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人民打赢二战的丘吉尔,为何却被英国选民无情抛弃
展开全部
1945年5月8日,丘吉尔以临时内阁首相的身份向全国人民宣告德国已经无条件投降。英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数日后,英国战时内阁宣布解散,丘吉尔作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参加新一届内阁首相竞选。
凭着二战期间的卓越贡献,人们认为丘吉尔一定能够在大选中顺利胜出。然而两个月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领导战时英国经历血雨腥风走向最后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失败,工党领导人艾德礼取而代之,上台执政。为什么二战英雄首相丘吉尔竟被刚刚得到和平的英国人民抛弃,丢掉了志在必得的首相桂冠?
1940年五月,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经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和浴血奋战,英国终于在1945年5月8日取得了欧洲战场的胜利。此消息传出,温斯顿-丘吉尔顿时成了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其个人威信在英国也达到了顶峰。
英国媒体《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按照英国法律规定,战争结束后,由丘吉尔临时组合起来的战时内阁必须立即解散,而作为临时首相的丘吉尔也要随之辞职,重新参与新一任首相竞选。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一般规律,在执政党领袖的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对于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都认为稳操胜券。此时,丘吉尔正代表英国在波兹坦出席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会议间隙回国参选并充满信心的准备欢庆胜利,以至于行李中中的日常用具都没让下属带回,因为他相信自己会回来的。
当时英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评论家、观察家都估计丘吉尔必胜,斯大林对丘吉尔再次组阁也是充满信心。然而, 历史 丘吉尔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7月26日选举结果一宣布,世人震惊英国工党获胜,在英国下院获得了393席的绝对多数选票。保守党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了213席。丘吉尔在竞选中竟然败下阵来。丘吉尔竞选的失败看起来出人意料,实际上却是英国 社会 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应该从决定英国统治根基的垄断资产阶级说起。不可否认,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起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在保卫国家方面是卓有建树的,但同时也不应忘记英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他们对当权人物的要求是从能否连续不断地获取最大利润,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其世界霸权为出发点的。
然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优势经济地位已基本丧失。战争中,英国死伤居民七十六万之多,其中大多数是垄断资本家赖以榨取最大剩余价值的青壮劳动力。再加上战争中消耗了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战后的英国债台高筑,一下子从债权国变成了大债务国。大战又使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国内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贸易逆差达四十多亿英镑。由于丘吉尔内阁在任时经济地位如此衰落,垄断资本家自然是不会满意的。
再看英国的国际地位此时也已经是今非昔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仍然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打击。由于军事力量的极大削弱,英国早已失去了昔日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仅在国际事务中听命于美国,而且也无法顾及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没有力量给予自己的自制领(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应有的保护。
1945年大选前,英国殖民地及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被英国统治的东南亚民怨沸腾。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独立呼声已成大势,各地掀起了层出不穷的反英风暴。世界上第一个超级殖民大帝国在二战后变成了分崩离析的烂摊子。
面对如此狼狈不堪的现状,垄断资产阶级却把英帝国的衰落归结为政府内部的失败,这样就可以推脱掉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腐朽没落的根本责任,继续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所以在决定战后政府首脑人选时,不少垄断寡头认为,作为战时领袖,丘吉尔依然深孚众望,因为他工作出色,但是作为未来和平时期的领袖,他却毫无吸引力。从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方面看,长期以来他已经逐渐失去了民意的支持。
早在二战前,保守党领导人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面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不顾强硬派的激烈反对顽固的大力推行绥靖政策,不但没有赢得和平,反而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他们的侵略扩张步步得逞,极大的增加了英国日后战胜德意法西斯的难度。最严重的后果不但是张伯伦丢掉了首相职务,而且也使保守党在英国失去了民意。
随着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英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已不是战争问题,而是渴望在战争结束后进行 社会 改革及在民主的基础上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对外关系上,希望政府继续保持同包括苏联在内的暂时同盟的联盟条件。希望政府继续保持同包括苏联在内的战时盟国的联盟与合作。而被胜利所陶醉的丘吉尔,对此并没有完全理解,更没有切实把握住英国人民的思想脉搏。
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解散战时联合政府,组成了所谓的过渡政府,却又犯了一个严重的策略上错误。过渡政府的成员全部由保守党内的右派组成。在选民们看来,过渡政府的成员本身就代表了保守党战后的政治纲领。也就是说,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在战后丝毫不想改革。
另外,丘吉尔在拟定新一届首相的竞选纲领上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保守党只提出了一个对工党进行批评的纲领,却在内外政策方面均无实质性的吸引选民的内容。其实保守党参加竞选最大最有力却是唯一的一张王牌,就是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然而,对选民们来说,战胜法西斯已成为过去,选民们更加关心的是未来。
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他们希望选出的首相能够维持世界和平,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显然,保守党的领袖丘吉尔绝非他们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而反观工党领袖艾德礼,就更加不难看出丘吉尔失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艾德礼精心准备了强调 社会 改革的竞选纲领,从而赢得了民心。艾德礼不仅在战时内阁中竭尽全力的辅佐丘吉尔,而且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工党领袖。因此,当战火尚未完全结束时,高瞻远瞩的艾德礼就已经在认真地考虑工党在战后的发展方向,与助手们精心制定了顺应民心、符合选民情绪的竞选纲领。
工党在纲领中宣称,如果工党上台执政,在对内政策中将继续执行并加强在战时规定的国家对经济的监督。把经济的主要部门如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冶金业、动力经济和运输业等收归国有,努力实现土地国有化,彻底改革 社会 保险制度,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由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使公民普遍享受到福利。将大力进行民用住宅建设,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在对外政策方面,战后将全力保持在战争中形成的美苏之间的同盟关系,保证战后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如此,艾德礼作为工党领导人,在战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管理和执政能力,使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对他抱有了好感。
1940年5月10日,在丘吉尔受命组织战时内阁时,艾德礼就以工党领袖的身份代表工党入阁,开始担任邮政大臣。第二年又被任命为掌玺大臣兼自治领大臣,实际上也起到了副首相的作用。从1942年二月起,艾德礼正式出任战时内阁副首相,他在这一位置上忠心耿耿的辅佐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在二战期间,由于与盟国领导人进行高级会谈的需要,丘吉尔经常出国。每当丘吉尔出国时均由艾德里主持内阁。因此,战争期间,英国国内的许多行政事务是由艾德礼主持完成的。二战后丘吉尔要出国的次数更多,艾德礼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以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其公众形象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日益高大,这为日后艾德礼的上台执政奠定基础。
在得知竞选落败后,丘吉尔引用古罗马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本民族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极力表现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襟和姿态。
然而,在我们看来,英国资产阶级根深蒂固的民主体制传统就是这样不留情面的选择最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代理人上台。执政党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丘吉尔在大选失败也是为本阶级利益所作出的牺牲,没有什么值得惋惜。
凭着二战期间的卓越贡献,人们认为丘吉尔一定能够在大选中顺利胜出。然而两个月后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领导战时英国经历血雨腥风走向最后胜利的丘吉尔在大选中失败,工党领导人艾德礼取而代之,上台执政。为什么二战英雄首相丘吉尔竟被刚刚得到和平的英国人民抛弃,丢掉了志在必得的首相桂冠?
1940年五月,温斯顿-丘吉尔临危受命,出任英国战时内阁首相。经过五年的艰苦斗争和浴血奋战,英国终于在1945年5月8日取得了欧洲战场的胜利。此消息传出,温斯顿-丘吉尔顿时成了带领英国人民取得伟大胜利的民族英雄。其个人威信在英国也达到了顶峰。
英国媒体《泰晤士报》评论说,今天丘吉尔不仅是英国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们的坚强领袖。不仅英国人,整个自由世界都对他无比信任。按照英国法律规定,战争结束后,由丘吉尔临时组合起来的战时内阁必须立即解散,而作为临时首相的丘吉尔也要随之辞职,重新参与新一任首相竞选。根据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一般规律,在执政党领袖的威望达到鼎盛时期举行大选,连选连任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对于945年7月5日开始的国内大选,丘吉尔和保守党人都认为稳操胜券。此时,丘吉尔正代表英国在波兹坦出席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会议间隙回国参选并充满信心的准备欢庆胜利,以至于行李中中的日常用具都没让下属带回,因为他相信自己会回来的。
当时英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评论家、观察家都估计丘吉尔必胜,斯大林对丘吉尔再次组阁也是充满信心。然而, 历史 丘吉尔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7月26日选举结果一宣布,世人震惊英国工党获胜,在英国下院获得了393席的绝对多数选票。保守党及其追随者一共才得了213席。丘吉尔在竞选中竟然败下阵来。丘吉尔竞选的失败看起来出人意料,实际上却是英国 社会 政治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应该从决定英国统治根基的垄断资产阶级说起。不可否认,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与世界人民一起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在保卫国家方面是卓有建树的,但同时也不应忘记英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他们对当权人物的要求是从能否连续不断地获取最大利润,巩固自己的地位,维护其世界霸权为出发点的。
然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优势经济地位已基本丧失。战争中,英国死伤居民七十六万之多,其中大多数是垄断资本家赖以榨取最大剩余价值的青壮劳动力。再加上战争中消耗了庞大的军费开支,使战后的英国债台高筑,一下子从债权国变成了大债务国。大战又使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国内出现了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国际收支赤字,贸易逆差达四十多亿英镑。由于丘吉尔内阁在任时经济地位如此衰落,垄断资本家自然是不会满意的。
再看英国的国际地位此时也已经是今非昔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虽然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但仍然遭受了十分惨重的打击。由于军事力量的极大削弱,英国早已失去了昔日世界霸主的地位,不仅在国际事务中听命于美国,而且也无法顾及自己在亚洲的殖民地。没有力量给予自己的自制领(大英帝国殖民地制度下的一个特殊的国家体制),如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以应有的保护。
1945年大选前,英国殖民地及附属国民族解放运动蓬勃高涨,被英国统治的东南亚民怨沸腾。英属印度殖民地的独立呼声已成大势,各地掀起了层出不穷的反英风暴。世界上第一个超级殖民大帝国在二战后变成了分崩离析的烂摊子。
面对如此狼狈不堪的现状,垄断资产阶级却把英帝国的衰落归结为政府内部的失败,这样就可以推脱掉资本主义国家制度腐朽没落的根本责任,继续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
所以在决定战后政府首脑人选时,不少垄断寡头认为,作为战时领袖,丘吉尔依然深孚众望,因为他工作出色,但是作为未来和平时期的领袖,他却毫无吸引力。从丘吉尔领导的保守党方面看,长期以来他已经逐渐失去了民意的支持。
早在二战前,保守党领导人张伯伦在担任英国首相期间,面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不顾强硬派的激烈反对顽固的大力推行绥靖政策,不但没有赢得和平,反而助长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气焰,使他们的侵略扩张步步得逞,极大的增加了英国日后战胜德意法西斯的难度。最严重的后果不但是张伯伦丢掉了首相职务,而且也使保守党在英国失去了民意。
随着欧洲战场的胜利结束,英国人民最为关心的已不是战争问题,而是渴望在战争结束后进行 社会 改革及在民主的基础上医治战争创伤,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对外关系上,希望政府继续保持同包括苏联在内的暂时同盟的联盟条件。希望政府继续保持同包括苏联在内的战时盟国的联盟与合作。而被胜利所陶醉的丘吉尔,对此并没有完全理解,更没有切实把握住英国人民的思想脉搏。
1945年5月23日,丘吉尔解散战时联合政府,组成了所谓的过渡政府,却又犯了一个严重的策略上错误。过渡政府的成员全部由保守党内的右派组成。在选民们看来,过渡政府的成员本身就代表了保守党战后的政治纲领。也就是说,以丘吉尔为首的保守党在战后丝毫不想改革。
另外,丘吉尔在拟定新一届首相的竞选纲领上也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保守党只提出了一个对工党进行批评的纲领,却在内外政策方面均无实质性的吸引选民的内容。其实保守党参加竞选最大最有力却是唯一的一张王牌,就是取得了二战的胜利。然而,对选民们来说,战胜法西斯已成为过去,选民们更加关心的是未来。
在战争即将结束时,他们希望选出的首相能够维持世界和平,不断改善,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显然,保守党的领袖丘吉尔绝非他们心目中的合适人选。
而反观工党领袖艾德礼,就更加不难看出丘吉尔失利的根本原因。因为艾德礼精心准备了强调 社会 改革的竞选纲领,从而赢得了民心。艾德礼不仅在战时内阁中竭尽全力的辅佐丘吉尔,而且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工党领袖。因此,当战火尚未完全结束时,高瞻远瞩的艾德礼就已经在认真地考虑工党在战后的发展方向,与助手们精心制定了顺应民心、符合选民情绪的竞选纲领。
工党在纲领中宣称,如果工党上台执政,在对内政策中将继续执行并加强在战时规定的国家对经济的监督。把经济的主要部门如英格兰银行、煤炭工业、冶金业、动力经济和运输业等收归国有,努力实现土地国有化,彻底改革 社会 保险制度,推行福利国家政策,由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使公民普遍享受到福利。将大力进行民用住宅建设,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
在对外政策方面,战后将全力保持在战争中形成的美苏之间的同盟关系,保证战后的和平与稳定。不仅如此,艾德礼作为工党领导人,在战时就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管理和执政能力,使越来越多的英国民众对他抱有了好感。
1940年5月10日,在丘吉尔受命组织战时内阁时,艾德礼就以工党领袖的身份代表工党入阁,开始担任邮政大臣。第二年又被任命为掌玺大臣兼自治领大臣,实际上也起到了副首相的作用。从1942年二月起,艾德礼正式出任战时内阁副首相,他在这一位置上忠心耿耿的辅佐丘吉尔领导英国人民进行反法西斯战争。在二战期间,由于与盟国领导人进行高级会谈的需要,丘吉尔经常出国。每当丘吉尔出国时均由艾德里主持内阁。因此,战争期间,英国国内的许多行政事务是由艾德礼主持完成的。二战后丘吉尔要出国的次数更多,艾德礼有越来越多的机会以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公众场合,其公众形象在英国民众的心目中日益高大,这为日后艾德礼的上台执政奠定基础。
在得知竞选落败后,丘吉尔引用古罗马著名传记作家普鲁塔克的话说:“对本民族伟大人物的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成熟的标志”,极力表现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胸襟和姿态。
然而,在我们看来,英国资产阶级根深蒂固的民主体制传统就是这样不留情面的选择最有利于本阶级利益的代理人上台。执政党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实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丘吉尔在大选失败也是为本阶级利益所作出的牺牲,没有什么值得惋惜。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