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后,该怎么让孩子理解死亡?

9月25日,安徽六安。徐女士和4岁的女儿去爸爸生前工作的医院补牙,女儿哭嚷着要坐电梯去看爸爸,被她拦了下来。徐女士称,孩子爸爸去世10个月了,孩子太小,不太理解死亡的意义... 9月25日,安徽六安。徐女士和4岁的女儿去爸爸生前工作的医院补牙,女儿哭嚷着要坐电梯去看爸爸,被她拦了下来。徐女士称,孩子爸爸去世10个月了,孩子太小,不太理解死亡的意义,也就没有给她讲太多,孩子父亲之前的同事也出来哄孩子,看着孩子哭她也哭。 展开
 我来答
困就睡1
2022-09-30 · 超过19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33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5.7万
展开全部

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对死亡的心理认识有什么不同?

挪威危机心理学家Atle Dyregrov在研究中发现,不同年龄的小朋友,对“死亡”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0-2岁:把“死亡”等同于失去与分离,对亲人的“离去”,孩子更多的是焦虑,而不是悲伤。2-4岁:把“死亡”等同于“躲猫猫”,亲人“消失”后还会出现。4-7岁:对亲人的死亡感觉难过,但还不能把“死亡”等同于真正的死亡,孩子有时会问“死了之后,他怎么吃饭和踩单车”等问题。7-10岁:对“死亡”有基本正确的认识,开始恐惧死亡,还会询问有关死亡的问题。


由此可见,孩子大约4岁前,基本上对“死亡”无感,简言之,当家人对一位3,4岁的小朋友说“姥姥死了”,小朋友大概只会“嗯”一声,转身又会问“姥姥哪去了?我要找姥姥陪我玩玩具……”当小朋友5,6岁后,当他们听到“姥姥死了”,可能才会开始难过。

▲面对不同年龄的小朋友,父母如何引导?

1、孩子4岁前

面对亲人的离世,父母应该多陪伴,帮孩子转移注意力,时间是最好的“治愈”,因为时间长了,孩子便会淡忘那一刻的焦虑;

孩子5,6岁后,面对亲人的离世,父母除了多陪伴,还需要向孩子正确解释“死亡”,因为这年龄的孩子,可能会开始对“死亡”感觉恐惧。


记得国外有个真实的视频,说的是一位3岁的小男孩鲁迪,他最爱的妈妈车祸离世了。当亲戚朋友悲伤地在葬礼上缅怀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小男孩拿着绘本,认真地坐在玻璃棺旁,声音清脆地给妈妈讲故事。他讲完后,学着妈妈平时亲吻他的样子,嘟起小嘴巴亲吻了玻璃棺:“妈妈,你乖乖睡,爸爸说你太累了,需要休息……晚上不要尿床哦……”

在他蓝色的大眼睛里,妈妈似乎只是在休息。他的爸爸没有纠正,他说:“这也是一种怀念的方式,以后就让孩子每天给妈妈讲故事,这样他才不会过于悲伤……”对于这位爸爸的做法,幼儿说是认同的。因为3岁的小朋友,还不懂得死亡,父母如果残忍地揭穿,孩子不仅不能理解,反而会增加了焦虑感。

2、孩子5,6岁后

上面是小朋友4岁前的普遍应对方式,当孩子5,6岁后,并且当孩子跟你说,Ta害怕爸爸妈妈死亡,或者害怕自己死亡时,这种情况怎么办?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生命”。

哲学家柏拉图曾经说过,每个人每天其实都在练习死亡。每一天,我们都会比前一天老去一点点……慢慢地向“消逝”的终点靠近。可是,作为爸爸妈妈,我们不能这样跟孩子们解释,因为会带来恐惧和绝望。给孩子带来快乐和希望,是父母的责任。


《两个卖火柴的小孩》的故事

我曾经给我家小男孩,讲过两个卖火柴的小孩的故事。

第一个,是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一位金发的小姑娘,在大雪里卖火柴,她又冷又饿,最后虚弱地蹲在墙角边,划燃一根根小火柴,给自己冰冷的小身躯取暖……后来,她点燃了最后一根火柴,然后在雪地里躺下了。

第二个,是一位卖火柴的小男孩,他的名字叫英格瓦·坎普拉德,5岁时开始卖火柴,后来卖家具,他便是宜家的创始人,91岁才去世。

我跟孩子说:“有些人,很早就离开了这个世界,有些人,经历了一生光阴,很老才离开。只要懂得好好地保护自己,人就能活到很老很老才死。”

儿子点头。


再后来,有一天,我带着孩子回老家。走在家乡的路上时,我看见了儿时的一棵大榕树,我想起了遥远的岁月里,年幼的我,曾经在那棵榕树粗壮的树根上洒下泪水、留下欢笑。那一天的大榕树,与儿时的榕树一样,还是那么苍绿繁茂,树根粗壮。

“这颗榕树,已经100多岁了。”我轻轻地说,儿子的双眼炯炯发亮。

“榕树的寿命,能达到上千年,它虽然能活到这么老,可是它终有一天,也会死。”儿子抬头看着那棵高大的榕树,忍不住触摸长长的根须。

“人也是一样,终有一天也会死亡,可是,只要注意安全、保持健康,人也能活得很久很久……”

在我跟孩子说这些话时,有一位头发花白的驼背老人,抽着烟筒,慢慢地从路的这头,挪到了路的那一头,最后走进了田埂,他身后的杂草在他头上轻拂。

“这位老爷爷也90多岁了,你说,如果我们总能每天都努力地过好每一天,那么,这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是不是?”

儿子点头,久久地看着老爷爷的背影,笑了。接着,他在阳光下奔跑起来,笑声在翠绿丛中荡漾……

我想,他大概已经理解了妈妈的话了。

当人开始思考死亡,才会过得更积极;当人与树握手,与每一棵草谈话,才能顿悟生命的真谛……当孩子开始害怕死亡,也是他们开始踏上认识生命的旅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纤月舞5k
高能答主

2022-09-30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690
采纳率:59%
帮助的人:559万
展开全部

​第一,你应该如实地告诉孩子亲人离世的不幸消息,并且是用符合他所处的发展阶段所能理解的语言。比如,对于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告诉孩子说是去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会回来了”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说去了天堂,重新在那里开始了新生活”等。​第二,家里人的感情流露,包括震惊、无法想象、内疚、伤心和愤怒等,都是正常和有益的。其他亲人通过跟孩子一块承担他们的感情和回忆,可以缓解孩子的孤独感。比如,一起看照片或者回忆故事等。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故意表现得过于平静,这样孩子会对自己的感情感到困惑:为感觉到很痛苦,为什么别人看起来好像很平静?是不是我错了?​第三,你要让孩子确信,他将得到在世的亲人不变的照料和爱,亲人们会密切地满足孩子的需求。此外,你还要让孩子确信,亲人们的离世不是他们的错,有时哪怕是意外,但这也是无法避免的,他们也不能让死去的亲人复活。家人应该维持家庭生活的习惯以及对孩子的教导。第四,庄重的葬礼为孩子哀悼亲人的离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式,前提是孩子在葬礼中的参与得到了适当的支持和理解。同时,鼓励孩子以某种参与方式,加入到纪念逝去亲人的葬礼。比如,画一幅画、种一棵树或者留下心爱之物,来表达对亲人离世的纪念,这可以增加孩子的参与感,使得整个葬礼变得更有意义。​第五,孩子表达哀痛是一个随着时间推移而发展的过程。一开始的震惊和对亲人离世的否认,将演变为持续数周或者数月的哀伤和愤怒。最终,如果情况理想的话,孩子将接受这个现实并进行相应的调整。总之,在不幸事件发生的时候,家人依然要让孩子感受到充足的爱,并且及时对孩子的感情和心理进行疏导,才能帮助孩子尽快走出悲伤。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南栀123w
2022-09-30 · 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南栀123w
采纳数:140 获赞数:275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我们总是非常忌讳与孩子探讨死亡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和孩子说死亡的事情比较不吉利,也可能是自己都不知道死亡到底是什么。

从这就可以看出除了孩子以外,我们成人都对"死亡"感到无知,如此就更别提和孩子谈论关于"死亡"的教育了。

和孩子讲明死亡的概念

和他们耐心的讲,生生死死都是自然界的自然规律,是生命轮回的过程。死亡是世上每个人,每个物种都无法避免的,死亡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也要告诉孩子,正是因为有着死亡的存在,所以才显得我们得生命更加弥足珍贵。正因为有失去,所以存在才更加值得珍惜。

情景结合

小孩子去公园玩得时候,看到了五彩的蝴蝶。小孩子总是对色彩斑斓的东西充满好奇,想要去抓蝴蝶。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阻止,不让孩子去抓。

告诉孩子"你如果将蝴蝶抓住的话,就会伤害到他们的翅膀,蝴蝶的翅膀如果受了伤就会死亡。你不能因为自己的一己私欲就造成其他生命的逝去。这样蝴蝶的朋友都会伤心,蝴蝶也再也回不到家。"小孩子是聪明的,如果对他们进行正确恰当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他们自己的"生死观"去尊重生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帐号已注销
2022-09-30 · 超过58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613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8.8万
展开全部

对于中国人来说,“死亡”似乎永远是一个让人避之不及的话题,但没有人可以一辈子避开。那么当孩子问“死”是什么意思的时候,要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死亡呢?正确的死亡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
一、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认识死亡
1、处理好父母自己的感情
大多数父母要等到面对死亡才开始思考如何帮助孩子理解这个概念。这可能不是最佳时间特别是当父母自己也面临如何处理失去亲人的痛苦的时候。比较好的方式是,现在就开始,时不时的谈论你对死亡的看法,你自己的经历。然后,你可以告诉孩子,你的宠物死的时候,你的感觉,你自己的祖父死时,你的想法。这会给他们这样的感觉:死亡与损失是普遍的。当然是这样。
2、告诉孩子生命的周期

有很多机会可以告诉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大多数父母为了避免使孩子不愉快,都忽略了。专家们都建议父母抓住这样的机会。花园中玫瑰花的盛开与凋谢,都是使孩子明白生命与死亡的机会,就如季节的改变与家庭宠物的死亡一样。拜访年老的亲戚和朋友时,也可以向孩子解释什么是衰老,当然这不会总是愉快的。如果给孩子讯息:死亡话题是可以谈论的,那么他们就会自由地发问,将来在面对所爱的人死亡时,会更好地处理。
3、让孩子知道你的悲伤
某个亲密的人——祖父(母)、好朋友、或甚至是你的配偶——死了。父母的本能使你把孩子排除在你的痛苦之外。你要做的是,给孩子希望:痛苦总会过去。你的责任是让他们知道,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它会消失。那么,应不应该带孩子参加葬礼呢?想想我们举行葬礼的目的——帮助整个家庭在其他所爱的人的支持下,接受死亡带给我们的痛苦。孩子们应该参加葬礼,尽管不同的情况应该区别对待。
4、诚实
孩子们对死亡的问题常常叫人难以回答。你最好任何时候都直接和诚实地回答,并且只提供孩子们需要的信息。如果他们想知道棺材和泥土,那么就告诉他们。如果想知道,他们是不是也会死,你的答案完全应该诚实,虽然可以委婉一点, 比如,可以说:那会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孩子们最担忧的是他们自身的安全。他们想知道,爸爸和妈妈是不是总在那里。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会很长时间都在他们身边,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得到照顾。
5、给孩子精神上的教导
你可以直接告诉孩子,生命有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寄情于风月a
2022-09-30
知道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2.1万
展开全部

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

生活中许多人认为,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讲述生死的概念过于残忍

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一些和“死亡”有关的事情:比如家里养的小宠物死了,再或者亲人朋友去世



此时,面对孩子疑惑的眼睛,我们需要坦诚的和孩子聊聊生死这件事,培养他的生死观。

1、生死是自然规律,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家长和孩子谈论时不要遮遮掩掩,更不要表现出畏惧,否则很容易让孩子对生死产生阴影。

2、从小事物着手,可以从一棵大树一株植物、从一只小鱼小鸟说起,这个略显沉重的话题需要我们精心地打个腹稿,客观但又不吓着孩子。

3、孩子可能会通过电视、动画片对生死有个模糊概念:人死了就是不会再醒过来,人活着会活蹦乱跳,不过他们不知道生死的真正意义。所以当孩子发问时,家长要告诉孩子,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过程,活着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珍惜生命是必要的。

4、清明节是塑造孩子生死观教育的恰当时机。家长不妨在孩子熟悉的环境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比如说:“爷爷过世了。虽然以后看不到他了,但他对我们的爱还会存在。”

5、在孩子有了基本的生死观念后,可以教孩子用写信或画画的方式跟已逝的亲人朋友对话,宣泄感伤情绪。

6、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教育孩子尊重、呵护生命,这样孩子才会成长为一个有温度的人,而不是漠视生命的熊孩子。

最后,推荐一部感人动画《寻梦环游记》,这是把生死观讲的最好的一部动画,可以很好的让孩子理解死亡。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