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提倡鼓励式教育?
提倡鼓励式教育的原因有: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性格、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更加深入的认识错误、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肯定。
1、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塑造良好性格
鼓励式教育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不责怪,不打骂,而是从其他好的方面进行鼓励,从而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帮助孩子塑造良好的性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2、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更加深入的认识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犯错就一定要严厉的指出来,进行批评改正。其实不然,从鼓励的方面着手,孩子会更深入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取得的效果会比一味的指责批评好很多,孩子也不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鼓励式教育有利于孩子对自我的肯定
长期的批评指责只会让孩子否定自己,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而鼓励式教育是从正面积极的出发点来教育孩子,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对自我的肯定。
扩展资料
把握"鼓励式教育"的度
要提醒注意的一点是鼓励式教育切莫过度,过度的鼓励只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过分的自负,对自我的认识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所以家长们在进行鼓励式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鼓励式教育的好处。
鼓励式教育是外来物,它并不是产生于中国社会这样的大背景,中国父母对于鼓励式教育的理解存在表面层次,认为赞美、夸奖、鼓励就是鼓励式教育,落入"过度表扬"或"不当表扬"的误区,把鼓励式教育简单等同于表扬。其实鼓励式教育并不是这样简单,它也是需要技巧的,不能盲目或敷衍地说出赞美。
教育讲究的是方法,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用鼓励式教育,有些小孩子天生比较顽皮多动,那么温和的鼓励式教育反而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教育方式要因人而异。
孩子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时间规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我们需要应对孩子出现的不同的问题,因此教育方法也要因时而异,适当地调整,掌握鼓励式和严厉式的度。
笔者以为,有必要在家庭里倡导鼓励教育:鼓励孩子投身于大自然,多运动;鼓励孩子多交际,多串门;鼓励孩子多说话,多动手。
实际上,在实施鼓励教育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居里夫人是其中极为成功的一个。譬如,居里夫人从小就让女儿广泛接触生人,让她们到公园去看绿草、蓝天、白云,看色彩绚丽的各种动植物和人群,让她们到水中拍水;她还教孩子唱儿歌和讲童话、弹琴、作画、泥塑、栽花、种菜、骑车、烹调等,并抽出时间与她们散步。全方位幼儿早期“智力体操”训练,不仅使孩子增长了智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各种能力,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大女儿于1939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小女儿日后也成为杰出的音乐教育家和传记作家。
为什么会想起这个话题呢?因为近年来在国内教育界出了些“独创”的案例,比如广东商人萧百佑创造出“一门三北大”的奇迹,但这位“狼爸”却将成绩归功于野蛮的体罚教育:在他的家里,只要是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都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否则就是触犯“萧氏家规”,就要接受鸡毛掸或藤条的惩罚。这些家规也极为“骇人”:不允许看电视,除了新闻;没有零用钱;不许随便喝可乐;不允许随便打开冰箱门,甚至不能开空调;任何课外活动在萧家都被禁止等等。
这种以牺牲孩子的天性与爱好换来的“成功”的确值得商榷。
首先,野蛮的体罚教育会给孩子造成生理、心理上的压力,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其次,过于严苛的教育环境,会造成孩子在人格成长上的唯唯诺诺、怯懦拘谨,缺乏创新、进取、独立的能力,
还有,一切以考上名校为宗旨的成败观,培养的只会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而不可能真正成才,高考状元庸碌无为的例子还少吗?。
可怕的是,这种“狼爸”式的家庭教育的阴影是永远无法消除的,即使是在他成名成家后还会有“副作用”产生。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李阳从小和外公婆长大,直到四五岁时才开始与父母一起生活,家庭关系淡漠,父母采取的又是打击式的教育,这让李阳从小对自我认识很差,沉默寡言、性格内向,成年后的李阳陷入家暴丑闻,并不是一个偶然。
重温多年前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一是不必非考一百分不可;二是不必非上大学不可;三是应多玩,不失儿童的天真烂漫;四是要有健全的体魄。至今具有借鉴意义:知识只是人的素质的一部分,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诗人泰戈尔说得好:使卵石臻于完美的,并非锤的打击,而是水的且歌且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有尊严地成长,这比单纯的上名校来得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