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明明密封很好的大米,还会长出“米虫”?
因为它有“木马计划”。
其实大米在装袋时,虽然表面没有肉眼可见的虫子,但是不少大米有可能上面会有虫卵,这东西并不是肉眼可以分辨的,大家常见的“米虫”其实就是由虫卵长成的,另外这种“米虫”因为形状像大象,通常也被称为“米象”。
一旦米粒上被米象蛀咬,里面的淀粉就会更容易吸收环境里的水分,供米象饮食。米象也会把虫卵产在籽粒中,形成“卵窝”,然后用其分泌物将窝口封上。等到半个月以后,只要光照、湿度、温度等条件达到,虫卵就可以孵化成蛹。
另外,米象在繁殖期,不仅将卵产在仓内,也有一部分飞到田间地头,产在麦穗或稻穗的籽粒里。这样蛀咬后的籽粒被装进米袋中的时候,虽然是密封的,外界的米象无法进入,但米袋处在温度20-40摄氏度,湿度在60%以上的阴暗环境中,籽粒中的虫卵就会孵化。
所以,米象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米象妈妈们的“木马计划”。
米虫的防治方法
1、改善粮食贮存条件,保持仓库清洁,堵塞缝隙防止米象及其它存储害虫的进入,从而减少对粮食的危害。
2、改进贮藏技术,如用草木灰、塑料膜或牛皮纸隔离贮藏害虫。如虫害已发生,要把米象从粮食中通过曝晒驱赶出来,使有虫害的与无虫害的粮食分开。
3、通过喷洒药剂触杀或者磷化氢熏蒸。
4、若保存粮食的量小也可以通过防虫包装或者是在包装袋中加入长效的气味驱虫剂保护粮食免受米象为害。
时间可能是放的比较久,米变质了,就会出现这种情况,长时间不通风,发生了质变,所以粮食还是不要放置过久,阴凉干燥处还是可以时间长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