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与慎独

 我来答
子静子的人3925
2022-06-11 · TA获得超过765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789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6.7万
展开全部
自律就是自己管理自己,目的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强大的内心。

自律的最高要求是慎独。慎独历来是先圣先贤所推崇的内修要诀。那么什么叫真正的慎独呢?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中庸》:“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慎独,用白话说就是在别人不能看见,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能慎重行事,能保持内心的那份清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能自律,自重自爱,把握自己。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虚空,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而要达到自律的最高境界:“慎独”,就要做到 “三个如一”,即说的做的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言行如一,心口如一,始终如一。

言行如一是为人准则,是做到慎独的第一要求。《论语•为政》中记载:子贡问老师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虽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孔子却用它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之所在,而他自己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的最好典范。

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要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当其反,正如孔夫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夸夸其谈,鲜少施于实践的人,大多数,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心口如一是诚实人的灵魂。不诚实的人往往表现为说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有句古语叫:君子一言,四马难追。就是说的既然说了,就要做到。《后汉书•杨震传》中有个故事: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对此,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

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这就是历史上传为美谈的“杨震四知”,而杨震由此也获得了“四知太守”的雅号。

始终如一就是做人做事要有持续性,守节不变,坚定不移。《淮南子•说山训》曰:“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

几千年来,慎独一直被奉为修身最高境界的法则,无论是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是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以上种种,无一不是自律慎独、道德完善的体现。对于慎独,他们始终如一,不忘初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