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此时有三大弊政,是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吗?
自从安史之乱后,藩镇做大,中央势微。唐朝此时有三大弊政,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朋党之争,再加上黄巢起义的打击,唐朝已经奄奄一息。最后终结唐朝的还是藩镇之一的朱温。
朱温原来是黄巢帐下的一员大将,后叛变,黄巢起义最终失败,朱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朱温有功,被任命为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副招讨使,后改宣武军节度使,加东北面都招讨使。在镇压黄巢起义的过程中,朱温不断壮大势力,回到管辖的河南后,朱温更是苦心经营自己的这块根据地,如此,不到十年的时间,便成了实力最雄厚的藩镇。
唐朝已经日落西山,内部还在争斗,朱温乘虚而入,控制了唐王朝。之后几年,朱温把唐朝的皇帝立了废,废了立,不过朱温不仅仅想做权臣悍将,他还想当皇帝。公元907年,朱温废了傀儡皇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梁。大唐帷幕终究落下,中国进入五代十国乱世。
朱温篡位,大大激励了其他各地藩镇,他们纷纷向朱温学习,称王称帝。
朱温与晋王李克用原本是一起镇压黄巢起义的战友,但二人后来反目成仇,自朱温称帝后,二人就大战不断。李克用虽然勇猛,但有勇无谋,统军无方,几乎被朱温灭掉。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却是将门虎子,他力挽狂澜,在潞州之战、柏乡之战等战役中大败朱温。朱温在外屡败受辱,内又被自己的儿子弑杀。朱温死后,后梁更是江河日下,于923年被李存勖灭掉。
替代后梁统治中原的就是李存勖,他于923年月称帝,建立后唐。李存勖前期灭后梁,败契丹,收前蜀,何等威武!但其后期,迅速腐化,宠信伶人,造成朝纲混乱。李存勖还猜忌身边的大将,郭崇韬乃其首席将领,却被无罪冤杀,另外一名大将李嗣源也差点被李存勖整死,其帐下的战将们人人自危。不仅如此,李存勖还虐待士卒,民间饥荒,宫里的粮食宁愿其坏掉,也不愿用来救济百姓。李存勖倒行逆施,大失民心,士卒不服,从此起义不断,乱兵四起。
926年,皇甫晖聚众造反,李存勖派李嗣源率领大军前去镇压,没想到起义军队与朝廷大军却刀兵不见,很快合并为一处共同拥戴李嗣源为皇帝。李嗣源本无心谋反,但此时说什么也说不清楚,干脆就带领大军向都城洛阳进发。李存勖亲自带兵抵挡李嗣源,他带的军队在途中就跑了一大半,于是李存勖又逃回宫中。令他没想到的是,他宠信的伶人们却恩将仇报,发动宫廷政变,将其杀死。李嗣源率领大军入主洛阳,平定了乱局,登上了后唐帝位。李嗣源即位后,废除李存勖时的弊政,兴修水利,与民休息,精兵简政,后唐复盛。李嗣源还多次打退了契丹的来犯,稳定了中原局势。
933年,李嗣源病逝,其子李从厚继位。李从厚刚即位就面对困局,凤翔节度使潞王李从珂和河东节度使石敬溥雄踞一方对后唐中央朝廷构成巨大的威胁。李从厚整天想着如何削弱这些地方实力派,就采用了先试探再打击的策略。李从珂兵多将广,早就觊觎皇位,李从厚这一试探倒激起了李从珂的反叛之心。李从珂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洛阳,后唐朝廷军队反而不如李从珂的雄势,两军交战,朝廷军队大败。934年李从珂打进洛阳,李从厚逃往河北后被杀,李从珂登皇帝位。
李从珂虽然当了皇帝,但河东节度使石敬苓依然在侧。石敬疡也是一代枭雄,李从珂怕石敬苓向自己学习,就决定将石敬苓调离其老巢河东石敬苓在河东经营多年,一旦离开河东,他多年的努力也就付之流水,失去了河东,自己什么也不是。石敬瑭不愿做一只被拔光羽毛的老鹰就起兵反叛。李从珂派大军镇压石敬瑭,石敬瑭不敌,形势万分危急。
为了当皇帝,石敬瑭也不管那么多了,就向契丹借兵。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亲率大军南下与石敬瑭一起攻打李从珂。李从珂不是双方联盟的对手,步步溃败。937年,丹与石敬瑭联军攻破洛阳。李从珂在绝望中自焚而亡,后唐也就此覆灭。
石敬瑭替代后唐王朝,移都开封,建立了后晋王朝,但为了当上这个皇帝,石敬瑭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年向契丹借兵时石敬瑭同意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并认比自己小的耶律德光为父皇帝。
石敬銮从李从厚和李从珂身上得到了一个教训:要对各藩镇(也就是他以前的部将)多加抚慰,防止其反叛。石敬坨虽有此心,但藩镇们都不买账,原因很简单,就是以石敬坨乞求契丹不齿。大同守将吴峦,闭城不受契丹命;应州节度使郭崇威,挺身南归;魏州节度使范延光和东都巡检张从宾一起起兵反叛,石敬璧的两个儿子在叛乱中被杀。
部下造反,儿子死了,“父皇帝”又不断来问罪,942年,石敬瑭在屈辱、忧愁中死去,他的侄子石重贵继承皇位。石重贵想摆脱契丹的牵制,却引起契丹朝廷的不满,契丹分别在944年、945年和947年三次南下攻击后晋。947年开封被契丹军攻陷,石重贵被迫投降,后晋灭亡。
后晋灭亡后,中原无王廷,原为后晋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于947年趁机在太原称帝,建国号汉,后迁都开封,史称后汉。
刘知远有当皇帝的命,却没有做皇帝的命,一年不到他就死了,其子刘承佑继位,是为后汉隐帝。
刘承佑继位时,才十七八岁,正是血气方刚之龄。当时的后汉内有顾命大臣杨邠、史弘肇和王章等专权,外有郭威拥有重兵,刘承佑虽为皇帝,却被架空。最为嚣张的是杨谌和史弘肇。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酷虐滥杀,杨谟是枢密使,位高权重。刘承佑迅速杀掉杨和史弘肇,连没有兵权的王章也被一起杀掉。4个实力派人物现在只剩下郭威一人了。刘承佑又派人去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
郭威又不是傻子,等你来杀,就起兵造反。朝廷的军队根本不是郭威的对手,951年郭威攻破开封,刘承佑被杀,后汉王朝仅存两年多便亡了。
951年2月,郭威称帝,建立后周王朝,是为周太祖。
954年郭威去世,由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周世宗是五代时最有作为的皇帝。
周世宗文治武功均有建树。国内大治,国富兵强,对外又降服了南唐,击败了北汉,并震慑了契丹。
周世宗正踌躇满志地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时,却突然生病了,不得不班师回朝。一个月后,周世宗驾崩,由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继位,是为周恭帝。
后周的兵权主要掌握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的手中。殿前都点检是掌控禁军的统帅。赵胤不仅手中有兵,还有赵普、赵光义和石守信等杰出人才围绕其左右。赵匡胤与他的心腹们经过周密的计划后,决定发动政变,夺取后周政权。
960年,大将赵匡胤谎报北汉、辽国联合入侵,请求朝廷派他带兵抗击敌军。宰相范质和其他朝臣不知道赵匡胤有密谋,就答应了。赵匡胤带着几十万大军有模有样地向北进发,军队到达开封东北部的陈桥驿后,赵光义和石守信等大将向赵匡胤献上龙袍,拥戴赵匡胤为帝,赵匡胤“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众将士们的要求。这就是“陈桥兵变”。
赵匡胤带着大军回师开封,逼迫柴宗训退位,周灭亡。赵匡胤自立为帝,并改国号为宋,是为宋太祖。
山在那里,自然有人攀登。
追求制高点是人类的本性,或权力,或财富,或地位,或成就,几千年来,从无断绝。在制高点上,能俯瞰天下,能享受至妙,很少有人能抵挡住这样的诱惑。达不到者,不是不想,是没有那个机会和能力罢了,一旦有,哪怕冒着从半山腰上摔下来的危险,也要去攀爬,无数人正在此行程中。
野心是小火苗,加点柴就会燃成熊熊大火。
大多数人都想活得比别人风光当然现实和理想总是相差十万八千里,想着豪宅,租着鸽子笼,想着名车,挤着公车,想着训斥人,却被人训斥。腰包里有了钱,手里有了权,就什么都不一样了,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了,压抑的野心也就爆发了。以前不敢做的就敢做了,不敢夺的就敢夺了。
越倚重,越顾忌。
任何人都必须倚重他人,孤胆英雄仅限于影视作品中,尤其是老大们,更必须因人成事,选人、用人和驭人比什么业务都重要。有两个东西最难测算了,一个是野心,一个是猜忌心。谁知道手下会不会心存异志,谁知道老大的承诺会不会兑现?由此,朝堂中,职场中,社交中,一番番窥测、博弈和争斗便开始了。手握重兵的大将,捏着客户资源的经理,知晓公司机密的要员,向来是朝廷和企业深深忌惮的,就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