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内阁是如何成立的?
我来说下个人的看法。
众所周知,明王朝时期朱元璋强化了中央集权,使得华夏延续千年的丞相制度进入了故纸堆。至此,天下大小事宜皆由帝王首肯,再也没有丞相制约皇权了。然而,对于超大型国家的华夏来说,事无巨细全由皇帝来处理的话,他的精力根本忙不过来,即使皇帝全天无休也无法处理完。
为了将皇帝从繁重的戒事务解放出来,以有足够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内阁制度逐渐成型、成熟。
其实,自朱元璋废除丞相之后,便建立了一个咨询机构-四辅官,以备皇帝随时垂询。不过,朱元璋白手起家,精力旺盛自己完全可以将大小事务一把抓,因此,该咨询机构在洪武朝并没有存在感,后也被撤销了。
但到了朱棣一朝事情发生了变化,后世帝王根本没有太祖朱元璋的精力,面对举国事务,完全无法忍受。为此,朱棣设立了内阁制度,帮助皇帝处理各地奏章,职能上更像是皇帝的私人秘书。因此,此时的内阁官员远无法与六部尚书相比,尽管他们手中权力非常大。
这也是朱棣的一个想法,毕竟内阁权力已经很大了,再让他们成为高官的话,这不变相恢复了丞相之位了吗?太祖好不容易才撤销了丞相,权力尽归帝王,贪恋帝位的朱棣也不会有恢复丞相的想法。然而,从之后的走向来看,一个部门手握巨大的权力,根本无法限制它的壮大。
当朱棣驾崩后,明仁宗继位,虽然他在位仅仅八个月,但却重新改组了内阁。将内阁成员的官位,提升了起来,此举,使得内阁成为了一个压倒六部尚书的机构,完全成为了百官与皇帝间的中枢。
到了明宣宗时期,帝王精力再也无法保证即时处理各地要务。为此,不得不给予了内阁的“票拟”的权力,所谓“票拟”也称为“条旨”,是内阁将处理事情的建议附加到奏折上,上呈皇帝御览,由皇帝定夺。至此,明代的内阁走向了成熟,基本运作流程得以确定,并影响了接下来明王朝数百年的时间。
综上所述,大致梳理了下明代内阁出现、成熟的过程,希望对你有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