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在这两句诗里,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全诗如下: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田间》这首诗的“诗眼”就是一个“春”字。开春了,“小妇扶犁大妇耕”,这是人类社会的春天;“陇头一树有啼莺”这是大自然的春天。
第一句是“起”,也就是开个头,第二句是“承”,也就是接着说。两句诗似乎已经把田间的春天说完,而且也很平常和平淡,要有趣味,富有韵味,还必须另辟蹊径,于是诗人故意转移话题,从反面说“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虽然不解春天在哪里,不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只向“游人”多的地方跑,以为这就是春天的所在。
歪打正着, 这“游人”多的田间,确是春天的所在、希望的所在。——这又是“合”,与开头“小妇扶犁大妇耕”相照应,也与诗歌的题目相照应。从而使诗意得到圆润地表达。注意:这里的“游人”其实是劳作的农民,儿童不知道大人的辛苦,把劳作当作“游玩”——这是儿童眼光。
扩展资料:
诗作者汪楫简介:
清(公元一六二六年至一六八九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
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著有《崇祯长编》、《悔庵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
参考资料:汪楫 百度百科
1、意思是儿童不懂得春天景色的美好,只知跟随游人,追逐热闹顽皮情景。
2、在这两句诗里,通过儿童眼光,巧妙地表达“春天在田间劳作的农民那里”。
3、诗句出自清朝文史学家汪楫的《田间》。
4、全诗如下:小妇扶犁大妇耕,陇头一树有啼莺。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拓展内容:
汪楫(公元一六二六年至一六八九年)字次舟,(一作舟次),号悔斋,安徽休宁人,寄籍江苏江都。生于明熹宗天启六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年六十四岁。(清史列传作年六十七岁,卒年同。此从三续疑年录据曝书亭集、改堂文钞)性伉直,意气伟然。力学不倦,日索奇文秘籍读之。岁贡生,署赣榆训导。康熙十八年,(公元一六七九年)荐应“博学鸿儒”,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著有《崇祯长编》、《悔庵集》、《使琉球杂录》、《册封疏钞》、《中州沿革志》、《补天石传奇》、《观海集》一卷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百度百科词条 汪楫 (明末清初学者)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这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意思大概是指小孩子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到人多的地方去。
请采纳,谢谢
儿童不知到春天在那里,只是看哪儿的游人多就往哪里走。这首诗出自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
拓展资料
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原文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暮秋独游曲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为追悼亡妻王氏的诗作。
此诗前二句写的“生”与“枯”,暗示人生的变化;后二句感叹尽管自己此身尚存此情长在,无奈逝者已矣,格调无限凄惋,将前两句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无以复加的新境。
关于此诗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相传李商隐与王氏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榻前陪伴“荷花”。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明。
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奈吾何。
洗竹放教风自在,隔溪看得月分明。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开帘一寄平生快,万顷空江着月明。
这句“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意思大概是指小孩子不知道春天在哪里,只知道到人多的地方去。
另:这首诗只有前四句是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
而后面都是出自别的诗人的诗句,不知道是谁把他们合到了一起。
陆游的《渡浮桥至南台》中的“ 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田间 的《汪舟次》中的“ 儿童不解春何在,只向游人多处行。”
梁启超 写的:“天荒地变吾仍在,花冷山深汝奈何。”
不知道对你有没有帮助。赞同28|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