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科学家有科学精神 要事例!谢谢!!
3个回答
2012-04-18
展开全部
伽利略 发现自然的节奏规律
精神:热爱科学 不迷信权威
精神:热爱科学 不迷信权威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展开全部
科学精神使人类精神中不朽的旋律。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无论是西方近代的文艺复兴,还是中国现代的五四运动,都充分展示了这种可贵的精神极其巨大作用。在即将迈入21世纪之际,国人又发出了对科学精神的强烈呼唤。当人们争相把科学精神奉为一种崇高之回时,却又不同程度地缺乏对科学精神的清晰认识和全面把握,从而缺乏对科学回精神追求的理性自觉。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现代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对科学精神赋予了哪些新的内涵?科学精神的培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有何重要意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科学精神是与科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科学既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各个领域事物的具体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又是探索世界奥秘和追求真理的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科学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科学精神、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科学认识的物质手段、科学成果等诸环节或方面。科学精神不同于具体的科学知识,前者是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条件,以及凝结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科学精神也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前者属于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原则或探求真理的精神境界。科学精神是科学认识活动主体的内在的精神要素,它受制于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换言之,人们在科学认识中所必需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由科学认识的主体与客体的内在联系决定的,是由探索和追求真理这一活动的性质决定的。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 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 追求真理,必须首先坚持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经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认识知识,更要信赖真理”看作是“人性中最高上的美德”。工人出身的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球到宇宙飞船,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得慢慢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科学的发展得益于辩证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康德的“星云假说”,指出它在近代形而上学的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观被形而上学所笼罩,天体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而且天体的诞生及运行被解释为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康德将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入自然科学,第一次用天体内部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来解释天体的发生和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描绘了宇宙的图景,否定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力。这种辩证的自然观对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新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追求真理之路布满荆棘,科学精神同时意味着勇敢的献身精神。马克思曾经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献身精神:“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并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 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 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人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即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人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得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是对似是而非的论调的怀疑。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正如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辩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当然,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建设性与批评性的统一。
□ 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 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十分推崇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与发展的规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无论是求实还是创新,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科学精神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实践精神要求尊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以实践为科学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离开了实践,就既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 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
□ 对科学精神的传统理解存在两方面的偏颇。其一,仅仅从功利的意义上来理解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归结为工具理性。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沉溺在对经济效益的极度追求中,科学精神一度被演化为与自然绝对对立的力量,科学理性被理解为无限制地攫取和破坏自然的工具。人类为这种被扭曲的“科学精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二,仅仅从自然科学的观念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忽视了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来把握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理解为单纯追求精确性与物的客观性,漠视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导致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或者把人文精神排除在科学精神之外。科学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理解它。现代社会实践要求人们反思以往对科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的作用,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及相互渗透,也促使人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拓宽了科学精神的内涵,赋予科学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克服传统视野的狭隘性,在自然与社会、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中来把握科学精神。科学与价值固然存在着矛盾,而现代科学精神则要求力图自觉克服这种矛盾。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这些告诫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科学精神应该包含正确的价值取向或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观念。摈弃人文精神,见物不见人,脱离人和社会发展来孤立地理解科学理性,这绝不是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比较忽视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教育,这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起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人们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 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 追求真理,必须首先坚持认识的客观性。这一特征与唯物主义精神是一致的。英国近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培根曾经就把“要追求真理,要认识知识,更要信赖真理”看作是“人性中最高上的美德”。工人出身的德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狄慈根指出:“科学就是通过现象以寻求真实的东西,寻求事物的本质”。科学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承认对象的客观实在性,避免主观任性,是科学认识的前提。正是由于具有渴求和崇尚真理这一特质,科学精神导致了科学的昌盛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从蒸汽机到电动机,从热气球到宇宙飞船,从钻木取火到使用核动力。。。。人类从愚昧野蛮走向光辉灿烂的文明世界得慢慢征程始终贯穿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要求辩证地思考一切。联系与发展是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也必然具有辩证的性质。科学精神容不得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科学的发展得益于辩证的科学精神。恩格斯曾经高度评价过康德的“星云假说”,指出它在近代形而上学的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17,18世纪欧洲的自然观被形而上学所笼罩,天体被认为是永恒不变的,而且天体的诞生及运行被解释为上帝之手的“第一次推动。”康德将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入自然科学,第一次用天体内部的吸引和排斥的矛盾来解释天体的发生和发展,用辩证的观点描绘了宇宙的图景,否定了牛顿的第一推动力。这种辩证的自然观对19世纪下半叶物理、化学、生物学的新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追求真理之路布满荆棘,科学精神同时意味着勇敢的献身精神。马克思曾经借用但丁的诗句来说明这种献身精神:“在科学的人口处,正像在地狱的人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马克思非常崇拜古希腊神话中勇敢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的献身精神,并在探索科学的人生道路上实践了这种精神。
□ 崇尚理性思考,敢于批评,是科学精神的突出特点
□ 科学认识的过程和对象十分复杂,单凭直观、感觉是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人们必须仰仗理性思维才能超越此岸世界并最终达到彼岸世界。提倡科学的理性,就是反对盲从和迷信。崇尚理性思考,绝非简单拒绝或否认人们的非理性的精神世界。人们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即不仅追求理性和真,而且追求情感、信仰,追求美和善、意义和价值。但是,如果失却了健全理性的导引或调节,人们就容易迷失方向,就会陷人迷茫,就会产生思想和行动的盲目性、自发性。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尊重客观规律,探索客观规律,并把对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合理怀疑是科学理性的天性。在科学理性面前,不存在终极真理,不存在认识上的独断和绝对“权威”。马克思在其女儿要求他填写得一份调查表中,把“怀疑一切”作为自己最喜爱的座右铭。这种怀疑,绝不是怀疑主义意义上的怀疑,而是对掩盖事物真相的假象的怀疑,是对似是而非的论调的怀疑。怀疑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的过程。怀疑精神是破除轻信和迷信,冲破旧传统观念束缚的一把利剑。缺乏怀疑精神,容易导致盲目轻信。正如古人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怀疑精神是批判精神的前导,批判精神是怀疑精神的延伸。没有合理的怀疑,就没有科学的批判;而没有科学的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建树。新思想是在对旧思想的否定中诞生的,真理是在同谬误的斗争中发展的。没有哥白尼对托勒密“地心说”的怀疑和批判,就没有“日心说”的创立;没有对“物种不辩论”的怀疑和否定,就不可能有达尔文进化论的创立;没有对牛顿经典物理学的绝对时空观的怀疑和超越,就不可能有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出现。当然,科学的批判精神并不是形而上学的绝对否定。而是辩证的扬弃。科学精神体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建设性与批评性的统一。
□ 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要求
□ 如果说求实精神深刻反映了人们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与尊重,那么创新精神则充分体现了人类特有的主观能动性。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不是要人们墨守成规。科学精神倡导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鼓励人们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前提下,敢于“标新立异”。创新思维离不开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往往要比缺乏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但是,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爱因斯坦十分推崇创造性思维特别是想象力,他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新精神反映了科学认识与发展的规律。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正因为有了科学的创新精神,人类才得以不断进步,社会历史长河才得以生生不息。无论是求实还是创新,都必须以实践为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践是科学精神的根本,科学精神深深植根于实践之中。实践精神要求尊重实践并积极参与实践,以实践为科学认识的来源、动力、标准和最终目的。离开了实践,就既不能发现真理,也不能发展真理,科学精神也就无从谈起。
□ 科学精神渗透着人文精神,包含着价值目标
□ 对科学精神的传统理解存在两方面的偏颇。其一,仅仅从功利的意义上来理解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归结为工具理性。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人们沉溺在对经济效益的极度追求中,科学精神一度被演化为与自然绝对对立的力量,科学理性被理解为无限制地攫取和破坏自然的工具。人类为这种被扭曲的“科学精神”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二,仅仅从自然科学的观念出发来理解科学精神,忽视了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角度来把握科学精神,把科学精神理解为单纯追求精确性与物的客观性,漠视人的存在与发展,从而导致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对立起来,或者把人文精神排除在科学精神之外。科学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理解它。现代社会实践要求人们反思以往对科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的作用,要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同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及相互渗透,也促使人们对科学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拓宽了科学精神的内涵,赋予科学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我们应该克服传统视野的狭隘性,在自然与社会、科学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中来把握科学精神。科学与价值固然存在着矛盾,而现代科学精神则要求力图自觉克服这种矛盾。爱因斯坦曾深刻地指出:“我们时代为其在人的理智发展中所取得的进步而自豪。---当然,我们一定要注意,切不可把理智奉为我们的上帝;它固然有强有力的身躯,但却没有人性。……理智对于方法和工具具有敏锐的眼光,但对于目的和价值却是盲目的。”“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关心怎样组织人的劳动和产品分配这样一些未解决的重大问题,用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这些告诫给予我们以深刻的启示:科学精神应该包含正确的价值取向或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一致的观念。摈弃人文精神,见物不见人,脱离人和社会发展来孤立地理解科学理性,这绝不是科学精神的要求。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长期以来,我们在国民素质教育中,在科学文化教育方面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比较忽视科学精神的宣传与教育,这与现代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起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人们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评论
收起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广告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