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 我来答
俊慕若窗绅0v
2022-07-30 · TA获得超过236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833
采纳率:97%
帮助的人:76.3万
展开全部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我们先不说这两个药哪个好。假如你去中药房,问营业员,黄芪与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营业员若说黄芪好或者说西洋参好。那么,这说明,要么是那个营业员不懂中药,要么是那个药房的黄芪或西洋参库存积压量太多。否则,这俩药的孰好孰坏是下不了结论的。它们的可比性很小!因为:

黄芪的性味归经是 味甘,性温,归脾、肺经; 而西洋参的性味归经是 味苦微甘,性凉,归心、肺、肾经

显然,它们在药性上是截然相反的。黄芪是温性;而西洋参是凉性的。 仅这点醒目的差异就能够打消我们把它俩对比的念头了,更何况它们的归经还不同。归经不同至少提示我们的是它们作用病位的侧重点往往会有差异。


一、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

1.补气升阳是指:

食物进入人体,首先被胃磨碎,然后再被脾转化成水谷精气。接着,脾把水谷精气向上运送给心肺,而胃把食物糟粕向下传导给小肠。这个过程就叫脾的升清,胃的泌浊。而若人有脾胃气虚了,那么,脾胃的升清泌浊功能自然减弱, 人就会出现面黄,乏力,气短,食欲差,大便溏稀等症。这时,用黄芪,就有改善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的作用

另外, 黄芪不单有补脾胃气虚之功,还能补脾肺气虚之能 。 在肺收到脾运送过来的水谷精气时,它会把它们与从外界吸入的清气结合成宗气并灌注到心脉中以辅助心来行血。可一旦脾肺之气不足时,脾运送给肺的水谷精气少了,肺吸入清气的能力也弱了,这样推动血脉的宗气必然也不足了。 于是,人又会出现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和半身不遂等症 这时,用黄芪来补充脾肺的气源,进而改善气虚血滞的相关症状

还有,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并且气又能生血,人若气虚,往往又会伴有血虚,从而会有面色微黄,疲倦乏力之态 这时,用黄芪通过补气还能生血

再有, 黄芪能治中气下陷的器官脱垂,如:子宫脱垂,脱肛,阴挺等以及气不摄血地崩漏便血,带下等症


2.益卫固表:

这里的卫指得是 卫气 ”, 表指得是 肌表 ”。 也就是说人体有种气叫卫气,它能护卫肌表,就好像一个卫士在守卫人的肌肤不受“外敌”(外邪)入侵。或者说人体的汗孔这扇“大门”是由卫气把控着的 并且卫气的体内 长官 又是肺。 当卫气“失职”时,汗孔的大门就将失守,从而人就会出现自汗啊,盗汗啊等。这时用黄芪就能起到益卫气而固肌表的作用 。

3.脱毒生肌是指:

疮痈不溃或日久不敛往往是由气血不足所致。因而,用黄芪通过补气生血进而又能解决疮痈脱毒生肌的问题 。

4.利水消肿:有人可能不理解,黄芪归脾肺经,怎么还与利水有关系呢? 其实,通调全身水道的脏器恰恰是肺,肺又被称之为 水之上源 ”。 通常,肺不但能把津液与水谷精微向上宣发布散至皮表周身,还能把水液向下肃降给肾与膀胱。所以在肺气功能正常时,人体的水道也调达。否则,肺气不足,肺的肃降功能失常,人就会出现水液内停的水肿等症, 这时,用黄芪就有利水消肿的作用 。


二、西洋参的功效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1.补气养阴是针对阴虚火旺的咳喘与咳痰并痰中带血,以及热病气阴两伤的烦倦等。

2清热生津是指津液不足的口燥咽干与口渴等。

很显然,西洋参的主要特点是 凉补 。并且它擅长于清热养阴,它的整体功效都是围绕“清热”两字而展开的。

很多朋友就此问过我, 这两味补气的药有什么不同?哪个补气效果更好?黄芪性温

健脾扶正强体质

这2味药虽然都被中医用来补气,但它们补却是不同的脏腑。 黄芪的性质偏温,主要入肺、脾经,所以黄芪所长的是肺气虚和脾气虚。

这2种气虚的典型病症除了疲劳乏力,还有脾肺的特有病症,比如 肺气虚的疲劳易出汗、容易感冒和过敏等, 这在春天最为常见; 脾气虚则主要表现为消化不好, 比如吃点硬的就难受,平时不敢吃生冷的食物等等。 为此,中医常用入脾肺经的黄芪来补益。

黄芪

而且入脾经还是它的优势所在,因为中医认为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 意思是说,所有的脏腑都有赖于脾摄入的营养物质提供能量,脾气的强壮决定了其他脏腑的强壮

反过来, 如果在补肺气的时候兼顾到“后天之本”,那就要比单纯用补肺药的补益效果更好。 所以,此次新冠疫情的中医处方中也用到了黄芪, 为的是通过补气、补益后天之本的方式,提升人体的免疫力。

此外,还有我之前多次说过的中医补肺气名方 玉屏风散”,整个方剂仅有3味药:黄芪、白术和防风,其中黄芪和白术都是入脾经,补脾的, 也是因为补脾相当于在给肺增加“后援”,给身体建立防御外敌的“屏风”,这样补起的肺气,才更有后劲。

西洋参性凉
补气养阴去心火

再来说说西洋参,虽然也是用来补气的药物,但它和黄芪却有所不同,甚至不同于所有的补气药。简单来说,补气药的性质一般是温热的,吃后可能会上火, 但西洋参的性质是偏凉的,根本不存在上火的问题,而且西洋参是所有参类里,唯一一个不上火,甚至还能去火的参类。


西洋参

之所以说它能去火,是因为西洋参入心经, 这就注定了它有其它补气药没有的功效: 清心火。 中医认为夏天是心所主的季节, 夏天最容易上的就是心火,夏天的虚也多是心气虚,这时候用西洋参,可以为你补气的同时清除旺盛的心火。

黄芪、西洋参,你该这么选

既然黄芪和西洋参有寒热的区分,那又该怎么判断自己到底适合用哪味药呢?分辨的方法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通过舌头的情况,来自我判断是哪种气虚:

如果你的舌头胖,有齿痕且颜色较淡, 与此同时很容易疲劳乏力、感冒、过敏,还很怕冷,那么 黄芪 就是适用的补气药; 如果舌头不胖,没有齿痕,而是干瘦且颜色发红的, 且在疲劳的同时还很容易口渴,甚至经常上火, 西洋参 则是适用的补气药。



舌头有齿痕

如果用其中一味药来补气的话, 每天可以用到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或是含在嘴里都可以。对于很多气阴两虚的人,比如经常要讲话的教师, 把西洋参含在嘴里的这种方法,可以明显缓解口干的症状,而且西洋参的成分也可以通过口腔黏膜吸收。

黄芪和西洋参是最常用的两种中药,甚至可以说是现在最常见的两种相关中药保健品的原料。

我们科普医学常识,更是告诉大家一个大的观点,大的原则,大的选择,大的抉择,而并非具体到能看病,能选择具体的药物。

医学生上学都得上5-10年,毕业后都不会看病,还得实习,还得跟着老师摸爬滚打,您想想您能随随便便看到一篇文章,就能看病,就能选择药物了?

除非您是学医的天才,可是学医的天才谁还会看医学科普的文章?

所以,我们不能看几篇文章就去选择药物,而且要从文章中领会: 健康 生活,预防疾病,面对疾病要选择正确的医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样我们才能减少上当受骗,才能少走弯路。

书归正传,我们还是简单介绍一下黄芪和西洋参的区别,近年来黄芪的保健品和西洋参的保健品不少,很多人不知如何选择,或者说很多人送礼都不知如何选择,那么西洋参和黄芪有什么区别呢?

一、中药黄芪和西洋参

黄芪能补气固表,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气虚水肿,血虚痿黄。黄芪能用于补气,治疗气虚乏力;还能用于中气不足,长时间泄泻脱肛,或者血虚等等相关症候。主要补肺气、脾虚、中气不足等等补气。

西洋参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补气养阴,用于气虚阴亏,虚热烦倦,肺虚久嗽等症候。

如果大家对西洋参的补气之效,不是很明白,我们看看《医学衷中参西录》:西洋参,性凉而补,凡欲用人参而不受人参之温补者,皆可以此代之。

也就是说西洋参是补气的话,主要用于如果使用人参过于温补而不能耐受,可用西洋参代替,因为西洋参偏凉。

二、现代药物研究

黄芪含有黄芪甲苷,黄芪甲苷具有免疫调节、缺血保护、心脏保护、抗炎、抗病毒的功效。有研究显示黄芪甲苷能缓解心肌缺血;逆转心室肥厚,改善心肌重构;减轻心肌组织的纤维化。

西洋参含有西洋参皂甙,西洋参皂甙有抗疲劳作用,保护心血管系统、提高免疫力、促进血液活力、治疗糖尿病等等作用。

但是当然这些研究只仅仅是研究,甚至更多是理论研究,和动物实验,真正要用到人体上,还需要更多的证据。而且本身黄芪含有黄芪甲苷,西洋参含有西洋参皂甙,上述作用并非黄芪和西洋参的作用,而是提取物的作用,并不能混为一谈。

三、中药就得用在刀刃上

中药要用在刀刃上,啥意思呢?中药真的好处用在于遇到一个好中医,而并不是好中药,就能治好病。只有中药在好中医大夫手中,经过辨证论治后,才能认清疾病,认清症候,认清这个病这个症候,能不能使用这个中药。更何况中医药的另一大特点是方剂,而不是单味中药,绝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中药很难治病,都必须君臣佐使配合以后,形成系统的方剂,才能真正的治病。

所以,中药要找中医大夫开,而不是自己判断,自己选择。

总之,中医药是我们的瑰宝,但我们必须继承才能发扬,不能浮夸,不能吹牛,必须实事求是,这样才能久远,才能继续为老百姓造福。

如果有人想着眼前利益,夸大其词,一锤子买卖,那么只能早早葬送自己!

黄芪和西洋参究竟哪个补气效果好, 我认为,具体要看个人病症,只有对症了,才是最好。 那么,黄芪和西洋参各自对应什么样的症状呢?

黄芪和西洋参都是常见的中药,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作补气、调节免疫力使用。虽然效果差不多,但是黄芪和西洋参毕竟是两个不同的物种,其对症的主要范围也有所不同。


黄芪:

如今,随着人们的 养生 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烈,黄芪之类的中草药受到越来越多人的了解和欢迎,也被经常性用作泡水喝、制作菜肴的配料、用作 养生 保健补气的保健品等。黄芪性温,味甘,在中医辨证论治里,主要用作调节免疫力、抗衰、利尿、降压保肝等用途。其补气,主要是针对脾虚、气虚。所谓脾虚、气虚,主要表现就是咳嗽,总觉得有痰却咳不出来,气短,稍微活动之后就感觉上气不接下气,困乏,全身无力,整个人没有精神,胃口不受影响,这就是脾虚气虚的基本表现。如果符合以上特征,那么可以适用于黄芪补气。

但是有些人是不能用黄芪的。因为黄芪性温,可能会导致体表痈疖经久不愈,甚至更加旺盛。 因此体内热毒尚盛者、表实邪盛,气滞湿阻,食积停滞,痈疽初起者均不宜用黄芪。

西洋参:

西洋参的名气可能要比黄芪更大。电视上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西洋参保健品。西洋参别名洋参、花旗参等,它和黄芪的作用类似,但是最大的区别特点就是性凉。别看这个小小的区别,其对应的主要作用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洋参很大的一个作用和黄芪的区别就是不仅仅简单的补气,还能够清热生津,这一点就是黄芪达不到的效果。另外, 西洋参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喉干。益肺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治肺虚久嗽,失血,咽干口渴,虚热烦倦。有这些临床症状表现的朋友,可以考虑用西洋参进行食补、药补。


那么,每一种药品都有其相对的禁忌症, 西洋参因为性凉,如果身体有热症,比如口干烦躁、手心发热、脸色发红、身体经常疲乏无力,使用西洋参类补品可以达到调养的目的。反之,若咳嗽有痰、口水多或有水肿等状态时,就应避免服用西洋参,否则就会加重病情。另外,"非虚勿补"。如果身体并无不适,不宜经常服用西洋参含片。 虽然西洋参是一个补气的好东西,但是不是人人都适用,因此用之前应该是在中医的严格辨证论治后进行规范食用。

中药是我国独有且运用的 历史 各方面都是比较成熟有经验的瑰宝,作为现代医学背景下,在各种进口药物和西药的大环境下,中医药的发展受到了很多阻力,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后代一定不能抛弃,正确运用中医药技术,是我们现代医学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综上所述,不管是黄芪还好,还是西洋参,其最重要的不是谁的补气效果好,而是要正确对症运用,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文献参考:《医学入门·本草》。

在中药学上,黄芪和西洋参都属于补气药这一大类,但是黄芪侧重于补气健脾,西洋参侧重于补气养阴。各有所长,不能一概而论谁的补气效果好,要看具体情况针对的是什么样的患者,再考虑使用黄芪还是西洋参。

一、黄芪偏温,西洋参偏凉

从药性上也可以看出来,黄芪微温,归脾肺经,能够补脾肺之气,升阳举陷,益卫固表,擅长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另外还有利尿消肿、脱毒生肌的作用,可用于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而西洋参药性凉,归肺、心、肾、脾经。可用于气阴两伤证、肺气虚及肺阴虚证。另外西洋参还能清热生津,可用于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二、黄芪擅长补脾肺之气

黄芪,擅长入脾胃,为补中益气的要药,对于脾气虚弱,经常感到疲倦没有力气、不想吃饭、大便还稀的人,是可以单用黄芪来熬膏服用的。也可以加上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的中药,效果会更好。我们知道,中医上讲脾主运化,对于脾虚导致的水湿停运者,如出现浮肿尿少,用黄芪能够补脾益气、利尿消肿,标本兼治,也是治疗气虚水肿的要药。对于脾虚不能统血所导致的失血证,黄芪也能够补气摄血。同时对于脾虚不能够生成和和向全身输送津液,而导致的口渴,黄芪也能够补气生津而有止渴的功效,如糖尿病引起的口渴等。

此外,黄芪还能够补肺气,对于肺气虚弱,经常咳喘,吸气和呼气困难、疲倦无力的人也是适合的。同时脾肺气虚,往往卫气不固,对于经常出虚汗的人,黄芪也能够起到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的作用。因为黄芪补气的作用,还能够托毒生肌,对于疮疡中期,正气虚弱而毒邪旺盛,不能够托毒外达,难溃难腐的人,可以用黄芪补气生血、扶助正气、使脓毒更容易排出体外。另外,对于痹症、中风后遗症,因为气虚而导致血液凝滞,筋脉失养,表现为肌肤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也可以用黄芪补气活血,改善症状。

三、西洋参擅长补元气和肺气

西洋参,能够补充元气,但是作用比人参弱,因其药性偏凉,能清热养阴生津。适用于热病、或者是大汗、大泻、大失血等引起的元气和津液大伤,所引起的神疲乏力、气短、脉搏微弱、心烦口渴、容易出汗且粘连、尿少且黄、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症状的对症治疗。

西洋参能够补肺气,养肺阴,清肺火,比如说对于肺热耗伤脏腑津液引起的咳嗽、痰少、气短、喘促、痰中带血等症状,用西洋参就是适合的。另外,西洋参也能够补心气和脾气,养心阴,滋脾阴,对于气阴两虚引起的心率快,心绞痛,失眠多梦,消化不好等症状也是可以的。总的来说,西洋参擅长补脾肺之气,兼有养阴生津的作用。

四、现代药理作用比较

黄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能够促进机体代谢,兴奋呼吸,抗缺氧,抗疲劳,增加血液中和肝脏中蛋白质的合成,保护肝脏,改善贫血,增加机体细胞数量,延长细胞寿命,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协同作用,增加抗病能力,能够轻度抑制多种流感病毒,也有较广的抗菌作用,也能抗辐射。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够消除肾炎等引起的尿蛋白。对于血糖,能够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预防心衰,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血管系统。也能够扩张周围血管,降低血压。降低血小板聚集,降血脂,预防血栓形成。

西洋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对大脑有镇静作用,能够中度兴奋生命中枢,抗休克。还能够抗缺氧、抗疲劳、抗应激、抗惊厥、抗利尿。也能够抗心肌缺血、抗心肌氧化、增加心肌收缩力、抗心律失常。同时也有降血糖作用。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更好,这个书上也没有明确的说,个人感觉应该黄芪的补气力度大一些,至于哪个补气效果好,看你的情况更适合哪个,哪个就效果更好。

黄芪和西洋参虽然都能补气,但是二者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黄芪是温性的,归肺脾二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脱毒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而西洋参是凉性的,归心肺肾经,可以补气养阴、生津止渴。

这也就是说, 西洋参入心肺肾三焦,可以补人体元气,补益之力很强,不过升浮之力微弱。而 黄芪走卫分,可以补卫气固表,补益之力相对弱,而升浮之力相对强。

它们二者功效的不同导致它们的适用人群不同, 黄芪可以补益脾肺、固表,适合平时气虚乏力、饮食不佳、气虚汗多以及由于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导致的水肿、泄泻,脾虚不能固摄血液所导致的容易鼻子出血、便血、月经出血量多等人群服用。

西洋参味苦、微甘,性凉,可以补气养阴、生津止渴,适合那些身体虚弱、精神不佳、容易口干口渴,而又服补品经常上火的人服用。

生活道公益 健康 认为,黄芪和西洋参都属于中药补虚药中,补气药的范畴,两者都有补气的作用。不过相对来说,黄芪的补气作用要强些,主要还是看怎样补气,补什么器官的气了。

应该说,黄芪微温,归经是脾和肺,就说黄芪在补脾气不足,肺气不足上效果更好些。就说出现了少气乏力,少气懒言,动则尤甚时候,以及出现了咳嗽气短,大便溏等情形时候,可能用点黄芪补气效果更好些。黄芪还能升阳举陷,就说气虚严重到气陷时候食用,所以单纯补气上,一定比西洋参作用强些的。

西洋参主要是微苦、凉,药性偏寒凉,归肺、脾、心、肾经,主要是补气养阴,还有一定的清热作用,不起作用没有黄芪效果好的。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气血密切相关,气能生血。所以,我们说如果一个人气血不足时,就可以通过用补气血的药物来治疗,达到不治而治的目的。而中药学研究发现,有很多中药都有补气的作用,比如黄芪、人参、党参、西洋参、太子参、白术等。

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

从中医理论上讲,虽然同属于补气血的药物,但是不同药物的归经不同,补益对象也有所侧重。目前来看,对于单纯性血虚气虚,哪一种药物的补气生血能力更强,没有明确的定论,不过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如何选药还是因人而异。

首先,中医理论中的黄芪和西洋参。

中医学中的“气”具有多重含义,依据气的生成、分布和功能等,可将其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和脏腑经络之气。中医所讲的补气,也可以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证临床表现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补气法,如补肺气、补脾气、补心气、补肾气等。其中,肺主气,主一身五脏六腑之气;脾气健运,气血得以化生,故气虚多与肺、脾二脏相关。

临床对于气血不足者,一般并非单一用黄芪或西洋参,而是采用中药方剂,如补肺汤、补中益气汤、肾气丸、四君子汤等等,这些方剂中主要的成分就是党参、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等补气的成分。

至于黄芪和西洋参,根据相关中药典籍记载如下。

①黄芪:《本草汇言》记载,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之药也。 《本草逢原》记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另外还有对黄芪的相关论述,黄芪专补气,其功用甚多,而其独效者,尤在补血。夫黄芪乃补气之圣药,如何补血独效。诸如此类的记载都说明,黄芪是补气血的优品。

②西洋参:《本草从新》记载西洋参,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 虚而有火者相宜。《本草求原》记载,清肺肾,凉心脾以降火,消暑。功能主治为补气养阴,清热生津。

由此可见,虽然两者都是补气药,但黄芪重在补气固表,用于气虚乏力,而西洋参重在补气养阴,用于气虚阴亏。所以,两类药材的适用人群还是也有区别的,从中医辨证施治的角度讲,还需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不可擅自用药。

其次,西医理论中的黄芪和西洋参。

根据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发现,黄芪和西洋参均有明显升高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量的作用,所以证实补气药具有生血作用,并且可能与血清一氧化氮有关。

对于久病、大病初愈、经常感觉神疲乏力等患者,选择黄芪可以帮助恢复体力,增强抵抗力;对于容易上火,口干舌燥等患者,则建议选择西洋参,帮助降火、补虚。

我是王药师,致力于用朴实无华的文字解释复杂难懂的疾病知识,帮助您管理好自己的身体。您的点赞就是我最大的动力!另外,如果您的家人也存在相关的困扰,请把这篇文章转给他们吧!

黄芪和西洋参均为补益药中的补气药,但二者功效和临床应用各有特色和不同。对于这两味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明确各自的功效特点,发挥各自特色,用得恰当,而不是简单地纵向比较谁的补气效果更好。

黄芪味甘,性微温,为一味固表的补药,故表证未解者不宜用,以免闭门留寇;此外,阴虚内热、湿热炽盛的人群亦不宜用黄芪。黄芪擅长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可用于中气不足、表虚自汗;能补升举阳气,用于中气下陷、久泻脱肛;能利水消肿,用于气虚水肿;能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陷之脓久溃不敛;又补气生血,用于气血亏虚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发挥此功能时常常会与当归同用;还能补气摄血,用于气虚不能摄血的崩漏、便血;亦可补气通痹,用于气虚血滞的痹痛、麻木或半身不遂;又能补气生津,用于气虚津亏的消渴证。

西洋参甘、微苦,性寒凉,故中焦虚寒者不宜用。西洋参擅长补气养阴、清热生津,主要用于阴虚火旺之咳喘血证、虚热烦倦,以及阴津不足之口燥咽干。

补气是个很大的类别,功效和临床应用有很多学问,并不是纵向比较那么简单,一定要学会区别,用在合适的地方,千万不可滥用。

我们都知道黄芪和西洋参都具有补气的效果,而在我们广东,这两种都是药食同源的中药,除了可以用来开方治病外,还可以用来煲汤,比如黄芪老鸡汤、西洋参乌鸡汤等,通过饮汤也可以达到补气的效果。那么这两种中药到底哪种补气效果好呢?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



要想知道黄芪和西洋参哪个补气效果好,我们就先要知道黄芪与西洋参各自的功效,才能知道到底哪个补气的效果好,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它们各自的功效。

1、黄芪

黄芪作为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多见的,它并不属于一种名贵药材,平常老百姓也经常可以用到。



对于黄芪的功效,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黄芪的补气作用,特别是身体虚弱或者大病初愈时,往往都会用黄芪来补气补虚。《中药大辞典》记载,黄芪性温,味甘,功能补气固表,托毒排脓,利尿,生肌。主治气虚乏力,久泻脱肛,自汗,水肿,子宫脱垂,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疮口久不愈合等症。

2、西洋参

西洋参作为一种参,是一种外来物,原本并不是产自我国,是从海外引进的品种,所以叫西洋参。它同样也具有补气的作用,当有阴亏,内热,咽干咳嗽痰血时,往往通过西洋参来生津除热。《中国药典》记载,西洋参性甘、微苦,凉。功能补气养阴,清热生津。用于气虚阴亏,内热,咳喘痰血,虚热烦倦,消渴,口燥咽干。



由以上记载我们可以知道,黄芪和西洋参都有补气的作用,但是两者的补气作用也是有所不同的。黄芪性温,不燥不寒,补气比较平和,善补虚、治虚汗等,特别对于大病初愈的病人,黄芪的补气补虚作用是很好的;而西洋参性味苦、凉,补气的同时可以清热生津、退热,对于一些胃寒的人是不适宜用西洋参来补气的。

作者寄语:很高兴为大家科普 健康 的相关知识,我是左撇子说医,每天用简单的语言为你科普专业的医学知识,码字不易,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就帮我点个赞!如仍有疑问,可以评论区留言,欢迎大家关注、转发,谢谢大家支持!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