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出生之谜?

 我来答
破晓的雾
2012-02-08 · TA获得超过468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5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98万
展开全部
  乾隆的生母,正史记载为“原任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凌柱女”;野史传说则有多种说法,如热河宫女李金桂、内务府包衣女子、傻大姐、“村姑”、海宁陈夫人等。

  乾隆的生母是谁,的确是一桩历史疑案。皇帝的生母出了疑案,这在清朝十二帝中是仅有的,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康熙五十年(1711年)七月二十六日,康熙从北京出发到达避暑山庄,九月二十二日回到北京。其间,乾隆的父亲雍亲王胤禛,七月二十六日赴热河请安,八月十三日,乾隆出生。这中间只有17天。就是说如果乾隆在避暑山庄出生,那么他母亲在临产前17天,大腹便便,行动不便,怎么会到避暑山庄去呢?乾隆的生母或许另有其人?
  野史记载与民间传说,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传说,乾隆生母是浙江海宁大学士陈世倌(guān)的夫人。海宁在清朝有“陈氏三宰相”——顺治朝大学士陈之遴、康熙朝大学士陈元龙、雍正朝大学士陈世倌,他们都不是靠裙带关系,而是靠自身能力当上大学士的。
  陈世倌,俗称陈阁老,在康熙年间入朝为官。传说陈世倌与雍亲王一家常有来往,今天陈阁老的旧宅,还保存有一块九龙匾,据说是雍正亲笔书写的。那一年恰好雍亲王的福晋和陈阁老的夫人,同月同日分别生了孩子。雍亲王就让陈家把孩子抱入王府看看。可是,等孩子再送出来时,陈家的男孩竟变成了个女孩。陈阁老意识到此事性命攸关,不敢作声。那换入宫中的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许啸天《清宫十三朝演义》说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就是探望亲生父母。他六次南巡竟有四次住在陈阁老家的安澜园,为的就是与生身父母相聚。但据孟森著《海宁陈家》考证,乾隆南巡第一次、第二次都没有到海宁。第三次到海宁,陈世倌已死。可见乾隆下江南为了看望他的生身父母的传说纯粹是捕风捉影,根本没有根据。陈家乾隆古装像的园子叫“隅园”,因位于城的一隅而得名。乾隆第四次南巡住隅园,同浙江海塘工程有关,所以乾隆将“隅园”改名为“安澜园”。当代香港小说家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便是围绕乾隆身世之谜展开的。金庸在小说中有声有色地写道:陈世倌的小孩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皇四子掉的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露出去。这个故事一出笼,乾隆是陈阁老的儿子的传说,便越传越广,越讲越真。关于“调包”的故事,清朝中期就有传说。先说康熙出自陈家,后来这个传说不攻自破,就又移花接木,安在乾隆皇帝的头上。其实,乾隆出生时,雍正的长子、次子虽已幼年早死,但第三子已经8岁,另一个妃子又即将临产。且这时雍正才34岁,正当壮年,他怎么会在已经有一个8岁儿子的情况下,急急忙忙、偷偷摸摸地用自己的女儿去换陈家的儿子?这从情理上也是说不通的。退一步说,其时雍正并不知道自己将来能否登上皇位,又怎么会知道陈家儿子是有大福之人呢?
  第二种传说,晚清长沙湘潭有一位著名诗人、学者王闿运提出,乾隆的生母虽然是钮祜禄氏,但的确与避暑山庄有关。王闿运是曾国藩的幕友,做过大学士肃顺的西席(家庭教师),也是晚清著名的诗人。他在《湘绮楼文集》里提到乾隆之母:
  始在母家,居承德城中,家贫无奴婢,六七岁时父母遣诣市买浆酒粟面,所至店肆大售,市人敬异焉。十三岁时入京师,值中外姐妹当选入宫。……孝圣容体端颀中选,分皇子邸,得在雍府。
  后来雍亲王生病,此女日夜服侍。数月雍亲王病愈,她怀孕生下了乾隆。张采田《清列朝后妃传稿》中转引英和《恩福堂笔记》和王闿运《湘绮楼文集》记载,促发人们更加注意这个疑案。这一说法富于传奇色彩。清遗老金梁等认为:清朝选秀女制度是非常严格的,从清宫《钦定宫中现行则例》中,可以看到当时清宫的一些有关规定。清宫的门卫制度更是森严,怎么可能让承德地方一个女子混进皇宫并入选秀女呢?所以这种传说是靠不住的。
  第三种传说,曾做过热河都统幕僚的近代作家、学者冒鹤亭说:乾隆生母是热河汉人宫女李佳氏。上海沦陷期间,作家周黎庵写了《清乾隆帝的出生》一文,发表在《古今文史》半月刊上(1944年5月1日),援引冒鹤亭的说法,并添加雍正喝鹿血等情节,增加了故事性:传说雍正在做雍亲王时,一年秋天在热河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雍正喝了鹿血。鹿血壮阳,雍正喝后躁急,身边又没有王妃,就随便拉上山庄内一位很丑的李姓汉族宫女幸之。第二年,康熙父子又到山庄,听说这个李家女子怀上了“龙种”,就要临产。康熙发怒,追问:“种玉者何人?”雍正承认是自己做的事。康熙怕家丑外扬,就派人把她带到草棚。丑女在草棚里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乾隆。台湾学者庄练(苏同炳)在《乾隆出生之谜》文中、台湾小说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书中,都认同这一说法,甚至于提出李氏名叫金桂,因为她“出身微贱”,而旨令钮祜禄氏收养这个男孩,于是乾隆之母便为钮祜禄氏。尽管乾隆生在草棚的传说流传很广、故事生动、影响也很大,但那毕竟是野史,是靠不住的。
匿名用户
2012-02-08
展开全部
雍正只是幌子,乾隆其实是康熙的儿子?
作者:freefish67

乾隆,名弘历,据官方记载是雍正帝的第四子,自幼得到祖父康熙帝的宠爱,被康熙接入自己宫中抚养。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密立的储君。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最长久的皇帝,他是有史以来年寿最高的帝王。他少年得志,青年登极;他开疆拓地,六下江南然而,荣华富贵笼罩的乾隆帝,在位长久,疑案颇多,他的出生地究竟在哪里?后世众说纷纭。乾隆出生地的疑案揭开他身世之谜的序幕。他的生母是谁?不同的史学家有着不同的见解。然而揭开这些迷案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乾隆的生父是谁?真的是雍正吗?随着对清朝相关典籍的不断发现和研究,现在这个迷案已经渐渐露出端倪。

在康熙晚年的时候,历经了立储的层层风波,最终雍正登上了皇位,成为康熙的继承人。但雍正登基的合法性历来被史学界所怀疑。根据《康熙实录》的记载,雍正喜怒无常,脾气暴躁,康熙多次对雍正做出过负面的评价,按照常理,不太可能选择自己不喜欢的皇子继承皇位。然后最终的选择还是雍正,这不得不让人心存疑虑。而且雍正登上皇帝宝座之前和之后,在对乾隆的态度上,表现出两种性格,两张面孔和两副心肠。正是这种变化,使得后人怀疑他和乾隆的父子关系的真实性。

美国哈佛研究中国历史的教授史景迁的《康熙皇帝自传》,最后附录了一十七封康熙给亲信太监的信件,其中第16封说道"谕顾太监:前日朕有言"心实除贼,意不虚发"之句。今噶尔但已死,其下人等俱来归顺。朕之大事毕矣。朕两岁之间,三出沙漠,栉风沐雨,并日而飧。不毛不水之地,黄沙无人之境,可谓苦而不言苦,人皆避而朕不避。千辛万苦之中,立此大功,若非噶尔但,有一日朕再不言也。今蒙天地宗庙嘿(通"默")佑成功,朕之一生可谓乐矣,可谓致矣,可谓尽矣。朕不日到宫,另为口传,今笔墨难尽,书其大概而已。特谕。"

从文笔间,可以看出康熙对众皇子的无奈,并隐讳地提到了皇孙可继承江山大统。

乾隆六十年,乾隆禅位于嘉庆帝,自己称太上皇。乾隆在位时间与其祖父康熙一样长,他之所以禅位,因为不愿对祖父不恭,乾隆对康熙的感情远远超过其"父亲"雍正,从这一点上可以清楚的看到。根据散落在海外的乾隆的《上谕档》中的描述,"康乾盛世"的提法首出于乾隆,乾隆为何无视雍正帝,而把爷孙摆在一起?

萧奭的《永宪录》里记载雍正元年册封那拉氏为皇后,又封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侧福晋李氏为齐妃,侧福晋钱氏为熹妃,乾隆的生母就是侧福晋钱氏。据《满学研究》第二辑的记载,侧福晋钱氏是康熙49年间遴选进宫,但是没有册封任何名号,在几年之后,被送到了雍正王府。乾隆继承他父亲的皇位之后,就把雍亲王府改成了雍和宫,在那里面供奉他祖父康熙皇帝的御影,就是画像,每年正月初七乾隆要到雍和宫去,一方面祭奠他祖父,一方面来礼佛,就是乾隆43年他到雍和宫去瞻礼,完了他又作首诗,这首诗里头有一句话,说"到斯每忆我生初",什么意思呀?就是说到了这里,雍和宫,回忆起我当初生在这里,有的人不同意呀,说乾隆到了雍和宫想起来他当时生的情况,生的问题,并没有说,指明我就是生在雍和宫,你是回忆,回忆可以生在这儿,也可以生在那里,提出疑问。乾隆五十四年,这一年他80岁,他正月初七又到雍和宫来,还是作了诗,诗里有个注,注说什么呢?说"余予以康熙辛卯生于是宫",我在康熙辛卯,康熙五十年生于是宫,生于雍和宫。

也就是说,乾隆是知道自己的生父是康熙而并不是雍正。雍正只不过是这对父子传递皇位的一个中间的过渡而已。康熙在晚年对自己的儿子均已失去了信心,在万分无奈的时候,想到了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儿子弘历,名义上是自己的皇孙,为了保证江山的稳固,康熙选择了雍正,实际上是选择了自己的亲生儿子乾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帝企鹅diary
2012-02-08
知道答主
回答量:7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1.3万
展开全部
熹妃,现在上演的甄嬛传,据说甄嬛是乾隆的生母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神王姜太虚
2012-02-08 · TA获得超过165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3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9.3万
展开全部
出生哪有迷!后世瞎猜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2-02-08
展开全部
都是假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3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