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生长激素针有副作用吗
生长激素,我们俗称的脑垂体中的小精灵。它是脑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是一种肽类激素。
主要生理功能之一是刺激骨骼生长,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长高。
由于脑垂体一天的工作量很大,除了要分泌生长激素外,还要分泌性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人体所需的多种激素。
因为“太忙了”,所以它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分泌生长激素。
虽然生长激素的分泌是不规则的,但它还是有规律可循。比如:在运动后、夜间睡眠时,分泌会达到峰值,量也较多。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晚上深睡眠状态下,分泌量是白天的3倍,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21:00—1:00、5:00—7:00。
什么情况下需要补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的分泌峰值的大小,决定了体内的生长激素是否足够维持生长所需。
通常情况下,如果生长激素分泌的峰值达到了10ng/ml,认为生长激素的水平是足够的。
如果孩子身体内缺乏生长激素,就会引起生长迟缓(身材矮小),这个时候就需要补充外源性的生长激素(rhGH治疗)。
换句话说,在这种情况下,妄图以食疗方式改善孩子身高,是根本无效的。
生长激素治疗有副作用吗?
首先,补充的外源性的生长激素,它的化学结构和我们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是一样的。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至今,现在已经有大量的临床试验证明,国外和国内生产的生长激素都是安全可靠的。
而且在生长激素的使用中,也必须在这方面的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定期随访监测。
所以,在生长激素的使用中,关于其副作用的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补生长激素前必须做哪些检查?
要使用生长激素,必须首先查明生长发育迟缓的病因,除了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之外,一般还要做下面这些检查:
●甲状腺素测定:
清晨空腹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医生曾经碰到过有儿童或青少年是因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导致生长迟缓,如果是这类患者,优先要考虑的是甲状腺激素的补充,而不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测定:
包括筛查试验和诊断试验,以确定是否有生长激素缺乏。
●骨龄检查:
了解骨骼发育状况,评估骨骺线是否闭合,骨龄是反映人体成熟程度的最有用指标,使用生长激素必须是再骨骺线尚未闭合的前提下进行。
划重点:骨骺线一旦闭合,生长激素将毫无效果。
●头颅蝶鞍区核磁共振:
排除外颅内肿瘤
●染色体核型检查:
排除染色体问题导致的生长障碍。
●其他:
包括性激素或其他检查,具体参照临床医师的建议和安排。
生长激素的治疗剂量,为什么会有所不同?
矮小症的病因很多,如生长激素缺乏症、特发性矮小症、特纳综合征、性早熟等。
不同的疾病,它的起始治疗剂量也有所不同。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孩子身高、体重、年龄、发育情况(如青春期的前后)以及生化检测结果(如血清IGF1)等适时进行剂量调整。
生长激素治疗的效果,为什么会存在差异?
国内可供选择的有rhGH粉剂和水剂两种,两者的效果差异不大。
但后者更好的保持了生长激素的原态,更符合人体内天然生长激素空间结构。
生长激素的临床疗效,对与生长激素缺乏者最为显著。
在不伴有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在青春期前骨龄较小者,一般每年可生长8~12CM,但随着骨龄增大,应用生长激素治疗的生长速率和提高终身高幅度会逐渐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家长会问,同样是补充生长激素,别人的孩子长7、8厘米,我的孩子才2、3厘米。
一般生长激素治疗3个月为一个观察疗程,3个月可以看到相对明显的治疗效果。一般治疗3个月孩子生长2厘米以上都是正常的。
生长激素治疗期间,需要注意什么?
孩子开始使用生长激素后,是不是就万事俱备,坐等长高了?
当然不是
生长激素治疗期间,也需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发挥生长激素最佳的治疗效果。
●每天按时注射(短效生长激素)/每周按时注射(长效生长激素),保证治疗效果。
●随着生长加快,还需要适当给孩子增加营养,比如适当提高蛋类、奶类、鱼类等优质蛋白摄入比例,同时还有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钙,以适应骨骼的加速生长。
●让孩子有规律的生活,注意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和愉快的心情有助于孩子长高。
●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儿童内分泌科随访,记录身高的变化以及一些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监测。

2024-08-13 广告
使用人体生长激素将会带来感染致命疾病(如艾滋病)的高度风险,迄今已有因使用生长激素而感染脑病毒致死的记载。
过量使用生长激素可降低胰岛素敏感度,引起不耐葡萄糖。据国外报道,80%的生长激素使用者患了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治疗。其他副作用包括月经紊乱、性欲减退和阳痿等。
在体育运动中滥用生长激素是不道德和危险的,对发育期儿童来说,过量的外源性生长激素会导致巨人症。在成人以后,过量使用会引发冠状动脉心脏病和外周神经系统疾病,并且所引起的心血管和肌肉骨骼病症可能是不可逆的。外源性生长激素的过量使用,还可引起人体产生对生长激素的抗体反应,从而影响内源性生长激素的活性及导致激素分泌紊乱。其潜在的长期的副作用是不可逆的,甚至是致命的。
青春期状态是一个正常生理过程,青春期青少年的生长素分泌峰值,一般是正常成年人的2倍以上,一天的分泌总量,是正常成年人的3倍以上。也就是说,正常生理状态下,生长素成倍增加不会影响健康,而我们治疗量,与成倍增加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也是生长素可被批准为生长素不缺乏者使用的理论基础之一人,胰岛素缺乏那样,不及时补充会立即致命。
2020-05-25
生长激素对于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这种激素是什么?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为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这种药物对孩子的身体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会致癌?有什么样的副作用……这几乎是每位初次接触生长激素的家长较关心的问题。
今天,就请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来给大家讲一讲生长激素吧。
此激素非彼激素,不能混淆张冠李戴
听到“激素”,很多人会立刻想到身体发胖、骨质疏松、肝肾毒性等一连串副作用,在他们看来“生长激素是激素,小孩子不能用”。其实激素有很多种,通常人们概念里的“激素”一般都是指糖皮质激素或者是性激素。
生长激素是人体脑垂体分泌的一种肽类激素,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通过刺激肝脏等器官产生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作用于骨骺板中的软骨细胞,直接刺激骨骼的生长。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合成的重组人生长激素药品,与人体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化学结构、生理、药理作用基本一致,所以给孩子使用并不会像糖皮质激素一样导致身体迅速发胖或者严重的骨质疏松,目前也没有证据支持会加快骨龄增长、促进骨骺闭合。
副作用=危害大?莫要误解夸大其词
人们口中所谓的副作用只是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是在药物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由于药品质量问题或用药不当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如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过敏反应以及致癌致畸作用等,这些不良反应有些是在药品质量有问题或者用药不当时才会出现,有些在质量检验合格、临床上正常用法和用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
据统计,生长激素临床应用三十多年,整体使用很安全,临床上偶发的副作用主要为头痛、血糖异常、甲状腺功能减退、关节水肿疼痛,多在短期内或停药后可自行缓解。目前积累的大数据提示,这些副作用并不会对孩子造成终生伤害。另外,来源于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资料显示重组人生长激素药品治疗并不会增加无肿瘤患者新发恶性肿瘤的风险,没有数据显示会导致糖尿病和不孕不育等。
长期注射产生依赖?不要急于武断下结论
一般临床医生推荐矮身材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往往因其自身不能分泌生长激素或分泌不足,一些性早熟的孩子则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联合治疗。用药需要经过专业医生对患儿进行详细检查、明确诊断,按照严格的适应症进行规范治疗,才会外源性地给予补充生长激素,剂量也经过医生严格控制,长期随诊,监测生长情况与安全性,长个子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一、两年甚至更久时间。一旦停药,体内生长激素水平在3—6个月会恢复到用药前的状态,相比治疗期间,生长速度短期内有所下降,家长难免会产生孩子停药不长个的错觉。
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是人体自身分泌的蛋白质激素,需要长期用药的原因是疾病治疗需要而非药物依赖,不能因为生长激素需要较长时间用药,而简单地认为会产生药物依赖,这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孩子在生长激素停药后生长速度短期内减慢,只是因为其遵循自身原有的分泌状态,需要继续用药帮助才能达到满意身高。另外有的孩子实现追赶生长停药后,经过青春期,因其自身的生长激素并不缺乏,还会有相对比较满意的生长速度,这种情况需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判断病情要有合理的医学根据,同样,医生给孩子用药也需要经过严谨全面的临床医学检查和随访,结合诊断才能确定综合的治疗方案,所以对待一种药品要理性、辩证地看待,不能因过度担心副作用而对生长激素药品使用产生怀疑,甚至坚决抵触、拒绝治疗等。潘慧教授再次提醒:使用生长激素,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严格地根据适应症进行规范治疗,孩子生长发育的时间段就只有短短几年,一旦错过较佳治疗时机,很难再有改变。
201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