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展开全部
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将防止经济增长全面过热、防止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然而,自去年底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持续深化和蔓延,今年1月,中国大部分省区市遭受严重雨雪灾害。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众多国际国内机构调低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部分人士建议宏观调控政策体现出一定的灵活弹性。 今年2月27日,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发布的公报重申,要“及时掌握和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显然,2008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已不再是单向紧缩。中央为政策调整已预置了前提,预期中的弹性“双防”成为可能。 1月,南方雪灾造成了上千亿元的损失。有经济学家预期,雪灾可能拖低今年中国消费零售和工业生产增速1-2个百分点。国家信息中心报告认为,自然灾害的影响是短暂的,并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和基本趋势发生改变。这一看法也为一些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等所认可。 不同于国内灾害的影响,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外部需求减弱却日益明朗。在2月28日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称,在应对经济放缓方面,美联储当前较2001年的处境更加困难。市场人士认为,伯南克的讲话,几近承认美国经济已陷衰退。 有观点认为,亚洲国家经济跟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出现了脱钩。对此看法,中国政府表现出谨慎的态度。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从1999年的36%下降到2007年的19%,但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商品占总出口的比重仍超过51%。 美国经济走弱已成事实,进一步走向衰退的迹象也愈加明显,中国外部需求回落难以避免。因担忧国内紧缩政策叠加会出现超调,预期“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将得到“两会”代表的认同,防“经济过热”有望出现某种弹性。 与防经济增长的紧缩政策相反,“防全面通货膨胀”的政策预期将更为严厉。中国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1%,人民币储蓄存款负利率已持续15个月。同时,1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1%,通货膨胀呈蔓延和恶化之势。 2月24日,央行副行长易纲表示,通货膨胀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首要危险,应全力以赴防止通货膨胀。 鉴于中国货币政策决定的特殊形式,央行的看法是否会取得其他部门及高层的认可仍存变数。专家认为,其关键是政策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