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住友 @嘎光小象 家有一个三岁半的萌娃八仔,先生在外地工作,周末才回家,所以孩子大多数时候都是她一个人在带。为了兼顾工作、家务和一日三餐,嘎光小象在家里设置了一些 “Child friendly” 的小设施,方便孩子,也方便自己。
她说,这些小设施并没有马上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效率,很多时候其实是更费事儿、更耽误时间了,不过在我看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启动整理教育,让他知道用完东西要归回原位,学会管理自己的个人用品,帮助他在规律和秩序中找到自由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现阶段比上早教班更重要的事情。
-门厅:
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八仔就在这里换鞋,拿取他的书包、帽子等小物品。每晚睡觉前我们一起在这里整理第二天上幼儿园要带的作业,换洗衣物等。
八仔很多时候要么贪玩不放好自己的鞋子,要么放的一正一反不够整齐,所以有一天我哄他跟我一起比着鞋底,用硬纸板描了个“放鞋指示牌”,放在固定的位置,从此之后,不让他把鞋子放回来都不乐意了,这就是标签的魔力~
-厨房:
安安逸逸的躺沙发上玩手机刷好住,好不容易可以一个人在厕所待会儿洗个澡,最怕听到的就是:“妈妈,我要喝水、我饿了……”于是我结合厨房收纳的需要,给八仔设置了一个“minibar”,渴了他可以自己打开第二层储水罐的龙头接水喝,饿了可以拉出第三层的收纳箱,拿面包和苹果出来吃。
一开始他不太能掌握关水龙头的时机,没少把水洒出来,旁边就是水波炉的变压器,看他接水简直就是在锻炼心脏。在我就快要放弃的时候,他学会了。
木箱子的位置和视线比较低矮,方便他自己拿出来,吃完再放回去。
箱子下面装了脚轮,很容易拉出来,用脚把它们踹回去的感觉可好啦。
其他时候还好,我最怕的就是做饭和炒菜的过程被打断,之前为了不被打扰,我想尽各种法子让八仔自己看电视、玩手机、吃巧克力……(我已丧失理智),后来突然想到,为什么不带着他一起做饭呢,还多个帮手。于是给他买了几个好看帅气的围腰,和一些适合他用的厨房小工具。
从左到右,分别是打蛋器、未开刃的儿童刀、土豆泥压具和蔬果刷。经过一年多的培训,八仔已经能够麻利儿的帮我把土豆刷干净,给番茄黄瓜香蕉切块儿,把韭菜末倒碗里和蛋液一起打匀。
-卫生间
-盥洗
脚凳+龙头延长器,解决身高不够的问题。
把牙刷杯子、护肤乳、梳子和毛巾这些洗漱用具都放在一个托盘里,忙碌早晨,整个儿端到台面,别提有多方便了。
-如厕
秉承着一切自助的原则,上厕所也是尽量以八仔可以自己搞定为主。
宜家的这个儿童马桶圈,只要教会他怎么摆在马桶圈上就行,粑粑之后也不用冲洗,按下马桶冲水键即可。
他现在的身高还不够站在马桶前面尿尿,所以我买了一个小便斗吸在墙上,虽然没有下水系统,每次用完冲洗一下内胆也不算麻烦,最重要的是,不需要在第一时间放下手头的事情冲进厕所陪他了尿尿了。
-客厅
以前没有设立专门的手工区和玩具区的时候,忙了一天回到家想窝在沙发里喝杯茶看会儿书,总能不断发现冰凉的、硌人的“乐高惊喜”,一不小心还会碰响玩具的声光开关,被吓个半死,这感觉真是太糟心了。
后来下决心把原来放餐桌的地方改成了八仔的玩具区和手工学习区,想用地毯作为和客厅的分区,但是没有找到尺寸匹配的地毯,于是买了50cm*50cm的地毯自己拼贴,多余的地方就用刀裁掉。
-玩具区
所有的玩具都放在这个柜子里,关于玩具的管理和收纳,之后再写文章详细解说,这里略过。
-手工区和学习区
位于玩具区的对面,临窗,光线充足且温暖。小架子可以收纳剪刀胶水画纸面塑等各类小工具,八仔很喜欢花上大把的时间在自己的工作桌上画画和做面塑,架子上面小温室里的植物也由他负责照顾。没有专门放绘本的地方,大人书柜左下角的几个格子就算是是绘本之家了。
晚上,这里还可以变身为地铺,准备好零食和饮料,把电视支架转过来,电影之夜就开始了~
地铺已经打好,还在执着于制作面塑潜水艇的八仔。
客厅分区改造后,我们终于可以在累了一天后安安逸逸的窝沙发里吃茶喝酒看书聊天,恢复身心,八仔也有了一片可以安心玩耍又有父母陪伴的小天地。
刘庆山是刘微的父亲,当年刘微以全市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时。
刘微从小体弱多病,所以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培养付出了很大的辛苦。孩子从来没有离开过父母,没有因为工作忙或者其它原因让亲属帮助照顾孩子,他们觉得教育孩子是父母的事,别人替代不了。
刘微从五岁的时候在父亲的陪伴下,天天坚持晨练,风雨无阻,三年从来没有间断过。一直坚持到孩子上了小学,孩子随着锻炼时间的推移体质越来越好。在锻炼的三年里和孩子愉快地沟通,解答孩子的提问,共同学习各门的知识。
孩子十岁时,父母引导孩子开始自学英语,小学毕业期间自学完了初中英语,初中时自学完高中的英语。刘庆山说,孩子从小在学习时,他们就不陪在她的旁边,但他们的习惯是在别的房间看书或看电视陪伴她。等孩子学完了睡觉了,才和孩子一起去睡觉。因为上午孩子用脑很多,早餐他们总是做孩子喜欢吃的食物,让孩子早餐吃饱。这些年就是这样坚持下来的,教育孩子贵在坚持。
刘微是个很出色的孩子。刘微的出色不是偶然的,而是与她的父母培养教育分不开的。应该说她的爸妈为她创造的家庭教育氛围适应了孩子成长的需求,促进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一、父母掌握了家庭教育方法。知道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努力积极创造适应孩子家庭氛围。
二、不宠、不溺爱孩子。刘微是个独生女,但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没有去溺爱她,相反家庭成员关系融洽,相互尊重,孩子喜欢和父母沟通交流。
三、孩子有着多彩业余生活。刘微的业余生活丰富,特别是父母从小带刘微坚持锻炼,锻炼增强了身体素质,让孩子的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有了坚忍不拔的毅力。这些都对孩子的性格和学业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孩子自己能养就能自己教育。一个父母如果没有决心去教育自己的孩子,难道就能相信别人会把您的孩子教育好吗?教育不能指望他人,这绝对是家庭教育不能动摇的根基。刘庆山夫妇对孩子很有责任心,教育观念和方法一致,在教育上没有指望别人。
五、父母在学习能力上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刘微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态度端正、松紧适度,不是只注意孩子的成绩,更注重孩子的自学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英语上付出很多的努力,也取得值得让人羡慕的成果。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属马,被称为“调皮的小马驹”。少年时他经常闯祸遭罚,做事又显得笨手笨脚。父母想训练和调动他的积极性,要他帮助拿碗,碗却摔破了;要他拿杯,杯掉到地上。但是父母不因为他摔坏了东西便停止差使他,相反更频繁地让他参与。他好奇心特强,有什么问题必追根究底,父母往往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母亲贤惠善良,酷爱花卉。母亲伺弄花卉的时候,小马驹在一旁手忙脚乱地“帮忙”。他爱动脑子,感兴趣的必亲自体验。比如第一次看到荞麦粉,他想弄点尝尝,结果弄得整个成了白粉人;看到木匠钉钉子时嘴衔铁钉,他也拿一个衔在嘴里,一个跟斗,铁钉掉进肚子,送到医院才取出来。袁隆平7岁时随父母逃难乘船渡浣江时,被四弟不小心碰了一下掉入江水,幸被船工救起,于是他下决心一定要学会游泳。到重庆后,去长江边照图例一步步练习分解动作。一个暑假下来,仰泳蛙泳来往自如。后又学自由泳。10岁时能横渡长江。他还参加比赛,出人意外地游出了“汉口赛区一百米、四百米自由泳第一名”的成绩。他从小就是这样,一旦认定目标,就百折不回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读中学期间他好学勤思,成绩优异,志趣高远,爱好广泛,课余博览群书,思维比一般同学敏捷活跃。他喜欢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喜欢提问,琢磨为什么。这种寻根究底的执著在以后的科研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多年后,同行们引用学术用语与他开玩笑:“袁教授,你有那么多常人没有的优点,是不是远缘杂交造成的?”袁隆平回答:“差不多吧,母亲江苏人氏,父亲江西人,个性不同,父亲小聪明多,母亲聪慧善良。”这虽然是说笑戏言,但事实上他确实从父母身上得到了丰厚的给养。
父亲袁兴烈是一位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当年平汉铁路被日寇占领,他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冯玉祥将军领导的西北军,在抗日烽火中成了上校秘书,抗战胜利后在南京政府中任侨务科长。这给了袁隆平深刻的印象,他有了立志报效祖国的宏愿。他在南京中央大学附属高中部毕业时,父亲希望他考南京名牌大学,学数理化。他却另有打算。他那根深蒂固的忧国爱民振兴中华的情怀,那种探索自然奥秘的献身热望使他决定学农。开明民主的父母见劝说无效,便尊重他的意愿,长叹一声道:“俗话说望子成‘龙’,我是望子成‘农’了。好在我们袁家先祖世代务农,但愿你这个农民与祖先不同,能超越祖辈,成为新型农民。”他重温少年的梦,考入重庆相辉农学院(1950年改成西南农学院),主修遗传育种学,奠定了他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生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