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e or not to be谁说的
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这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哈姆莱特》中主人公哈姆莱特最著名的独白,出现在第三幕第一场,反映了他在重压之下的烦恼与失望、苦闷与彷徨。
这段独白是哈姆雷特王子发现母亲和叔叔害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发现两人早有奸情之后的。此时的他痛苦、疑惑,对人生充满怀疑,觉得人活着没有意义,自杀更好,可又对死亡很恐惧,不知人死后会不会下地狱,又向往着光明美好的生活。所以他非常犹豫,思考着是该存还该灭。这句话的原文语境是:“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Whether 'tis nobler in the mind to suffer .The slings and arrows of outrageous fortune, or to take arms against a sea of troubles, and by opposing end them? ”
“To be, or not to be”翻译的争议较大,除了最常见的上述一种,还有“生存还是死亡”、“活着还是不活”、“反抗还是不反抗”、“采取行动还是不采取行动”、“自杀还是不自杀”等等。但我们都可以体会出主人翁犹豫不决、彷徨阴郁的状态。
哈姆雷特体现了作者人文主义理想的典型形象。剧作通过描写他与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和他在复仇过程中的犹豫、忧伤苦闷及其惨遭失败的悲剧结局,深刻地体现出人文主义者要求冲破封建势力束缚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揭示出英国早期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正是哈姆雷特的这种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他人生悲剧的必然。性格决定命运,哈姆雷特优柔寡断的性格导致他最终落入仇人的布下的圈套,复仇虽如愿以偿,但也葬送了身边美好的人和事,这就是性格的悲剧。而这句经典的独白,就是他性格最好的写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