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在被俘后说出此间乐,不思蜀的言论,是因为他智商不够吗
我们都知道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就是出自刘禅之口,刘禅能说出这样的话,到底是因为他大智若愚,还是他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庸人?这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争议。有人说刘禅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说这样的话就是因为他智商太低了,也有的人说,刘禅并非是个草包,他能在诸葛亮死后还维持蜀国29年的时间,说明他还是有大智慧的,他能说出乐不思蜀的话也是为了保命。
历史上像他这样的亡国之君也不少。与刘禅同时代的亡国之君,孙皓。再被司马炎问及他是否愿意为自己做一首当地的诗歌,孙浩却很高傲的说,当初我也是皇帝,跟你一样。现在我国家灭亡是你的臣子。但是我依然还想着自己当初与你同样都是君主的身份地位,虽然你现在俘虏了我,但是当初我也想俘虏你。这样的说法严重触犯了司马炎的忌讳,但是司马炎并没有猜忌孙浩,而以体面的待遇善待他,让他得以善终。曹丕取代汉朝以后,也没有迫害汉献帝,司马篡位后,曹奂也得以善终。最近时代并没有破坏亡国之君的恶性惯例,他们都会给予亡国之君体面的生活。这是那个时代,贵族阶层的共识。
所以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刘禅根本不用担心自己作为亡国之君会有生命危险,他能说出乐不思蜀的话,完全是因为自己智商太低,自以为是,自作聪明。并不是有些人推测的,他为了保命。且做过蜀汉大臣的史官,陈寿也曾经这样评价刘禅“任贤相则为巡礼之君,惑阉坚则为昏暗之后。”传曰“素丝无常,唯所染之。”这说明刘禅是一个智商很低,没有能力的人,他像墙头草一样随风倒,有贤臣贤相,他就能做贤君,没有贤臣贤相,他就只能是昏君。
我们谁也不能够看到别人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能根据历史环境和当时他说出这种话,对自己的影响来判断这个人的智商。所以根据这些历史事实判断,刘禅并不是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他之所以能够统治蜀国29年,只不过是因为蜀国的地理位置是天险,易守难攻,并不是因为他有雄才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