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为知之出自《论语》的哪一篇?

 我来答
杨老师秒懂课堂
高能答主

2022-02-01 · 分享生活酸甜苦辣咸,喜怒哀乐。
杨老师秒懂课堂
采纳数:876 获赞数:110700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选自《论语·为政》 。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

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事物采取存而不论的态度,那么中智以下的人当然不可能样样都知道。除了神怪幽明之事外,承认有所知、有所不知,是一种老实的态度,也是最聪明的态度。唯其有所“不知”,才能成其“有所知”。

宋代的大臣吕端,宋太宗称他“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就是弃“小慧”而就“大智”的一个好例子。《汉书》中张释之为上林尉的辩护,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来立论,从而得到汉文帝理解的。

知之为知之的引申义

已知之已知:我们清楚,事物“已经发生的事实及其现象”是可以明确的。

已知之未知:我们明白,事物的根源和本质是隐含的,能够探索。

未知之已知:我们了解,事物未来的发展是未知的,但事物发展规律是可以找到的。

未知之未知:我们知道,事物必定有我们现在无了、法预测的原因导致事物发生的未知现象。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