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离婚》
展开全部
老舍的作品,看简介,老舍先生在六十年代被迫害,尽然投湖自杀而离开人世,令我小震惊和遗憾,上学时候,怎么没读到这些信息。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打通中西方文化的幽默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创作根植于北京大地,字里行间都是纯正的京腔京韵。他的作品是真正接地气的,写尽了社会百态、人生悲喜,在善意的讽刺批判中流露出真挚的悲悯。
他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但老舍本人却因为时代迫害,最终在1966年选择投湖自尽。
人们对于老舍的了解,大多是通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注重思想价值的作品,而对文学价值更高的《离婚》有所忽视。”(摘录对作者的简介)
对于离婚,不算稀罕话题,无论什么时代,离婚都会发生,何况这个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时代,闪结闪离什么的,也花样倍增,只是婚姻不易,或且行且珍惜,或人生苦短,别苦痛的凑活过活委屈了自己,就看你如何取舍罢了。
只是开始听起,自己内心被那个越来越远的时代的那份静,说不出的宁静所触动,羡慕起来,甚而神往起来……尽管听着书里的热气腾腾的北京小胡同诱人的早点,书里小财政所那以做媒为荣的张大哥,张大哥家京味十足的羊肉火锅,听着老李接来乡下老婆和两个穿红衣绿裤的儿女,在张大哥给租好的房子里忙着安家,听着老李和张大哥单位各种对老李接家眷来的各种心态和态度……可还是有种久违的几乎要忘记的安静……
那个年代,老李给孩子买个玩具,在北平城里也只是就是彩色的橡皮,带着动物图案而已。四合院热情的邻居,提醒老李家人打开水的,给老李家送好吃的,还要认老李家三岁小女儿铃儿做好干闺女,用银锁做认干女儿礼物……都让这对单位工作没有热爱只是为养家而似乎被迫工作的无趣的老李,感觉到生活是无限快乐的广播电台。
热心的张大哥,一生最大爱好就是介绍婚姻和诊断离婚。“在他的眼中,凡是姑娘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是小伙必有位合适的夫人。如果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会立刻在人海中找到一位近视眼男人。麻子与近视眼在天秤上恰好抵销,实为上等婚姻。遇到想要离婚的,张大哥认为,离婚全是因为之前媒人的天秤不准。他会用他的天秤估量分析,把双方重量不等之处加上砝码,便能一天云消雾散,家庭免于离散。而夫妻和好之后,便否认之前的媒人,对张大哥感激不尽。”(摘录有意思的段落)
小赵的捉弄,老李不但花了许多钱请客,还被小赵嘲笑了他乡下的太太,老李郁闷至极,酒醉回家大哭一场。老李嫌弃着太太,而老李自己心升出的对隔壁太太的浪漫的心思也被自己太太发现了。
整部书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老李和太太,和单位叙述,其中老李无意间升职,小赵在中间利用老李的善良和对权利的不贪,却制造了许多矛盾和是非,还让老李积极帮助老张,救被误抓进监狱的老张的儿子的事情也搁浅。真的佩服老舍先生把复杂的人性本真透过叙述故事,都清晰的呈现出来。老李为求小赵救出张大哥的宝贝儿子,给了小赵250块钱,而黑腹的小赵还想利用他能救出老张儿子的机会,霸占老张的女儿,老张不从,却用自己在北京的另外一套房子作为酬谢。李太太因为250块钱和老李矛盾加深,老李又听到小赵勾搭去了张大哥清纯美丽的女儿,心里越来越灰暗,似乎都觉得有文化,也战胜不了社会的黑暗。我在思考,婚姻里的女人啊,不懂男人也罢,可是还不理解男人,那岂不咎由自取嘛?!也看到在那个时代,有文化的男人和乡下不识字的太太,没有共同语言的苦衷,和这些男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苦痛挣扎。
或许是书名的干扰,在听到最后章节,我热切渴望听到小说里谁和谁离婚了。最可能离的应该是老李,他与自己乡下太太的无语,对隔壁丈夫纳妾的孤寂的马二太太的满怀诗意,都让读者替他觉得离婚不丢人,忍下去才是毁了一生。然而,结局是老李尽然辞职要带了全家回乡下去,还有丁二老头也一心跟随他去。院子里那两个丈夫都纳妾的太太们,从过去的怨恨,不忍,到最后都愿意接受丈夫有妾的生活。小赵被杀死,但死的不得不说,是咎由自取。老张一家结局完美,可是老张不知情的事,都让老李和丁老头带走了。
这样貌似和离婚无关的结局,大概就是作者布局的高明之处吧。尤其大师的笔,怎么就把这几个人物写的,读来个个栩栩如生,形象显明,跃然眼前的感觉,超级佩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打通中西方文化的幽默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老舍的创作根植于北京大地,字里行间都是纯正的京腔京韵。他的作品是真正接地气的,写尽了社会百态、人生悲喜,在善意的讽刺批判中流露出真挚的悲悯。
他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但老舍本人却因为时代迫害,最终在1966年选择投湖自尽。
人们对于老舍的了解,大多是通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注重思想价值的作品,而对文学价值更高的《离婚》有所忽视。”(摘录对作者的简介)
对于离婚,不算稀罕话题,无论什么时代,离婚都会发生,何况这个信息爆炸,网络发达的时代,闪结闪离什么的,也花样倍增,只是婚姻不易,或且行且珍惜,或人生苦短,别苦痛的凑活过活委屈了自己,就看你如何取舍罢了。
只是开始听起,自己内心被那个越来越远的时代的那份静,说不出的宁静所触动,羡慕起来,甚而神往起来……尽管听着书里的热气腾腾的北京小胡同诱人的早点,书里小财政所那以做媒为荣的张大哥,张大哥家京味十足的羊肉火锅,听着老李接来乡下老婆和两个穿红衣绿裤的儿女,在张大哥给租好的房子里忙着安家,听着老李和张大哥单位各种对老李接家眷来的各种心态和态度……可还是有种久违的几乎要忘记的安静……
那个年代,老李给孩子买个玩具,在北平城里也只是就是彩色的橡皮,带着动物图案而已。四合院热情的邻居,提醒老李家人打开水的,给老李家送好吃的,还要认老李家三岁小女儿铃儿做好干闺女,用银锁做认干女儿礼物……都让这对单位工作没有热爱只是为养家而似乎被迫工作的无趣的老李,感觉到生活是无限快乐的广播电台。
热心的张大哥,一生最大爱好就是介绍婚姻和诊断离婚。“在他的眼中,凡是姑娘必有个相当的丈夫,凡是小伙必有位合适的夫人。如果一位姑娘脸上有几个麻子,他会立刻在人海中找到一位近视眼男人。麻子与近视眼在天秤上恰好抵销,实为上等婚姻。遇到想要离婚的,张大哥认为,离婚全是因为之前媒人的天秤不准。他会用他的天秤估量分析,把双方重量不等之处加上砝码,便能一天云消雾散,家庭免于离散。而夫妻和好之后,便否认之前的媒人,对张大哥感激不尽。”(摘录有意思的段落)
小赵的捉弄,老李不但花了许多钱请客,还被小赵嘲笑了他乡下的太太,老李郁闷至极,酒醉回家大哭一场。老李嫌弃着太太,而老李自己心升出的对隔壁太太的浪漫的心思也被自己太太发现了。
整部书的内容就是围绕着老李和太太,和单位叙述,其中老李无意间升职,小赵在中间利用老李的善良和对权利的不贪,却制造了许多矛盾和是非,还让老李积极帮助老张,救被误抓进监狱的老张的儿子的事情也搁浅。真的佩服老舍先生把复杂的人性本真透过叙述故事,都清晰的呈现出来。老李为求小赵救出张大哥的宝贝儿子,给了小赵250块钱,而黑腹的小赵还想利用他能救出老张儿子的机会,霸占老张的女儿,老张不从,却用自己在北京的另外一套房子作为酬谢。李太太因为250块钱和老李矛盾加深,老李又听到小赵勾搭去了张大哥清纯美丽的女儿,心里越来越灰暗,似乎都觉得有文化,也战胜不了社会的黑暗。我在思考,婚姻里的女人啊,不懂男人也罢,可是还不理解男人,那岂不咎由自取嘛?!也看到在那个时代,有文化的男人和乡下不识字的太太,没有共同语言的苦衷,和这些男人追求精神自由的苦痛挣扎。
或许是书名的干扰,在听到最后章节,我热切渴望听到小说里谁和谁离婚了。最可能离的应该是老李,他与自己乡下太太的无语,对隔壁丈夫纳妾的孤寂的马二太太的满怀诗意,都让读者替他觉得离婚不丢人,忍下去才是毁了一生。然而,结局是老李尽然辞职要带了全家回乡下去,还有丁二老头也一心跟随他去。院子里那两个丈夫都纳妾的太太们,从过去的怨恨,不忍,到最后都愿意接受丈夫有妾的生活。小赵被杀死,但死的不得不说,是咎由自取。老张一家结局完美,可是老张不知情的事,都让老李和丁老头带走了。
这样貌似和离婚无关的结局,大概就是作者布局的高明之处吧。尤其大师的笔,怎么就把这几个人物写的,读来个个栩栩如生,形象显明,跃然眼前的感觉,超级佩服。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