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把读书称为什么,比如现在去读书,别人都会说,要去读书啦,那古代人怎么说的

 我来答
郝林梅77
高粉答主

2018-07-26 · 繁杂信息太多,你要学会辨别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3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7万
展开全部

古代也叫做读书。古代读书人被称做书痴、书簏、书库、书癫等。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古代,乃至现代人都会对读书人高看一眼。也难怪读书人毕竟意味着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且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而且都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那种,从孟母择邻,到头悬粱、锥刺骨,读书不易啊。所以,自古对读书人的称谓也颇多。而且,这些称谓把读书人的状态都比喻的淋漓尽致,趣味非常。而且,有的比喻本身就是成语,或出自一桩故事。 

拓展资料:

形容读书人的称谓还有:      

书痴:即书呆子。《旧唐书·窦威传》载:“威家世勋贵,诸兄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史哂之,谓为书痴。”但是,古代读书人也有以甘当“书痴”而自豪的,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书簏: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这名称首见于《晋书·刘柳传》: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右丞相。“傅同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      

书库:喻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书淫:比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书癫:比喻读书入迷、忘形似癫的人。如陆游在《寒夜读书》一诗中曾用“书癫”一词自我解嘲,诗云:“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书橱:一是比喻学问渊博之人。如《宋史·吴时传》载:“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成橱’。”又宋代的李纲以博览群书、博学强记闻名,人号“书橱”。二是讽刺读书多却不能应用的人,义与“书簏”近。如《南齐书·陆澄传》记:“澄当时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王俭戏之曰:'陆公,书橱也。’”      

书生:指儒生。《三国志·吴书·孙权传》注云:“(赵)咨曰:'吴王……虽有余闲博览书传,籍采奇异,不效书生寻章摘句而已。’”当“书生”与“白面”连在一起时,特指少年文士,含有年轻识浅之义。      

书迷:心迷恋于书的人。元末宋濂,因家贫无力购书,只好到处借阅,读后还把书全抄下来。即使天冷砚台结冰,手指僵硬,也抄书不止。被称为“书迷”。      

学究:古代泛称儒生,后常讽刺腐儒为学究。如宋刘延世《孙公谈圃》载:“艺祖(赵匡胤)生西京夹马营,营前陈学究聚生徒为学,宣祖(赵弘殷)遣艺祖从之。”      

白衣秀士:指没有功名的读书人。如马致远《岳阳楼》曲:“至如吕严,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末流书生,上朝求官,在邯郸道、王化店遇着钟离师父,再三点化,终得成了道。”      

掉书袋:有贬义,讽喻爱好广征博引炫耀自己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南唐书·彭利用传》载:彭利用不顾对象场合,“对家人稚子,下逮奴隶,言必据书史,断章破句,以代常谈,俗谓之掉书袋”。 

小葡萄学姐
高粉答主

2018-07-26 · 专注解答生活问题,让生活更快乐
小葡萄学姐
采纳数:447 获赞数:43270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以前就叫读书,都是光作诗写文章,读万卷书,流传下来上学统称为读书。

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

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

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扩展资料

1、阅读书籍;诵读书籍。
《礼记·文王世子》:“秋学礼,执礼者诏之;冬读书,典书者诏之。”

唐 韩愈《感二鸟赋》序:“读书著文,自七岁至今,凡二十二年。”
《元史·良吏传》:“读书务明理以致用。”
明赵震元《为李公师祭袁石寓(袁可立子)宪副》:“舞象采芹,弱冠璐振臂,当国家之巨艰,读书鄙腐儒之章句。”
夏丏尊叶圣陶 《文心》十四:“正是王先生的声音,原来王先生在读书。”

2、核对入椁物件的单子。
《礼记·杂记》:“荐马者哭踊,出乃包奠而读书。” 孔颖达 疏:“书,谓凡送亡者賵入椁之物书也。读之者,省录之也。”

3、宣读盟辞。
《谷梁传·僖公九年》:“葵丘之会,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

4、上学;学习功课。
《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二:“天启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壬子,荫总督宣大王国桢子之仲、登莱巡抚袁可立子枢、通政使吴用先子、河南巡抚冯嘉会子映鸾、太常寺卿桂有根子高攀各入监读书。”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二:“我们的三叔祖、大伯父都是进了学的。但是行二的我们三伯父,行三的我们父亲,因为家业雕零,便再没有读书的馀裕了。”
浩然 《石山柏》:“我发觉,山里的孩子不仅聪明、记忆力强,而且对读书都是非常地新奇和认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深眠者
高粉答主

2018-07-26 · 每个回答都超有意思的
知道答主
回答量:4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9451
展开全部

以前也叫读书。

比如:《焚书坑 》这首诗,作者是唐朝人,最后一句“刘项原来不读书”,这里就用的“读书”二字。

还有《古今贤文》是明朝的,但是里面有一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里也用的“读书”二字。

还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是苏东坡写的对联,可见古人就是用的“读书”。

扩展资料----读书的好处

  1. 减轻压力

  2. 增加知识

  3. 锻炼脑力

  4. 提高记忆力

  5. 提高集中注意力

  6. 平静内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读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一周新知
2018-07-26 · TA获得超过58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79
展开全部

以前就叫读书,上学或者上私塾。

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

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

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拓展资料:

古代的人们对读书人有种种谑称,典型的有:

1.书痴: “书痴”即书呆子,带有贬义。《旧唐书·窦威传》载:“威家世勋贵,诸兄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史哂之,谓为书痴。”但是,古代读书人也有以甘当“书痴”而自豪的,如陆游诗云:“白头尚作书痴在,剩乞朱黄与校雠。” 

2.书簏: “簏”本义是指用藤条或柳条编结的圆形盛器。“书簏”用以讽喻读书虽多但不解书义、获益甚少的人。这名称首见于《晋书·刘柳传》:刘柳为仆射,傅迪为右丞相。“傅同好广读书而不解其义,柳唯读《老子》而已,迪每轻之。柳云:‘卿读书虽多,而无所解,可谓书簏也。’” 

3.书库: 喻博学饱识之士。《隋书·公孙景茂传》载:他“少好学,博涉经史”,“时人称为书库”。 

4.书淫: “淫”有“过于沉溺”“越过常度”之义。“书淫”誉称好学不倦、嗜书入迷的人。《晋书·皇甫谧传》称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参考资料:

读书人-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cxc125521
2018-07-26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12
采纳率:78%
帮助的人:245万
展开全部

古人也称作"读书,从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就能知晓的。

古人把读书人分为四类:生、士、儒、隐。

十年寒窗、苦读诗书的“布衣”为生。

读书求取功名,一朝踏上仕途的为士。

腹有诗书而懒于功名甚至一生不仕的为儒。

远避尘嚣,或隐居山野或“大隐隐于市”者为隐。

拓展资料

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