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大家帮我看看我这是什么心理疾病
患者信息:女13岁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我从小开始就很注重整齐和自我的规则,一旦没做好和别人弄乱了东西,就一定要弄整齐才舒服,如果迫不得已没办法不弄整齐,例如...
患者信息:女 13岁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我从小开始就很注重整齐和自我的规则,一旦没做好和别人弄乱了东西,就一定要弄整齐才舒服,如果迫不得已没办法不弄整齐,例如到了同学家看见东西乱了,又不好意思弄,就会一直憋着,做什么事都无法提起精神,一直在回想那凌乱的桌面,在脑海里想一次又一次,知道舒服才可停下,看电视和电影时我更是烦恼,我现在根本不敢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一旦长时间看电视,一到一些情节或..我不知道怎么说,总之像心理暗示那段情节要重复回想,我就会放静音,回想片段以及为自己心理等到舒服而不断解释片段或联想片段上下,使我无法看电视或电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没那么频繁去想,以及现在朋友说话,我也会让她停下,让我回想,如果不是那样,我会觉得很烦,一直想去回想,有时还会觉得头很痛,老师上课也不列外,我根本无法听课,长时间做惯某事一不做就不舒服,就算有什么急事也要先做了,以及洗东西时总觉得不干净,所以总洗得慢,由此经常被父母斥责做事慢和没顺序,但我也不想,我也控制不了,我越想不理越摆脱不了,最后只有顺服自己的心,有时觉得有两个人在我的心一样,一个说叫我快点做了就没事,一个在叫我摆脱这东西,实在很烦,心理根本无法与想法同步,就像有人逼着你做是的,我现在真的好烦,有人说我这是强迫症,但我也不是挺相信,这究竟是什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摆脱我现在的状况,我实在烦得想死. 展开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
我从小开始就很注重整齐和自我的规则,一旦没做好和别人弄乱了东西,就一定要弄整齐才舒服,如果迫不得已没办法不弄整齐,例如到了同学家看见东西乱了,又不好意思弄,就会一直憋着,做什么事都无法提起精神,一直在回想那凌乱的桌面,在脑海里想一次又一次,知道舒服才可停下,看电视和电影时我更是烦恼,我现在根本不敢长时间看电视或电影,一旦长时间看电视,一到一些情节或..我不知道怎么说,总之像心理暗示那段情节要重复回想,我就会放静音,回想片段以及为自己心理等到舒服而不断解释片段或联想片段上下,使我无法看电视或电影,小的时候也是这样,但没那么频繁去想,以及现在朋友说话,我也会让她停下,让我回想,如果不是那样,我会觉得很烦,一直想去回想,有时还会觉得头很痛,老师上课也不列外,我根本无法听课,长时间做惯某事一不做就不舒服,就算有什么急事也要先做了,以及洗东西时总觉得不干净,所以总洗得慢,由此经常被父母斥责做事慢和没顺序,但我也不想,我也控制不了,我越想不理越摆脱不了,最后只有顺服自己的心,有时觉得有两个人在我的心一样,一个说叫我快点做了就没事,一个在叫我摆脱这东西,实在很烦,心理根本无法与想法同步,就像有人逼着你做是的,我现在真的好烦,有人说我这是强迫症,但我也不是挺相信,这究竟是什么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摆脱我现在的状况,我实在烦得想死. 展开
3个回答
展开全部
◆ 强迫症形成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时,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联系在一起了,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
第二阶段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或恐惧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行为成功的缓解了这种焦虑、痛苦和恐惧,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如上面所说,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所以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这时就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这些仪式行为也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而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强迫行为。
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虽然焦虑、痛苦或恐惧得到暂时缓解,但我们马上就会后悔与自责,这使焦虑、痛苦或恐惧再次提高。由于后悔和自责,在下一次要实施强迫行为之前,我们就会极力控制和阻止,但最终失败还是实施了强迫行为,就再次陷入了后悔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就是强迫症朋友的最大痛苦来源。
◆ 自救步骤
一、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1、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爱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2、 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二、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三、 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四、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五、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系统脱敏要从恐惧内容中等的情境开始,然后逐渐提高情境的难度,最后面对最恐惧最痛苦的情境。这个过程最好有治疗师一起参与,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认知调整。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阻止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七、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这样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不进行仪式行为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仪式行为不再出现。
八、避免新的仪式行为的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新的仪式行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复洗手,这时你会不知不觉的进行反复搓手来缓解焦虑和痛苦。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
注:
1、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
2、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
3、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4、由于这种疗法短期内会使人更加焦虑和痛苦,所以必须有足够高的治疗动机和改变的决心,要作好“忍受暂时的痛苦,带来长久的解放”的思想准备。
5、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的朋友、有严重错觉和妄想的朋友、以及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不适合以上疗法。
强迫症患者有的病史可达十几年,甚至更长,但仍然有许多患者经过长期的系统治疗,走出了病痛的阴影,回归正常生活。你应树立信心,勇敢地挑战疾病。
药物方面,兰释、百忧解、舍曲林等都是一线药品,有相当肯定的效果。副作用是化学药品都有的,但合理用药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应该遵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不惧怕用药治疗。
心理疏导方面,你可以参看《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一书,著作者:施旺红,该书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可参看《心不由己——走出强迫症的怪圈》,邹旭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顽固的强迫症患者,还是应该找专业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第一阶段:
当某一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同时出现时,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与自身的焦虑、痛苦或恐惧联系在一起了,通过条件反射,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就具备了使人焦虑、痛苦或恐惧的能力。当这些想法、观念、事物或情境具有闯入性,就是不可预知的无法控制的闯入我们的大脑时,就形成了强迫思维。
第二阶段
为了缓解这种焦虑、痛苦或恐惧回避和逃避行为就产生了,而且如果回避和逃避行为成功的缓解了这种焦虑、痛苦和恐惧,这些行为就会得到强化,一直保持下来。如上面所说,强迫思维往往具有闯入性质,所以很多引发强迫思维的情境难以真正回避,这时就会采取更为积极主动的方式,比如仪式行为,来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这些仪式行为也因为能够暂时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而持续存在,我们就会认为这些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痛苦或恐惧的唯一的有效方法。最终形成强迫行为。
在实施了强迫行为之后虽然焦虑、痛苦或恐惧得到暂时缓解,但我们马上就会后悔与自责,这使焦虑、痛苦或恐惧再次提高。由于后悔和自责,在下一次要实施强迫行为之前,我们就会极力控制和阻止,但最终失败还是实施了强迫行为,就再次陷入了后悔与自责的恶性循环之中。这种激烈的内心冲突就是强迫症朋友的最大痛苦来源。
◆ 自救步骤
一、确定自己的恐惧线索
1、 外在线索
大多数强迫症朋友恐惧他周围环境中的某个事物,比如某物体、人或者情境。如某一强迫洗澡的朋友,经过分析其实自己恐惧的是爱滋病病毒,害怕自己携带这种病毒并传染给家人。所以每次从外面回来必须长时间的洗澡。这里,爱滋病病毒就是他外在的恐惧线索。
2、 内在线索
一些让人感觉羞耻或者厌恶的内在想象、冲动或者是一些抽象的想法,也能引起人的焦虑和痛苦。这一类就是内在的恐惧线索。比如,想伤害自己或亲人的冲动,开车时想撞人的冲动,不反复的去做某一动作就会有灾难性的后果发生等等。
外在线索和内在线索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一个人身上,有些人只有外在线索,有些人只有内在线索。
二、确定自己的回避行为
强迫症朋友为了降低自己的痛苦和焦虑,对于可以引发自己恐惧的情境或事物往往采取回避行为,这一点和恐惧症朋友一样。自己要找到自己的所有回避行为。
三、 确定自己的仪式行为
仪式行为是为了减轻由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和痛苦而采取的一种仪式性的行为。仪式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外显仪式行为比较好识别,如反复洗手,反复洗澡,反复检查等等;内隐遗失行为识别起来相对困难,如某人没有外显的反复检查锁门的行为,但每次锁门后他都不放心,这时就会在头脑里数1、2、3、4、5,数3遍以后就认为好了,门已经锁好了。这种在头脑里数数的思维就是他内隐的仪式行为。
四、确定恐惧等级
面对一个情境或事物一点都不恐惧,记0分,极度恐惧记100分。把第一步所确定的恐惧线索依次打分,然后把恐惧线索按得分高低进行排序,每十分一个等级。
五、进行系统脱敏
使自己反复地长时间暴露于恐惧的想法和情境中,这样会给自己提供丰富的信息,打破原来的错误连接,矫正一直持有的负性评价,最终促进自己对先前的威胁性刺激形成习惯化。使自己体验到并相信你所恐惧的东西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可怕,后果也并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么严重。最终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系统脱敏要从恐惧内容中等的情境开始,然后逐渐提高情境的难度,最后面对最恐惧最痛苦的情境。这个过程最好有治疗师一起参与,或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进行。整个过程中要进行相应的认知调整。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否则达不到效果。
六、阻止回避行为
通常情况使人暴露在其恐惧的情境中,会让人感觉到焦虑和痛苦,所以极力回避这种环境。这时必须靠自己的意志力或其他人的帮助来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只要在恐惧的情境中暴露的时间足够长,这种焦虑和痛苦就会缓解。经过反复大量的脱敏并阻止回避行为的发生,最终对这类情境就不再恐惧,建立正常的行为模式。
七、严格控制仪式行为的发生
强迫思维让人产生痛苦,仪式行为则能减少这种痛苦。如强迫洗手和反复检查的朋友,其痛苦和焦虑在实施了仪式行为之后获得缓解,结果就认为这种仪式行为是缓解焦虑和痛苦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从而使仪式行为得以固着和发展。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打破这种仪式行为与缓解痛苦之间的错误连接,使人体验到并相信不实施这种仪式行为其痛苦和焦虑也能得到缓解。
处在焦虑和痛苦的情境中,你会想通过仪式行为来缓解这种焦虑和痛苦。这时要靠自己的意志力或他人的帮助来阻止仪式行为的发生,这样反复练习你会发现,其实不进行仪式行为焦虑和痛苦也会缓解。最终使仪式行为不再出现。
八、避免新的仪式行为的产生
由于阻止仪式行为你会焦虑和痛苦,所以很多时候你会不由自主的出现新的仪式行为。如,控制住了自己不去反复洗手,这时你会不知不觉的进行反复搓手来缓解焦虑和痛苦。要及时发现这些新的仪式行为并进行阻止。
注:
1、暴露和仪式行为阻止治疗的是强迫症的不同方面,所以这两步都必须进行。
2、暴露的频率要足够多,每次暴露的时间要足够长,最好有其他人的参与。
3、整个过程中的认知调整是防复发和保持长期疗效的关键。
4、由于这种疗法短期内会使人更加焦虑和痛苦,所以必须有足够高的治疗动机和改变的决心,要作好“忍受暂时的痛苦,带来长久的解放”的思想准备。
5、有酒精依赖或物质滥用的朋友、有严重错觉和妄想的朋友、以及有严重抑郁症的朋友不适合以上疗法。
强迫症患者有的病史可达十几年,甚至更长,但仍然有许多患者经过长期的系统治疗,走出了病痛的阴影,回归正常生活。你应树立信心,勇敢地挑战疾病。
药物方面,兰释、百忧解、舍曲林等都是一线药品,有相当肯定的效果。副作用是化学药品都有的,但合理用药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影响。应该遵从“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不惧怕用药治疗。
心理疏导方面,你可以参看《强迫症的森田疗法》一书,著作者:施旺红,该书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另可参看《心不由己——走出强迫症的怪圈》,邹旭辉著,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
顽固的强迫症患者,还是应该找专业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咨询师,进行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
展开全部
13岁.......现在的小孩都强迫症了。建议看书,别看网络上虐的死去活来的,看些旅游类的或学术类的,我觉得可以帮人静下来。你不喜欢看书,约个人划一下午的船,闲聊一会也是很惬意的。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闲聊的话我会更难受,有时我会为了不断回想朋友的话而打断他们
追答
你很严重啊。如果你真的到了这种程度的话还是找个心理医生看看吧,中国人可能觉得看心理医生就相当于得了精神病,但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如果你只是这几天这样,自己去划划船,静一静就好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2-02-13
展开全部
是强迫症,想开一点,不要管他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