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佛道斗争中,为什么佛教占优势

 我来答
rdxkl
2012-03-24 · TA获得超过111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25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31.1万
展开全部
  少林寺僧人助唐军攻占轘(huán)州城和秦王李世民的封赏。

  轘(huán)州城,又叫柏谷屯、柏谷坞,在少林寺西北约25公里,今属偃师县。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杨坚曾把柏谷屯一带的土地一百顷赐给少林寺。王世充称帝后把柏谷屯改为“轘(huán州”,让侄子王仁则驻守在那里。这时,少林寺的一百顷土地都被王仁则征用。少林寺失去了这一百顷土地,僧众的斋粮失去了保证,度日很是艰难。少林僧众也因此对王世充的统治很是不满。

  这时,少林寺的“三纲”为寺主志操、上座善护、都维那惠瑒。寺主志操是位有政治眼光的和尚。他审度天下大势,认为唐王朝最有可能一统天下,便于众僧商议拿下轘(huán)州城,献给秦王李世民。于是,一群会功夫的僧人潜入轘(huán)州城内,并联系了守城的军官赵孝宰;另一群有武功的僧人埋伏在城外,准备配合。武德四年(621年)四月二十七日这一天,赵孝宰打开城门,众僧里应外合,唐军一拥而入,占领了轘(huán)州城。有武功的僧人昙宗等捉住了守将王仁则,立了大功。

  这就是后世演绎的“十三棍僧救唐王”故事的历史依据。

  三天后,李世民派上柱国李安远亲至少林寺宣慰,接见了立功的十三位僧人。这十三位僧人分别是:

  上座善护、寺主志操、都维那惠瑒;

  大将军僧昙宗;

  同立功僧普惠、明嵩、灵宪、普胜、智守、道光、智兴、僧满、僧丰。

  李安远还带来并宣读了李世民的亲笔信。同年五月,秦王李世民俘虏了窦建德,王世充出城投降,唐军入洛阳。

  秦王李世民的手书原件,于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年)十一月四日,由唐玄宗交一行禅师转送少林寺。同年十二月一日,少林寺寺主慧觉领取。不久,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少林寺内,至今尚存。

  按照当时的礼仪,皇帝下旨为“诏”,诸王下旨为“教”。所以,秦王的这封信称为“秦王教书”(又叫“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全文是:

  “太尉、尚书令、陕东道、益州道行台、雍州牧、左右武侯大将军、使持节、凉州总管、上柱国、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寺主以下徒众、军民首领、士庶等:

  比者,天下丧乱,万方乏主。世界倾沦,三乘道绝。遂使阎浮荡覆,戎马载驰,神州糜沸,群魔竞起。

  我国家膺图受箓(lù),护持正谛。驭泻飞轮,光临大宝。故能德通黎首,化阐缁林。既沐来苏之恩,俱承彼岸之惠。

  王世充叨窃非据,敢逆天常,窥觎法界,肆行悖业。

  今仁风远扇,慧炬照临,开八正之途,复九寓之迹。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克建嘉猷,同归福地。擒彼凶孽,廓兹净土。奉顺输忠之效,方著阙廷;证果修真之道,更宏像观。间以欣尚,不可思议。供养优赏,理殊恒数。
  今东都危急,旦夕殄除。并宜勉终茙(róng,通“襛”,衣厚貌)功,以垂令范。各安旧业,永保休祐。故遣上柱国、广德郡开国公安远往彼,指宣所怀。可令一二首领立功者,来此相见,不复多悉。四月卅日。”

  李世民除派人送来慰问信外,还在武德八年(625年)赐给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并封赏立功僧人,以示鼓励。

  记载这一事件的有《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又称《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碑)、《皇唐嵩岳少林寺碑》、〈赐少林寺田牒〉碑。

  《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刻立于初唐(大约为696年,碑额有“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十四字。碑文就是李世民颁的“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碑上第三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世民”二字,碑文为八分隶书,字体圆润,遒劲有力。该碑原嵌立立雪亭外壁,刻有“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的这一面面向壁内,露在外面的碑文是《苏东坡观音赞》,1980年修立雪亭时拆掉此碑,才发现正面为“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

  刻立于开元十六年(728年)七月、由银青光禄大夫、守史部尚书、上柱国、正平县开国子裴凗撰文并书丹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的碑文上部。碑额刻唐玄宗所书的“太宗文皇帝御书”隶书七个大字。碑文分两部分,最上部刻唐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颁的《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碑文为表彰少林寺十三位僧人助唐平定王世充的内容,文中右起第五行有行草“世民”二大字,为李世民亲笔草签。碑文下部是裴倅撰写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的碑文。

  三、十三和尚助唐和电影《少林寺》

  少林寺僧人助唐军攻占轘(huán)州城并受赏的史实,从现有的资料看,是少林寺僧兵制度的源头,也使少林寺开始“以武显名”。后来经过少林寺僧人和民间的演义,少林寺僧人助唐军攻占轘(huán)州城就成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后来,少林寺在寺内还绘制壁画,塑像,张扬少林武僧们的辉煌之举。

  如在白衣殿东墙壁神龛北侧有绘于清朝道光至光绪年间的“十三和尚救唐王”壁画两幅:南一幅绘的是少林寺十三武僧将秦王李世民从古洛城监牢中救出来并与王世充的郑军激战的场面,壁画上骑白马者是秦王李世民,周围保护的僧人是少林寺十三武僧;北面一幅绘的是少林寺十三武僧擒住轘(huán)州城守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的场面,壁画中被捆绑者是王仁则。在锤谱堂里有21尊少林寺十三武僧救秦王李世民的塑像。

  1979年由张鑫炎任导演,以李连杰、计春华、丁岚、于海、于承惠为主演的功夫电影《少林寺》开始由香港中原电影公司拍摄,这部电影的剧本就是根据“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编写的。剧本的情节如下:

  隋唐年间,群雄逐鹿中原,争为霸主。王世充拥兵东部(古洛阳)号郑王,行暴政,民怨沸腾。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为郑王侄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亡命嵩山,垂危时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在养伤中,无意发现昙宗偕十一棍僧禁苑练武,各怀绝技,心喜复仇有望,恳请昙宗纳之为徒,遂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这期间,他邂逅一武功不凡的少女白无瑕,互通心曲,才知白竟是恩师之女,而昙宗等遁世为僧,亦有不可告人之隐。一日,李世民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王诬之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李世民率兵返回,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唐大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

  我们把电影《少林寺》的情节与十三和尚助秦王的史实比较,不难发现其中的差别。

  但不管怎样,上世纪80年代,《少林寺》确实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因为李连杰与许多其它武打影片使用替身与特技不同,他曾连获全国武术全能冠军,所以,李连杰在影片中所展现的多是他的真实功夫。《少林寺》上演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掀起了武术热,少林寺被更多的人看作是武林圣地,有力推动了少林寺所在的登封市的武术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少林寺与朝廷的“废寺之争”、“赐田之争”。

  武德四年(621年),少林寺僧人助唐军攻占轘(huán)州城后,李世民除派人送来慰问信外,对少林寺僧人助唐军的行为加以肯定。另外还赐还少林寺四十顷柏谷庄的土地 ,水碾一具。

  但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到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少林寺又与朝廷发生了“废寺之争”、“赐田之争”。

  武德五年(622年),依朝廷的命令,因少林寺属伪“郑王”王世充的地盘,被勒令废掉,僧徒一律还俗,各从徭役。少林寺僧众因有翻城之功,不伏,上表申诉。到了武德七年(624年)七月,朝廷特旨允许少林寺恢复活动。到八年(625年)二月十五日,又退还了没收的四十顷土地及水碾。公文下到洛州已是二月廿二日了。这件公文叫《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牒文》,后刻于石碑上,是现存最早的牒文实例。

  但是,到了武德九年(626年),在办理土地文件时,由于都维那惠义不懂得“赐田”与“口分田”的区别,把四十顷土地填成了“口分田”,引来了麻烦。所谓“口分田”,依《大唐六典》的规定,是指每位僧人或道士均可分到三十亩田地。少林僧众再次上诉,要求把四十顷土地更正为“赐田”。
  官府随即展开了调查。僧彦等人反映,翻城之时知情者除寺僧外,还有伪 州司马赵孝宰、伪罗川县令刘翁重、李昌运、王少逸等人。因翻城有功,赵孝宰被授以“上开府”、李昌运被授以“仪同”。少林寺僧昙宗功劳最大,被授以“大将军”。其他同立功寺僧也被授以官职。但寺僧等人只愿出家行道礼拜,仰报国恩而不取官位。
  官方在经过长达六年的调查之后,终于在贞观六年(632年)六月廿九日决定“准敕从实改正”。

  今存少林寺钟楼前的《皇唐嵩岳少林寺碑》的背面刻有《赐少林寺田牒》,收有武德四年(621年)至唐开元十一年间朝廷赐少林寺田地的文书五牒、二书、二咨文、一敕封令。

  附:

  1、赐少林寺田书

  少林寺赐地四十顷,赐水碾一具。教前件地及碾,寺废之日,国司取以置庄,寺今既立,地等宜并还寺。

  武德八年二月十五日,兼记室参军、临淄侯房玄龄宣。

  2、尚书省牒

  陕东道大行台、尚书省牒少林寺牒。今得京都秦王府称,奉教连写如右,此已准。教下洛州,并牒秦府留后。国司准教牒至。准教故牒。

  武德八年二月二十日,令史贵威干牒。

  3、司户牒

  4、少林寺牒

  贞观六年六月二十九日

  五、唐太宗贞观十九年玄奘请入少林寺译经

  除了因少林寺十三和尚助唐唐太宗与少林寺有交往外,唐太宗还因著名高僧玄奘再次与少林寺发生联系。有人说,唐代的著名僧人玄奘曾和少林寺擦肩而过与唐太宗有关,从史实来看确实是这样。

  玄奘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但历史上真实的唐僧玄奘要比《西游记》中描述的伟大的多,他其实是中国古代最优秀的翻译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富于冒险、勇于克服困难的、在沟通中印文化上最有贡献的一个人。
  唐僧法名玄奘,俗姓陈,祖父是上党太守。玄奘的出生地在偃师市,而少林寺往北不远就是偃师市的地界。
  玄奘出生于600年,他在家里排行老四,上面还有三个哥哥。他从小就很聪明,领悟能力特别强,在八九岁时,就开始攻读古代的经典。当时佛教盛行,出家当和尚的人特别多,玄奘出家作和尚是受他二哥的影响。他的二哥名叫陈素,法名长捷,在洛阳的净土寺出家。当时洛阳有四个道场,经常有佛学名家光顾。他这位哥哥对弟弟的学业极为关切,常约他到道场学习佛经。
  隋朝末年战事不断,洛阳作为军事重镇,当然避免不了战火的扰乱,让研究佛经的人无法再精心修佛。许多精通佛教经典的人纷纷逃离洛阳,赶往四川,玄奘和二哥陈素也不例外。在四川,玄奘依着绝顶的聪明,和极强的领悟能力,用两三年的时间,就精通了佛教的重要经典。后来,玄奘在四处游学中接触的既有大乘佛教,又有小乘佛教,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对佛经的解释又各不相同。玄奘认为出现这些差别主要是因为翻译的问题,就想,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如果想取得正确理解,不到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去研究,就很难达到目的。
  于是,玄奘就经历了千辛万苦,从印度取回来大量佛经,并对这些佛经进行翻译。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说,玄奘翻译的佛经比前代人翻译佛经的总和还要多。
  在少林寺附近居住的群众中,流传着玄奘也曾在少林寺甘露台翻译佛经的传说,但在历史典籍里,我们却找不到相关的内容。

  少林寺的甘露台就曾是翻译佛经的圣地。今天,从少林寺出来,向西走不到30米,就来到一座土台前,土台上生长着两株高近20米的古柏,坚挺着耸入云端,在土台的东南侧也有几棵古树,枝叶郁郁葱葱的,非常茂盛。这个不起眼的土台,相传就是跋陀当年翻译佛经的甘露台。据说,跋陀翻译经书非常辛苦,也非常专心,对于夏天蚊虫的叮咬和冬日刺骨的寒风,他全然不顾,忘记吃饭和睡觉也是常有的事情。跋陀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上天,就在土台这个地方连续降下了几次味道非常甘甜的露水,自此以后,这个土台就有了甘露台这个名字。
  在甘露台上,跋陀也作出了很大的成就,翻译了《华严》、《涅槃》、《维摩》等著名经书。

  但从现有的史料看,唐僧玄奘和少林寺的甘露台是擦肩而过的。

  但玄奘曾在少林寺甘露台翻译佛经的传说也不是没有一点儿根据的。因为玄奘的出生地离少林寺很近,他一定知道跋陀在甘露台翻译佛经并取得很大成就的事迹。嵩山少林寺的环境很幽静,很适合禅修和译经。他还可忙里偷闲,到老家看看。因此,玄奘从印度印度回国后不久,就向唐太宗提出到少林寺翻译佛经的要求,李世民一听就拒绝了,因为他害怕玄奘去少林寺太受苦,并特意安排他担任长安慈恩寺的主持。

  六、唐初唐太宗和少林寺的交往的意义

  1、从大的方面说,唐初唐太宗和少林寺的交往丰富了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嵩山文化、少林文化的内容。

  唐以后,少林寺十三和尚助唐又逐渐演变成了“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传说,许多文学作品、影视作品把它们作为素材加以利用,少林武僧、少林功夫成为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重要内容。

  2、对少林寺而言,少林寺十三和尚的助唐使少林寺在唐初避免了被废弃的命运,也使后世的少林寺僧人认识到了寺院与世俗政权搞好关系的重要性,这也是武则天统治时期以及后来佛教禅宗逐渐“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3、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助唐及其受到封赏,使少林寺开始以武扬名于世,自此以后,少林寺武风日盛,后来才有了中国最大的武术流派少林派,少林寺也在禅宗祖庭之外又被誉为武林圣地。这又影响到嵩山地区的老百姓,习武成为许多人生活的一部分。嵩山周围的民俗文化也有了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内容,比如,在我们登封市,民间社火中的猩猩怪社、狮子社,都与表演少林功夫结合起来。登封是也是全国著名的武术之乡,今天并且有全国最发达的武术产业。

  4、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助唐及其受到封赏,扩大了少林寺的影响,唐太宗以后,唐高宗、武则天慕名又多次来嵩山、来少林寺,到唐玄宗时人们对嵩山、少林寺已有了“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此为胜殿”的评价,少林寺成为吸引文人学士、帝王将相游嵩山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成为我们当今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资源。

  取景参考:

  1、《大唐太宗文武圣皇帝龙潜教书》碑(又称《唐太宗赐少林寺教书》碑)

  2、《皇唐嵩岳少林寺碑》

  3、《赐少林寺田牒》

  4、《电影<少林寺>纪念碑》

  5、白衣殿

  6、锤谱堂

  7、唐僧寺

  8、甘露台

  9、猩猩怪社、狮子社
百度网友a92d876
2012-03-24 · TA获得超过1668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53
采纳率:50%
帮助的人:442万
展开全部
因为道教逍遥遁世的思想不利于统治阶层的大局,特别是道教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产生了黄巾起义的反叛事件,也使得其本身存在一定的不利统治的思想元素,为统治者所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独特且博学灬赤子6722
2012-03-24 · TA获得超过6.2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4万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482万
展开全部
少林寺的杀生和唐僧的不杀生,拯救了中国,一文一武,相同辉映,。不杀生修的是智慧,用智慧解决一切问题,和为贵,但要联合好人杀坏人,坏人太坏,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坏人,天下不得安宁,。物极必反,当不杀生的人被残害,正法被废被辱,自然反抗,防守反击,当然,不杀生的的人,自然以智慧杀人,或救人以仁慈之心感化坏人,坏人不听的话,自有报应降临,当坏人自相残杀和自杀时,坏人自然会顿悟真理和正理,。不杀生即是以柔克刚,战胜强敌,。文武双全者得天下,就是这个道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打工人打工魂afujzxm
2017-10-15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万
展开全部
因为佛教讲慈悲为怀。让人修好报。而道家讲道。老百姓谁喜欢神神叨叨的道教。所以佛家老百姓喜欢。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萬世秦皇
2012-10-16 · TA获得超过15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1.1万
展开全部
玄宗时和尚靠房中术武则天时靠武则天想当皇帝道教是唐国教不能用所以用佛教人物造势呵呵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7)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