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很多书为什么作文仍然写不好?

如题高中学生喜欢看书也看了很多可是写的文章还是很平淡很一般怎么样把看到的东西运用为自己的啊谢谢了... 如题 高中学生 喜欢看书 也看了很多 可是写的文章还是很平淡很一般 怎么样把看到的东西运用为自己的啊 谢谢了 展开
 我来答
乐百氏195
2018-01-29 · 超过64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6万
展开全部

周五在校区陪着孩子们一起读书,一起写阅读足迹。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深深地感染着我,课余时间交流的时候,我问孩子们喜欢阅读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喜欢。

看来,阅读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能够拉近孩子与作者的关系,也能让孩子沉浸在阅读的世界中。

在三个小时的陪读、陪写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想法,一年级的小姑娘拿到《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时候,问到:“老师,为什么这个小兔子抓着大兔子的耳朵,难道它不会疼吗?”随后跟着音频、视频学习,小姑娘好像完全懂了,会心一笑。

还有两个孩子,一个小男孩说他今天学会做批注了,一个在复述《水浒传》武松打虎这一章节时,能够将细节性地描写都复述出来。

可见,孩子们在A+天向教育的阅读学习让孩子们喜欢上了阅读,也得到了成长。

同时我在指导的过程中也发现了孩子们写作的一些问题:

第一,表达很顺畅,太多不会写的字成为拦路虎;

第二,写作思维逻辑不清晰;

第三,能否自由表达内心想法是关键。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有太多不会写的字。也许本来很想表达,动不动就遇到卡壳的字,非常影响思路,无法体会到表达和写作带来的快乐,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抗拒。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的想法是,还得踏踏实实过生字词关。中文有7000字,常见3500字,可以涵盖95%的书籍内容,最常用1000字,可以涵盖90%的阅读内容。然而中文的词汇量太多,互相之间的组合,包括同音字多音字,的确会让孩子们晕头转向。而字词积累是读书的基础,通过阅读语境识字,可以更高效、更科学,有效发现孩子在字词方面的缺漏。

汉字说难学也难学,说不难学也不难学,其实有很多规律可循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低年级家长教孩子认字,不要单独的把字拿出来让孩子死记硬背,推荐一个瑞典汉学家写的《汉字王国》,先让孩子了解汉字的来源,构字的方法,再去认识汉字,这个时候已经跟字建立了一个比较深的链接,就比较容易学会,因为理解才能热爱。

那写作怎么办呢?不用写了吗?当然还是要写,我们有语音输入法,孩子只要普通话标准,语音就可以快速转化为文字。我们用这个方法以后,低年级孩子的写作文,变成了说作文,他们一下子能够把平时只挤得出来两百字的作文,飞快的变成三百字四百字。也就是说,不是孩子写不出来,而是写不下来。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家长们可以考虑,把表达关和字词关分开过,字词是字词,表达是表达。针对我们这种音形义结合文字的早期学习,也许这会是一个值得一试的方法。

我的建议是,让孩子们先不要害怕写作。孩子们的本性都是愿意表达的,每天跟妈妈和小伙伴们有说不完的话。我口说我心,我手也能写我心。从不害怕到喜欢,如果坚持的好,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为了更加鼓励孩子们表达,可以把孩子的口述文章打印出来,让孩子抄一遍,或者听着重新写一遍,贴在冰箱上或家中的布告栏里,让孩子有一种“我的文章发表啦”的自豪,时不时催促他们更新,也许也能促使他们更多更快的写作。还可以把孩子们的文章集结成册,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习作也能成为“大书”。

有的家长会问:我的孩子明明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却写不出一篇好作文?

读很多书并不是写出一篇好文章的充分必要条件,却是充分条件。简要来说就是:不读书就一定写不出好文章,但是读了书,也未必能写出好文章。

写作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呢?写作其实就是一个思维呈现的过程。如果有个人跟你说:我早想明白了,就是说不明白或者写不出来,你千万不要相信他。想的明白,就一定说的明白。说不明白,就一定是没想明白,除非压根是想要装糊涂。

在思维之前,孩子们当然要有必要的积累,而积累不仅仅就是阅读。对于生活本身的观察和感受,重要性不亚于阅读。孩子们习惯于对生活中的各种元素视而不见,没有观察和体验和积累,造成的情况就是:老师,我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积累足够后的思维训练是写作教育中最需要习得的技能。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目前国内大学的高级写作教程课件,大家都会提到思维训练,却没有一个人真正能够明白思维训练到底是什么,和需要练什么。目前国内没有哪一位专家学者和机构,就写作思维训练给出一个起码完整的系统。(值得我们去寻找)

我在观察孩子写作的过程中发现,思维训练是要放在第一位的,我们可以看到北美的孩子们从小学就开始最简单的各种思维训练。

思维导图现在已经火遍大江南北,从道法术器上来讲,这的确是很好的一个术,它有利于孩子们整理自己的思路。但这还远远不够。这只能给到孩子一个大致的框架感,但无法解决文章各部分及各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顺畅,孩子们缺乏基本的逻辑思维训练,不知道选的素材是否能够真正与自己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主题相关。而这些所有的训练,都需要系统化和深入化。

如何判断什么是好的文章?是辞藻华丽,好词好句的堆砌;还是情感真挚的真实表达。

我想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们对于写作本身的定义。或者说,写作,就只是写作文吗?文学性的写作可以涵盖所有的写作范畴吗?说明书、广告、新闻、研报、市场调查报告,这些就不是写作了吗?

我们似乎一直都在把写作和文学写作划等号。但是文学家和作家,就象音乐家和画家一样,是要有天分的。他们天生拥有对世界敏锐的洞察力,异乎于常人的对文字的感受力。

也就是说,我们大多数的孩子,学习语文,练习作文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写一篇词藻华丽、文辞优美、情真意切的散文。大多数的孩子,需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写作的练习,成为一个可以在不同场合应对不同的需求、精准的表达自己内心想法、传达自己观念或者说服别人接受自己观点的人。我认为这是更加全面的我们对于写作的定义。

阅读和写作,跟文学,是语言学习的两个不同的分支,也许它们之间相互联通依存相互影响,但是,我们是否应该意识到,阅读和写作,它教给孩子们的是文字作为一种工具是如何使用的,它更理性更具象。而文学更多地彰显了语言艺术性的一面,它更感性更抽象。

所以我们应该让写作走下神坛,它不是高高在上的,写个广告词是写作,写个使用说明书也是写作。

长按二维码

关注我们吧!

据说:关注此公号的家庭,孩子们都爱上了阅读

离晓清
2015-04-17
知道答主
回答量: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133
展开全部
不是说你看的书越多你的作文就会写得很好,就是说你看不要只是看,你还要观察和思考,看一下人家的结构是怎样的,看一下人家是这样写的,自己思考一下,这个对你来说可能比较有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王小宝月
推荐于2017-09-04 · TA获得超过5.7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999
采纳率:2%
帮助的人:717万
展开全部
  有一个少年朋友向我提出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他说:“人们常讲,要想把作文写好,一定要多读书。可是,为什么我读了很多书,作文还是写不好呢?”他讲的是实情,这个同学读书之多,在班里可算是“冠军”了。但是,他的作文成绩总是刚刚及格,不光内容简单,语言的毛病也多,这不是怪事吗?
  按理说,书读得多的人,作文应当写得好。古代有个学者,打了个比方:读书好象化铜,化铜是很费气力的事,作文好象铸器,铸器就不太费力了。只要铜化成铜液,倒进摸子里,便铸成一个个器物。所以他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意思是:读书下了苦功的人,作文便很容易长进。
  但是,确有一些少年朋友,书读得不少,作文却写得不好,是读写规律在他们身上不灵验了吗?当然不是,关键在于他们读书不得法。没有在读和写之间沟通一条渠道。这样说来,怪事也就不怪了。
  分析起来,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有三个毛病。
  一、读书不注重读“破”,没有在消化理解上下功夫。
  唐朝诗人杜甫,写起诗来,“下笔如有神”,他的重要经验之一是“读书破万卷”。请注意这个“破”字,读破的意思就是要把书读熟,要消化。如果没有这个“破”字,只是读书万卷,恐怕杜甫也未必会成为下笔有神的诗圣。
  读书多而作文不好的同学,恰恰犯了一个读书不“破”的毛病。他们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一本书,一篇文章看完,“好啊好啊”赞不绝口,可是你要问他好在哪里,说不出个所以然。如果再追问几个为什么,那更是无言答对。这样囫囵吞枣地读书,连文义都没有理解,又怎么能吸收到作文里,有益于写作呢?
  读书要注意消化。我们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不仅要搞清作者写了什么,还要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的;不仅要弄清作者是怎么写的,还要弄通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尤其是一些短小的好文章,我们要仔细琢磨,认真分析,看看作者是怎样开头和结尾的,选择了哪些典型材料突出中心,用什么样的词表达思想内容。
  读书,能这样仔细地咀嚼,那么你就能从中掌握写作的规律,文章中好的语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里。这样,读和写之间的渠道,不就沟通了吗?
  二、读书不注重吸收语言,没有在背诵上下功夫。
  多读而不善写的人,一般都没有在背诵上下过苦功。有些同学写作文感到没词儿,词儿从哪里来呢?
  刚出生的孩子,不会讲话,只能哇哇叫。后来他天天听爸爸妈妈讲话,听周围的人讲话,也就慢慢学会了讲话。印度有两个很小的孩子,被狼叼走,在狼的哺育下长大,后来被猎人抱回来,发现她们只能象狼一样地叫,不会讲话。这说明,人不是天生就会讲话,人的语言,是从一个语言环境中,渐渐学到的。
  这是讲的口头语言,作文使用的书面语言也是这样,积累书面语言,同样需要到一个语言环境中去学习吸收。这个语言环境到哪里去找?一本本书、一篇篇文章向你敞开着。但是,只是读一读、看一看还不行,记不住,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熟读背诵。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会在规范的语言环境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病句便可以渐渐地少了,干瘪的语言便可以渐渐地丰满起来。而且,在不知不觉之中,你会受到你所喜爱的那一类文章的熏陶,使你的作文也渐渐有了自己的特点。少年朋友如能抓紧记忆的黄金时代,在大脑里储存一二百篇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就不愁肚里没词儿了。
  三、读书不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没有在吸取思想、知识的营养上下功夫。
  不善于在读书过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识的营养,这也是多读而不善写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形,对一个事物,认识透彻,感情充沛,知识丰富,材料充足,便能顺利地写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对这个事物既没认识,又无感情,知识贫乏,材料不足,是写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来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蜡。这说明思想认识和知识水平对于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的思想和知识从哪里来呢?当然,主要是从现实生活中产生,从实践中来。但是,宇宙是那么广阔,历史是那么悠久,什么事都要事必躬亲是办不到的。如果一个人的视野,只局限于直接见闻,仅仅是从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那点点材料了解世界,那么,他的知识一定很贫乏,认识一定很肤浅,想象力薄弱,感情也不会丰富。这就需要通过读书,吸取知识和思想的营养,积累写作的原料。
  读一本《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可以学到生活的准则,帮助你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读一部《李自成》,可以了解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运动,帮助你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读了《十万个为什么》,可以解答你各种各样的疑问;读了“少年百科丛书”,你就能像蜜蜂在花丛采蜜一样,得到丰富的营养;每天坚持读报,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
  在读书的过程中,扩大了视野,积累了知识,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感情,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
  把读书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写作能力,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沟通读和写之间的渠道是一个“慢功”,不能操之过急。只要在多读的过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积累,给“写”打下坚实的基础,你就能达到一个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冰雨色柠檬life
2015-04-17 · TA获得超过17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2.7万
展开全部
不知道啊,我也是这样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1条折叠回答
收起 更多回答(2)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