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其中的“衰”字该怎么读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字拼音(cuī)。
原文: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扩展资料: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这两首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念cuī。
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
原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扩展资料:
白话译文:
我年少时离开家乡,到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鬓角的毛发却已斑白。
家乡的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我。他们笑着询问我: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回乡偶书二首
“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衰”应当读shuāi,理由如下:
一、“衰”读cuī的音,在古代汉语中,一是表示用粗麻布制成的毛边丧服,二是表示由大到小依照一定的标准递减,如衰序(按一定比数递减的次序)。在现代汉语中“衰”读cuī的音要写作“缞”,只表示“丧服”的意思。这样的意思当然与“鬓毛衰”的意思不相吻合。
二、“衰”读shuāi,基本意思是衰老、衰落、衰残、衰败等,人老时鬓发疏落变白,也是一种衰残的现象,古代称作“衰白”,疏落变白的鬓发古诗文中称作“衰鬓”,如,“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剑南诗稿》)
三、在现代汉语中,“衰”与“回”“来”不押韵,但在上古音韵中,“回”“衰”“来”属于同一个韵部(微部)。
原文: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原句出自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译文】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作者】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