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鸟的意象的含义是怎么来的
展开全部
紫鹃,紫色之杜鹃鸟也。紫类朱红,而杜鹃,又名子规、布谷、杜宇、望帝,因其口腔上皮和舌部均为红色,古人以为它啼得太苦,以至泣血。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乃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后来被迫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鹃,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闻者凄恻。“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代代相传,杜鹃鸟被赋予了忠贞和薄命的悲情意味,加上它鸣叫于暮春,正值花谢春残,烟雨凄迷的时节,其啼声又宛若“不如归去”,更能引起游子思妇伤春思归的纷乱愁绪,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失意、凄凉、哀伤的象征,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等。郭沫若就说:“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婉,纯洁,至诚……”①当我们聚焦这段话中的“薄命佳人”“满腹乡思”“遍山踯躅”“哀婉纯洁”等词汇时,自然会联想到《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以及她的丫鬟紫鹃。黄鹂,也称黄莺、黄鸟,其别名还有仓庚、黄袍、鹂鹠、离黄等数十种。雄鸟...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