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备课需要花多长时间,你觉得怎么样才算一个好的教案?
通常来说,备课时间和教学时间、教材熟悉度、对学情分析有关,时间有长有短。一般情况下,备课时间在两节课左右(一个半小时),前提是教学内容不难,相对容易准备的情况下。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几种情况:
教学时间比较长的老教师,而且教材多年不换,教来教去就是那些知识点,对课本内容、教学大纲滚瓜烂熟,考试考什么、不考什么一清二楚,这种情况是最省事的。可能备一节课十来分钟就可以,只需要熟悉一下内容,完善一下框架,稍作准备,或者把往年的PPT稍微修改,基本可以成型,拿来就用,上课灵活变通。
同样是教学时间比较长的老教师,如果教材新更换的,那么备课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毕竟教材与时俱进,更新的内容可能老教师也没有掌握,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有时候相对于接触新鲜事物比较多的年轻老师来说,反而需要更多时间。当然,知识是相互变通的,不同学科的特点不一样,比如理科变化比较小,教材的更换对老教师影响不大。
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备课通常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毕竟初接触教材,对各方面的内容尚不了解,对于学情还处于探索阶段,很多东西还没有形成体系,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处理各方面的内容。从课堂教学师生关系的处理,重难点问题的处理,到各个知识点细节的处理,都需要一一推敲,认真琢磨,同时还需要多向老教师请教。所以,对于新手老师,有时候备一节课,可能需要很长时间,当然是把一节课讲好的情况下。
备好一节课,通常需要从三方面来准备:教学内容(备教材)、教学对象 (备学生) 、教学方法(备教法) 。
教学内容。在备课的时候,准备好课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标找出学习重难点,准备把握各个知识点。准备好一堂课的内容,梳理完整,让自己能教得更好,孩子也能学习得更好,需要下功夫认真准备。
教学对象。不同学段的学生学情不一样,由于认知的差别,需要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根据教学对象来备课,这样才能让学生能更好接触,也才能学习得更好一些。作为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的心理,了解他们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习得更好一些。
教学方法。作为教师,最主要的职责就是让所教的孩子能学习得更好,接受得更加自然,因此教师要用最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指引孩子们学习得更好一些。在教师备课的过程中,多梳理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这样才会事半功倍。
作为老师的我平时如果备一节比较满意的课大概需要差不多两个小时,如果是精品课或者公开课需要的时间更长,有时候一节公开课得提前好几天进行准备。
至于怎样才算好教案,我个人认为要达到以下要求就是一个好教案:
首先,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备案。新课程教案首先要提现新课程标准,提现出新课程标准要求。
第二,教案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现代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案的设计也要突出这一点,只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的完成课程教授。
第三,突出重难点,体现趣味性。教案设计重难点首先要突出,而且为了学生方便接受还要设计一些趣味性的知识。
一般备一堂课要比上一堂课时间长,但也不至于用一生备一堂课,尽管这样说听上去很敬业。■备课时间太长,长到自己都烦了。改来改去,前边备,后边忘,效果不见得好。■备课要讲求效率,更要讲求状态,最好有些忘我,有些激情。这时忘记了时间,心中只有备课,更有备好课后想上课的冲动。
备一堂课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但不能拖太久。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不过,技术层面的备课与意义层面的备课区别老大了。当老师,反正没事就该备课。备课就是备课,什么也不为,甚至不是为了上课。因为上课是别人安排的,而备课是自己安排的。这样的备课正向人生的全部意义靠拢。■没事备课,有事干什么?上课啊。
一个好的教案应该是清晰、有条理的,包含具体的教学目标、适合学生的教学活动、评估方法和资源列表。以下是一些制作好的教案的要点:
教学目标清晰明确,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课程标准相符。
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有逻辑性,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评估方式与教学目标一致,能够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资源清单齐全,包括教学材料、技术设备、课堂管理策略等等。
具有差异化教学策略,能够满足不同水平和能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