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去世后,该怎么让孩子理解死亡?

9月25日,安徽六安。徐女士和4岁的女儿去爸爸生前工作的医院补牙,女儿哭嚷着要坐电梯去看爸爸,被她拦了下来。徐女士称,孩子爸爸去世10个月了,孩子太小,不太理解死亡的意义... 9月25日,安徽六安。徐女士和4岁的女儿去爸爸生前工作的医院补牙,女儿哭嚷着要坐电梯去看爸爸,被她拦了下来。徐女士称,孩子爸爸去世10个月了,孩子太小,不太理解死亡的意义,也就没有给她讲太多,孩子父亲之前的同事也出来哄孩子,看着孩子哭她也哭。 展开
 我来答
帐号已注销
2022-09-30 · TA获得超过126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2675
采纳率:3%
帮助的人:109万
展开全部

个人觉得的话,死亡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就算是我们成年人的话,都不想去谈这个话题,何况是和一个孩子啦!所以当孩子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善意的谎言来给孩子说明死亡是怎么回事?

还是个孩子,有一次问我,她说奶奶怎么不见了?我是你奶奶的话,有点病,现在已经成为天上的一颗星星了,他已经不可能再和我们相见了,但是如果你想到的话,你可以看看那个星星,那个最傻最亮的星星就是他,它在向你眨眼睛,所以你想他的话,有什么话想跟他说的时候,你可以看着他,然后直接在心里默默的说就可以了,孩子虽然不太理解死亡是什么意思?但是如果你像这样说的话,我也不知道他理解不理解,但是她每次看到天上的星星都会说那是奶奶在看着她

如果你觉得这样不行的话,你也可以通过动物界里面一些动物的死亡,来引申到人的身上,让他知道什么叫做死亡,虽然这样比较残酷,但是让孩子理解起来也相对比较容易一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伊菲儿君临天下

2022-09-30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4.1万
采纳率:94%
帮助的人:1378万
展开全部

人生都会经历生死,所以如果是个大人的话,或许也就看淡了,但是如果孩子的话,他可能会非常的害怕,但内心会有一种恐惧。

一。所以我们可以婉转的告诉自己的孩子,亲人的离世,其实我们应该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他到另外的世界过更幸福的生活。不要觉得死亡会让你永久的很害怕和痛苦。其实它也是一种重生。

二。亲人会在另一个地方祝福着我们。它会保佑我们过的快乐幸福,他也会守护着我们所有的疾病,痛苦都不会再有人。

三。人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出现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所以我们不要有很大的恐慌,我们更希望他们在另外的世界里过的幸福开心,这样子我们才会更加的安心。人虽然没有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是我们的心却会想念着他们。和我的想法相同,就采纳吧!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拐崽崽0P
2022-09-30 · TA获得超过1462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9452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323万
展开全部
个人觉得应该让孩子正确理解死亡,可以注意以下几点:
1. 失去亲人或朋友,大人也都难免伤心过度,所以第一步是要处理自己的情绪,确保你能情绪稳定地谈论这件事时再开口。真正会吓到孩子的不是你的答案,而是你面对他的情绪。如果你一想到“要跟孩子解释”就会哭,可以先缓缓,用“等会再跟你说”为自己争取平复心情的时间。
2. 情绪稳定后,留出大段完整的沟通时间,因为这很可能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问题。你真正的目的,是给孩子提供安抚。地点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时间面对孩子接下来一系列的情绪和追问。

3. 明确地告诉孩子“外婆去世了”。至于开场,就延续平时你与孩子聊重要事情时的语气和话术。比如“宝宝,妈妈想跟你说件事……”,语气语调都不用刻意。

4. 不能撒谎。不能说“外婆只是到了另外一个地方去”,更不能说“宝宝是不会死的/妈妈会永远陪着你的……”。这些回答如果孩子真信了,后果会更严重。
5. 没人真的理解死亡,你也不用装作无所不知。但是,无论孩子接下来如何追问,都不能把死亡解释成一件轻描淡写的事情。
6. 你可以把死亡教育理解成一种生命教育,委婉地告诉她:“外婆是完成了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然后就离开了。”
7. 时刻注意把话题拉回到“活着的时候我们要做什么”。因为只有对生命意义的追寻,能战胜对死亡的恐惧。具体来说,就是在所有关于死亡问题的回答后面,加一个“但是”,将话题转向对生命的思考。比如孩子问:“外婆去了哪里?”,你可以回答:“是一个现在我们还去不了的地方,但是我们还有好多要做的事情呀”;

又比如孩子问:“是不是人人都会死?”,你可以回答:“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美好的回忆呀……”

总之,转移注意力,永远是安抚孩子的最佳方法;
8. 不要主动谈及“病”,是死的原因,这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惧。孩子年纪小,正是容易生病的时候。如果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人为什么会死”,可以把原因归结为“衰老”和“意外”。因为衰老跟孩子无关,意外则可以避免,这样对情绪的冲击比较小;
9. 多陪陪她。因为无论如何,孩子都会很难受,特别是独自一人时,最容易感受一种虚无感的恐慌发作。更何况你也正是需要人陪的时候。要记得,解释结束的时候,你的工作才刚刚开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终极斗士kang
高能答主

2022-09-30 · 认真答题,希望能帮到你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万
采纳率:99%
帮助的人:980万
展开全部
亲人去世后,让孩子理解死亡的恰当做法就是自然而亲切的给孩子讲述事实的真相,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说出你心里的感受,鼓励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泄情绪,保留对亲人的回忆和亲人留下的纪念品。
亲人的去世会给家庭中的成员带来哀伤,尤其是对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定型,对亲人去世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如果解释不当就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甚至会影响未来的健康成长。
家长害怕孩子心里承受不了可能会有意回避或美化事实但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要脱离事实,否则很难让孩子相信你。你也很难解开孩子心头的疑云反而易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其他想法。
当然对于儿童解释死亡抚慰哀伤不能生硬套用成人的方法,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在使用有关死亡概念及哀伤抚慰技巧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人格及情绪的发展有所调整。
1,对于三岁以下的儿童
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诉他。这个人不见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对孩子说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发生有些人在这些事情中不见了就像家里养的兔子。小狗有一天她消失了不再回到家里来以后也见不到他了。
2,对于3到6岁的儿童一般会明白死亡的后果,家长可以用植物来比喻花草,通常会在春天夏天,称生长,到了秋冬,却会一一的凋谢,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样,会有生长茂盛,及死亡等时期,尽量避免使用恐吓的语句和神情,最好用温和的语调,简单的词语,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形成一种对死亡的理智且平和的态度。因为有时孩子并不是被死亡吓着了而是被成年人对死亡的反应吓着成人要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要表现得比较平静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绝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觉得死是可怕的。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谈论的重点也不应该放在生命是充满美丽的一面而非充满死亡和疾病这样孩子会慢慢了解死亡的意义并能够减少恐惧心理的产生。
3,对于小学生可以讲一些具体的死亡概念家长可以告诉他们这个人死了生命没有了心脏不跳了也不呼吸了鼓励孩子描述自己的感受焦虑以及问题孩子会用简单的词句描述情绪反应例如伤心害怕的。家长不要用惊骇的极端词语,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悲痛为了确保能够理解孩子,你需要认真的倾听,并和孩子建立友情。
4,对于中学生
该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什么是死亡以成人的方式和他们交谈传达你的信息表明你很关心她的感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在亲人去世后出现了一些心理或生理上的不良反应,家长应妥善处理。
1,如果出现哭泣伤心等情绪时千万不要输别哭了哭有什么用等诸如此类的话不要责怪他占时的哭闹而要让孩子适当的发泄或许可以允许一些幼稚的表现接纳他的任何反应。
2,有些年幼的孩子往往会产生归罪于自己的倾向特别是经常受到批评和指责的孩子他们会认为是自己的不乖不懂事做错了事才会是亲人离开了他这是一定要向孩子做出澄清和解释。
3,不要让孩子总是接触关于灾难和伤害的信息,在家里家长最好让孩子有属于自己的生活,如果家庭整天总是处于灾难和死亡的极度伤痛之中。对孩子必然会有影响尤其会让孩子感觉没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丧失对孩子的影响最大。
4,可以用一些具体的行为来缓和孩子内心的伤痛例如和孩子一起种一棵树来表达怀念也可以让孩子画一幅画或者写一封信表达他对亲人的爱和伤痛。此外还要注意孩子,可能会出现一些更小的时候的行为和语言比如吮吸大拇指小题大做抱着大人不放等,要多给孩子一份爱用爱弥补他心中所失去的用爱来消除他心中所恐惧的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可以用团体解压的方式。即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最好是和有同样经历的人在一起共同讨论发生的事通过互相倾听别人的经历来调整自己的想法和情绪。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雨中漫步吧dK
高能答主

2022-09-30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6114
采纳率:96%
帮助的人:230万
展开全部
亲人的去世,会给家庭中的成员带来哀伤,尤其是对孩子。孩子的心智尚未健全,人格尚未定型,对亲人去世的理解与成人不同,如果解释不当,就可能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甚至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健康成长。那么——
  “奶奶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
  5岁的童童从小由奶奶带大,所以与奶奶的感情很深,这次奶奶生病住院,童童一直情绪低落,看着奶奶不会说话,不会自己吃饭,只是不停地输着液体,童童很害怕,问妈妈:“奶奶会不会死?”妈妈告诉他,医生阿姨会有办法给奶奶治好病的,奶奶会慢慢恢复健康。
  可妈妈的这些话并没有消除童童内心的疑问和恐惧,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童童每天晚上都会从梦中惊醒,哭着喊“害怕害怕”,问怎么回事,他却不说,只说害怕。童童变得不像以前那样开朗了,经常会问妈妈:“奶奶死了怎么办,妈妈死了怎么办,我死了怎么办?”
  一次在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老师告诉小朋友“地球绕太阳一圈,大家就会长大一岁”。可童童却躲在墙角哭,老师问他原因,他说:“我不想长大,奶奶长大了会死,我长大也会死的。”老师告诉他:“人长大了不会那么容易死,你看,小动物要长大,小树苗也会长成大树,小孩子总是要长成大人的。但是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小草到冬天就会枯死;冬天树上的树叶是要掉光的。”童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三个星期过去了,童童不太关注奶奶生病这件事了,也不再问有关死亡的事情了。后来奶奶真的去世了,妈妈很伤心,童童却安慰妈妈:“妈妈,别哭了,不用害怕,人死是正常现象。”
  这是金拇指幼儿园孙园园老师亲历的一件事情。后来,童童妈告诉园园老师,她现在跟孩子沟通时都把他当作一个大人来沟通,因为有些事情是瞒不住孩子的。
  园园老师说,如果孩子经历了亲人的死亡事件,作为家长害怕孩子的心理承受不了,可能会有意回避或美化事件,但要遵守一个原则:不要脱离事实,否则很难让孩子相信你,你也很难解开孩子心头的疑云,反而易让孩子产生更多其他的想法。不如正视现实,给孩子以科学合理的解释。
  对儿童解释死亡诚实为上策
  面对死亡,很多父母喜欢用童话故事来掩盖事实,例如,“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了”或“到天堂去了”来替代死亡的说法,父母以为用这种应对方式可以将孩子保护在没有伤痛的世界里,但郑州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许慧认为,这不是一种恰当的做法,因为以后孩子很可能较难以去面对人生的真实一面。而且,时间一久孩子会对死者抱怨:怎么去那么久?当然,更不能把死比喻成“睡觉”,“安安静静地睡着了,睡好久好久永远都不起来”。这样的描述很容易混淆死亡和睡觉这两个事件,可能让孩子害怕睡觉,甚至恐惧一睡就会起不来。
  许慧认为,比较恰当的做法就是自然而亲切地给孩子讲述事实的真相,诚实回答孩子的问题,说出你心里的感受,鼓励孩子朝正确的方向发泄情绪,保留对亲人的回忆和亲人留下的纪念品。
  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解释
  当然,对儿童解释死亡,抚慰哀伤,不能生硬地用成人的方式。各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认知水平有很大差异,在使用有关死亡概念及哀伤抚慰技巧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人格及情绪的发展有所调整。许慧建议:
  (一)对于3岁以下的儿童:最好的方式是告诉他“这个人或动物不见了”,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很难明白什么是死亡。可以用打比方的方式对孩子说,很多很多的事情都会发生,有些人在这些事情中“不见了”,就像家里养的小狗狗、小兔子,有一天它消失了,不再回到家里来,以后也就见不到它了。
  (二)对于3~6岁的儿童:一般会明白死亡的后果,家长可以用植物来做比喻,花草通常会在春天、夏天的时候生长,到了秋冬时却会一一凋谢,所有的生命也是一样,会有生长、茂盛及死亡等时期。应尽量避免使用恐怖的语句和神情,最好用温和的语调、简单的词语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形成一种对“死亡”理智且平和的态度。因为有时孩子并不是被“死亡”吓着了,而是被成年人对“死亡”的反应吓着了。成人要妥善处理自己的情绪,要表现得比较平静、自然,切不可悲痛欲绝,甚至歇斯底里,以免使孩子觉得死是可怕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谈论的重点也应放在生命是充满美丽的一面,而非充满着死亡和疾病。这样,孩子会慢慢了解死亡的意义,并能够减少恐惧心理的产生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