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
1、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2、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其一生致力于结束乱世、重塑封建秩序。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
3、伊达政宗
伊达政宗(1567年9月5日—1636年6月27日),伊达氏第十七代家督,安土桃山时代奥羽地方著名大名,江户时代仙台藩始祖,幼名梵天丸,元服后字藤次郎。其名政宗即意味能达成霸业。小时候因为罹患疱疮(天花),而右眼失明,故而人称“独眼龙政宗”。
永禄十年(1567年),出生于出羽国米泽(今山形县米泽市)的米泽城。天正十二年(1584年),18岁的政宗正式继任为伊达家17代家督政宗曾遗憾的表示愿早生二十年,成就织田信长般的霸业,政宗继位后,决意向周边的敌对大名交战。
4、北条氏康
北条 氏康(1515年-1571年10月21日),是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大名,以杰出的军事及政治才能闻名于世;世称“左京大夫”、”相模守“(律令制官位)。他是后北条氏第三代当主。
北条氏康十九岁时元服,二十一岁时初阵,在接人待物方面显示与生皆来的才能,为父亲和家中重臣看中,在父亲死后顺利的继承家主之位。北条氏康继任当主不久,山内上杉宪政和扇谷上杉朝定联合八万大军,大举进攻北条家。
5、宫本武藏
宫本武藏(1584年—1645年6月13日),日本战国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的剑术家、兵法家、艺术家。因与佐佐木小次郎决战而一举成名。
晚年出仕于细川家。留有剑术书《兵道镜》,兵法理论著作《五轮书》、《五方之太刀道序》、《兵法三十五固条》。现代日本对他的传说颇多。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近代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三英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其后部将德川家康趁机夺取政权。
德川家康(日语: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英语:Tokugawa Ieyasu;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安土桃山时代三河国大名,江户幕府第一代征夷大将军。日本战国三英杰(另外两位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之一。日本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德川家康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城,父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母为广忠正室于大之方(传通院)。原姓松平,永禄十年(1567年)奉敕改姓德川。桶狭间之战后与织田信长结为同盟,本能寺之变后先与羽柴秀吉(即丰臣秀吉)敌对,后又迫于形势而向其臣服。小田原之战后被秀吉移封关东,虽失去长年的根据地,但得到丰臣政权下外样大名中最大的领地。担任五大老的笔头。丰臣秀吉死后,在关原合战中率领东军战胜西军,确定了霸权。自此一步步摧毁了丰臣家势力。庆长十九年(1614年)至庆长二十年(1615年)经大坂夏、冬之阵灭丰臣氏,江户幕府统治体制从此坚如磐石。德川家康建立了德川幕府后,日本进入暂时的和平。
元和二年(1616年),德川家康在骏府城逝世。享年74岁。遗体埋葬在骏府的久能山,1年后被改葬到下野国日光。被日本朝廷赐封“东照大权现”,成为江户幕府之神,在日本东照宫中供奉,被后人称为“东照神君”。
织田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英语:Oda Nobunaga,1534.6.23—1582.6.21),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 ,日本战国时代名将,政治家,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日本战国三杰”之一。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小大名,后于桶狭间之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日本,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二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但在即将一统全日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但人们始终无法找到他的尸体,这使其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织田信长被日本民众评选为“2014年日本人最喜爱的历史人物第一名”。
丰臣秀吉(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Toyotomi Hideyoshi,1536-1598)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明史》里称作平秀吉。秀吉在全国初步统一完成之后,于1592、1597年两次入侵朝鲜,连陷釜山、汉城、平壤等要地。后由于朝鲜军民的抵抗和中国明朝派军应援,遭败绩。1598年,因侵朝战争未达目的,在焦虑不安中死去。丰臣秀吉的统一事业为德川家康开创江户幕府的幕藩统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在武功之外,还从事于建立新的封建体制。实行士农工商政策,即严格划分武士、农民、手工艺者和商人的阶级界限,各有居所,不得混淆。并以将土地分给部下的形式,建立新的封建主从关系。在全国各地实行清丈土地,统一地制。确立土地的所有者和耕种者,以一耕地归一耕者为原则,凡在土地帐上登记的农民统称百姓,为年贡的缴纳者,形成父权家长为主的小农家经营的形式。又确立土地收获2/3为年贡,1/3归耕者的剥削方式。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1588年令全国收缴民间武器,以防止农民起义。巩固了兵农分离制度,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禁教锁国之先河。
德川家康
15、16世纪的日本列岛,进入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这个时期,各个分国的大名互相残杀,争夺领地,朝廷和幕府的权力尽失。持续了150余年,终究结于一人之手。他就是江户幕府的建立者—德川家康。德川家康执政期间,通过颁行《武家诸法度》,建立参觐交代制度,完善幕府及地方大名组织机构,确立新兵制,规定天皇、亲王、公卿的权限等一系列措施,基本形成德川氏统治日本的江户幕藩体制的基础。他还实行垄断造币权,加强对农民的控制,发展国内贸易,开展外交联系,鼓励商人对南洋的“朱印船”贸易,提倡儒学等措施,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允许天主教神甫在政教分离原则下传教,庆长末年发现传教涉及政治后,开始禁止传教,这一行动在其死后演变为锁国。
夏目漱石
夏目漱石,日本作家,原名夏目金之助。中学时,酷爱汉诗文。1900年留学英国。回国后任教于东京帝国大学。1905年开始写作《我的猫》,用夸张的手法塑造了一批自命清高、愤世嫉俗的知识分子形象,以幽默的笔调对他们玩世不恭的态度和眼高手低的毛病进行了讽刺。1906年发表中篇小说《哥儿》,塑造了一个不满现实有正义感而又头脑简单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形象,揭露了教育界的腐败现象。《三四郎》、《其后》、《门》是他中期创作的三部曲。这些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是日本近代文学中具有深刻思想的重要作品。他的作品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但晚年流露较为明显的悲观情绪。
宫本武藏(天正12年(1584年)?—正保2年五月十九(1645年6月13日))是江户时代初期的兵法者(剑术家),亦是书画的艺术家,留下不少出色的作品。小时候跟从父亲新免无二之助一提真学习当理流兵法,十三岁开始到二十九岁送为此这一段期间跟其他流派比武六十多次,从来没有失败过一次。剑术以外还是手里剑和体术(徒手武术)等多种多样武术的高手,二十来岁已经开创一派号称圆明一流(圆明流);庆长十年(1605)写下剑术书《兵道镜》。宽永年间(1624 ~1644)完成二刀的兵法,号称二刀一流。武藏第五十七岁时宽永十七年(1640),得到熊本藩主细川越中守忠利邀请在当地正式教授兵法,同时开始写下兵法理论的著作,称为兵法二天一流。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封建领主,是继室町幕府之后,完成近代首次统一日本的日本战国时代大名。为1590-1598年期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法名国泰佑松院殿霊山俊龙大居士。《明史》里称作平秀吉。
德川家康(1541—1616)
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生于名古屋附近的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
织田信长(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
是活跃于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毛利元就(1497-1571)
毛利弘元的次子,明应6年(1497)3月14日生于安艺吉田郡山城。母亲为毛利同族的福原广俊之女。幼名松寿丸,又称少辅次郎。历任官职:右马头(天文2年)、陆奥守(永禄3年)。明应9年(1500),父亲弘元将家督之位让与长子兴元后退隐,元就与父亲一起移居多治比猿悬城。元就公的母亲在他5岁时逝世,而父亲也在10岁的时候辞世了。父亲离世后元就公跟随义兄大内义兴移住京都,可以说少年时代是在孤独中默默成长的。15岁那年松寿丸元服,正式得名元就。永正13年(1516),长兄兴元病逝,其子幸松丸(时年仅两岁)继家督之名。元就以庶家分流为多治比氏。稍倾,与吉川国经之女美伊方成亲。
大永3年(1523),9岁的幸松丸亦离开人世。就在同一年,元就与妙玖的第一个孩子,隆元也诞生了。8月10日,元就正式入主郡山城,成为毛利家督。就在毛利氏宗家相继之时,与尼子家臣龟井秀纲暗通的渡边、坂一派支持元就的异母弟弟相合元纲,策划阴谋反对元就。为了对抗这一阴谋,大永5年(1525),毛利氏与尼子氏断绝主从关系,投入大内氏麾下。
此后,元就大力推行联姻之策,与尼子方的高桥氏(兴元夫人的娘家)、武田氏(中国地方的国人一族)、穴户氏(元就之女五龙局的夫家)、熊谷氏(次子元春夫人的娘家)、天野氏和平贺氏等邻近的国人众结成了相当坚固的同盟。天文9年(1540)9月至次年正月,尼子晴久(经久之孙)率三万大军对郡山城发起包围攻势,得大内氏援军,最终击退了尼子势。正因受援,在天文11年至12年(1542-43)大内义隆讨伐尼子氏时不得不派军出阵的毛利氏亦受败军之苦。
天文14年(1545),在丈夫身边默默支持了28年的妙玖夫人病逝。次年元就公将家督之名让于长子隆元,自己于幕后把握实权。天文19年(1550),寄于竹原小早川氏为养子的三子隆景回归本家沼田小早川氏继领家督。另一方面,以吉川氏当主兴经(妙玖夫人的外甥)与家中宿老的对立为契机,推养子次男元春继任家督(同年,元春迁入吉川氏本城火之山城,杀害了兴经父子)。同时对家中进行肃正,将反抗元就的井上一族诛杀。 相传元就的三个儿子常常因为血缘关系而不合,为此毛利元就拿出弓箭教导他们要兄弟情同手足,从此毛利家更加团结。这就是日本战国著名的“三矢之训”说。
弘治元年(1555),严岛之战爆发。小早川氏支配下的能岛、来岛、因岛水军及村上海贼众联手击破了陶晴贤部。弘治3年(1557)4月,毛利势击溃大内义长军,将周防长门两国纳入毛利氏的版图。同年11月25日,元就发出“三子教训状”,毛利两川体制的正式形成。
永禄9年(1566)6月,毛利氏开始侵扰北九州地方。11月,尼子氏灭亡。同月5日,在有姻亲关系的河野氏帮助下确立了对伊予的支配。
永禄12年(1569)6月,尼子氏残党进攻出云;同年10月大内辉弘(义隆的表兄弟)军在大友水军的援助下在周防国登陆;能岛村上氏亦背叛;毛利军在备前的攻略也受到浦上氏的反抗。
面对种种不利因素,元就从九州地方迅速撤离。就在回到本领后不久,即元龟2年(1571)6月14日,元就于吉田郡山城病逝,享年75岁。墓地在今广岛县高田郡吉田町的郡山城内洞春寺,法名日赖同春大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