺德人家都贴着写有“天官赐福”的红纸,这习俗与道教有关。道家认为世界由天、地、水构成。所以,上半年是天官,下半年是地官,下半年中段为水官。不过,这“官”只指时空流动过程中的一个时期,并非官职。后来,道家吸收了民间信仰,将这三官奉为主宰人间福祸的大神,其中,人们最为信仰的便是恩赐福祥的天官,民间视他为福神。年画中的天官,身穿大红官服,龙袍玉带,手持如意,慈眉善目,一派雍容。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也是天官生曰,于是古时候民间到处张灯结彩,仕女嬉游,通宵达旦,城开不夜,所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顺德昔日也有“上元观灯,或作秋千百戏”的习俗,解放前元宵节的大良鱼灯还远近闻名,不过,现在我们仍能从璀璨的灯笼中回味当年盛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晖洒晴空
2020-01-22 · TA获得超过29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4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5万
展开全部
顺德流传一句,“年廿八,洗邋遢”,洗的是房屋的“邋遢”,居住了一年的家,总有平时未打扫的角落,在这个时间里,就要清洗干净,以前有按照日子顺序清洗房间、禽畜屋、家杂等的传统,如今基本是一天就将家内外打扫一新,以全新的面貌迎接新年。

中国人传统中,人们用很多形式求福求财求平安,顺德不少家庭会在大年三十当天,将猪手放到米缸,寓意来年“横财到手”。和很多地方一样,顺德人也会准备鱼来寓意“年年有余”,顺德人将将煎干的两条鱼放到米缸上,谓之“压年”,这个“压”在这里读“责”音。

而“卖懒”就比较有意思了!中国人向来对孩子寄予厚望,在除夕上灯后,给孩子一个红鸡蛋,提着灯笼上街唱着卖懒歌谣: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并在烧香之后与路人分吃红鸡蛋。寓意新的一年不懒惰,勤奋向上。

作为美食之都的顺德,哪怕一个小小的油角,都是风味各异,有甜有咸。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会备起油角,,取“起镬”的寓意,形式以前古代钱包的“荷包”,即是寓意一家平安,吉祥如意,也是求来年的日子也似油角一样圆润富足!

年糕年糕,年年升高!糕类的食品因为一个“糕”和“高”同音,糕点家族往往是逢年过节的必备之物!年糕也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广东香港地区的年糕是橙红色的粘糕,属甜味,由糯米、片糖及猪油制成。下油剪的两面金黄酥脆,香甜软糯的口感让人愉悦!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5)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