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消除分别心和内心的对立。那善恶和好坏该如何解释呢?
4个回答
展开全部
佛教无分别心、善恶之解释。
无分别心,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注明:无分别心不是不明善恶,而是对善恶之人平等对待,付以真心,无有差别。
善恶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虽不敢致怨吾友,窃以为春秋善恶并纪,梼杌专以治恶。”
无分别心,此为离情念分别之心识。有二种,一为无漏之无分别心,一为有漏之无分别心。无漏之无分别心,又云无分别智,正体会真如之智也,有漏之无分别心,如定心之第六识或第八识及眼等之五识,称于境之自相,现量之心是也。分别为随念,计度,自性之三种。无分别者,无随念计度之二种,非无自性也。注明:无分别心不是不明善恶,而是对善恶之人平等对待,付以真心,无有差别。
善恶指善与恶。若再加上无记,则合称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顺理,恶指违理。然于经论中有多种不同说法,依成唯识论卷五之意,能顺益此世、他世之有漏与无漏行法为善;反之,于此世、他世有违损之有漏行法为恶。其善恶之分际,在顺益与违损之差别。且善恶二者皆须贯串此世与他世,否则即为无记。如人、天之乐果,于此世虽为顺益,于他世则不为顺益,故非为善,而为无记性。又如恶趣之苦果,于此世虽为违损,于他世则不为违损,故亦非恶,而为无记性。清·田兰芳《叙袁仲方(袁可立孙)甲子秋冬诗》:“余虽不敢致怨吾友,窃以为春秋善恶并纪,梼杌专以治恶。”
展开全部
没有分别心是站在如来藏,究竟智慧而言的,在如来藏中没有二元对立的一切,没有好坏美丑,一切不过戏论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彻见如来藏的,而众生最大的执着就是我执,因此对还有二元对立,暂时无法超越我执的我们来讲,佛陀为了让我们对治我执,让我们存善弃恶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彻见如来藏的,而众生最大的执着就是我执,因此对还有二元对立,暂时无法超越我执的我们来讲,佛陀为了让我们对治我执,让我们存善弃恶
追问
感恩师兄🙏🙏🙏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都是妄想所致,虚妄不实!凡夫执着为有,圣者觉悟本空
更多追问追答
追问
那圣者对别人可以不分善恶普度,但对自己还是要向善啊,再次请教师兄🙏
追答
圣者已归自性,无善无恶,不住空有!当然,圣者在修行过程中还是要怀有善心的,只有怀这种妄心才能出离妄想,回归本性!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16-03-23
展开全部
如果一个修行人把善恶分的太清楚,实际上这个人在犯一个大错误,即大瞋心。如果这个人说:我这个人嫉恶如仇。实际上这个人是有恨心。学佛的人不能把善与恶分辨的太清楚。因为人间的一切全都是假象,全是由因果所生。今世被人家欺负,是前世你欺负人家。如果你认为他这个人怎么这么坏呀,要去为人家出头报冤,你这个恨心在心中种下了不好的果,会增加你的瞋心,应该明白这都是前世所造的因。前世所造的因,今世只有修心才能改变。
追问
感恩师兄🙏🙏🙏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