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媿”作姓氏时怎么读
媿
读音作kuì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商周时期的北方氏族部落鬼方首领媿姓氏族,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媿姓,是商、周时期的古族鬼方部族首领世家,是上古时期夏官火正吴回(祝融)的后裔,由于其面相长得比较丑但聪慧无比,故而称“媿佩”。据传,当年他从有穷(今河南新郑)西迁至今陕西地区的渭水岸边,后逐渐繁衍为一个分布在今陕西、山西两地相当庞大的部落群体,族人“皆身形高壮,行走如风,力大无比”。
在史籍《竹书纪年》中记载:“高宗三十二思祀,伐鬼方,次于荆。”商高宗子昭在三十二年(公元前1293年)准备要祭祀祖先,缺几颗人头作为牺牲祭品,于是就出兵讨伐鬼方部族。但是不料媿姓部落十分强大,所以商高宗竟然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失败的媿姓部落,竟然有一部分族人向西一直迁徙到了黑海北岸的美地亚一带(今博斯普鲁斯海峡)生息繁衍,被西方史学家称作“辛梅里安人”(Cimmerian),其图腾就是“公牛”和“孔斧”,而青铜公牛象和带有孔洞的青铜斧,恰恰就是媿姓部落的图腾与特有战器。
到了公元前695年,辛梅里安人征服了前弗里吉亚公国(Phrygia,今土耳其中西部),又于公元前652年攻克了吕底亚王朝的首都萨迪斯城(Sardis,今土耳其爱奥尼亚海滨),不过没有辉煌几年,就在公元前634年又被吕底亚王朝的国王阿利亚德(Alyattes)击溃。溃散的辛梅里安人后来聚集起来,又在意大利半岛建立了一个雒伽城邦,后人称其为“达罗毗荼吐火罗”(Dravidian Tocharian)。
在殷墟甲骨文以及《竹书纪年》中记载有一位媿不虚,他就是殷商末期鬼方部族的首领,也是后世“淮夷鬼侯”的先祖。媿不虚与当姬周部族首领、商西伯侯姬昌(公元前1184~前1134年在位)、荆蛮部族的首领鄂侯,同为著名的“商末三公”。
到了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公元前1133年~前1123年为商西伯侯,公元前1122~前1116年为周武王)将分布于太行山西侧山西长治以北的农耕部落、以及活跃于陕北、河套、晋西北一带的游牧部落,统称为“隗姓九宗”(媿、隗、隤、嬇、倗、复、㝬、归、怀),近代史学家王国维(王国桢,字静安,公元1877~1927年)认为“隗姓九宗”就是媿姓一族。
至春秋早期,活跃在晋国、秦国、宋国、齐国边地(今山西、陕西、甘肃一带)、屡遭晋、秦二国打击、一度归附于齐国的傀姓部族,就是在商王朝时期为了抵御戎狄而向西迁进的媿姓一脉。两周时期,活跃在晋国的潞氏、倗氏、胡氏、翟氏、狄氏等氏族部落,亦皆出媿姓。
据传,媿姓部族素来多出美女,历史上周王室毳侯姬敲、曾国君主曾侯姬谏所娶的夫人,都是媿姓之女,就连周襄王姬郑(公元前651~前619年在位)所娶的王妃,也源出媿姓后裔翟国君王之女“叔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