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

请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1.使用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名称和时间;2.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分析上述货币政策的效... 请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和中国的货币政策进行对比分析。具体分析内容包括:

1.使用的各项货币政策工具——名称和时间;

2.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分析上述货币政策的效果是否达到政策制定者的预期,为什么?
展开
 我来答
家家丰收乐
2012-05-04 · TA获得超过2597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986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92万
展开全部
“斯人已去,遗害犹在”,这个词用在格林斯潘身上,绝对不是什么恭维。当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用这个词对格林斯潘下结论时,格林斯潘不仅仅是他语境中的标靶: “格林斯潘鼓励非固定利率贷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十年间如果选择了非固定利率贷款,就能节省很多钱。他似乎认为美国经济只要有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可是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这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当肆虐美国数日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时,格林斯潘似乎也不甘寂寞。媒体报道说他曾公开表示,“假如他还在位的话,到现在应该已经调降联邦储备金基准利率了”。尽管之后他委托发言人否认说过这样的话,但围绕他的质疑仍不绝于媒体。 引退幕后不满两年,这位年届81岁高龄的老人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0-2005:备受争议的五年 按照中国的说法,格林斯潘的这种“作风”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但在格林斯潘的决策业绩中,真正引起较大争议的阶段是2000年以来的大约五年时间。 美国前国会联席经济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韦斯伯里对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期间所作出的某些政策虽然有不同看法,但他依然认为格林斯潘的正确决策要多于错误决策:“决定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确的,如果说可以争论的话,我认为,也只是在最近四五年间的一些决定值得讨论。” 这五年是美国经济的多事之秋。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兴起的互联网经济推动股市强劲上涨。2000年年初各大市场指数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道指突破11000点,纳指突破5000点,但随后急速溃退,并于2001年把经济拖入衰退。 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个阶段,美联储先是连续加息,后是快速降息,直到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过去近50年来的最低点1%。从2004年6月开始,利率随着经济复苏的稳定而开始回升。到目前为止,通过 13次加息,联邦短期贷款利率已经回升到4.25%。 对于这一段美联储的政策表现,许多经济学家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在股市泡沫扩大的时候,美联储多次加息遏制泡沫的增长,避免了更大的经济灾难;在经济进入衰退之后,格林斯潘采取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复苏势头逐步稳定之后,他又采取稳步加息的策略,稳步减弱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从而既保证了经济增长,又抑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还有一派的经济学家完全不同意这种评价。他们认为,从2000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大起大落,到后来的由利率过低而催发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美国货币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安娜·施瓦茨女士就认为,在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期间,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在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她说:“注意一下美联储在2000年的表现,把它跟2001年到2005年之间的工作方法对比一下。由于担心千年虫会广泛造成电脑问题,美联储采取措施往金融系统注入了大量的储备金。后来,电脑问题没有发生。于是从2000年初开始,美联储迅速把投放的联邦储备金收回。2001年,美联储又认为经济会出现震荡,为了防范,采取了低利率政策。这些震荡包括,3月开始的经济衰退和9月出现的恐怖袭击以及公司财务丑闻、就业增长疲软和汽油价格上涨。每发生一次震荡,美联储都担心这个震荡会引发金融危机,但结果却没有。” 施瓦茨指出,在2003年7月开始到2004年6月的经济增长过程中,美联储不恰当地把联邦短期贷款利率保持在1%的水平,随后缓慢地每次加息25个基点,直到2006年8月把利率提升到5.25%。她认为,长期的低利率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三大负面影响。一是扭曲了信贷市场和房贷市场,二是减少了居民储蓄,三是加剧了美元的贬值。 不适当的低利率所造成的危害还不止于此。施瓦茨认为,造成美国经济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储蓄率太低,消费支出太高,这一问题所引起的直接结果是美国经常账赤字在最近几年快速增加,今年已经高达8000亿美元。她说,庞大的赤字需要有大量外国资本的弥补,结果是美国的资本账户顺差大幅度增长,加剧了经济失衡的风险。一旦有个风吹草动,引起外资撤离,美国就难免陷入一场金融危机。 在格林斯潘任内长达18年时间,美国经济不仅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且通胀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为此,许多媒体和专家都把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归功于格林斯潘细微高超的调控手法。 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经济学教授查尔斯·普罗塞就认为,通货膨胀长期得到抑制的确是格林斯潘的一个主要功绩,“沃尔克(格林斯潘前任)任内把通胀率从12%以上降低到3%,格林斯潘把这个势头延续了下来,使美国经济的低通胀状况稳定了下来,这可能是他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 在1996年至1999年之间,华尔街股市持续攀高,经济学界开始向美联储发出加息以避免经济泡沫化的呼声,向来打击通胀毫不手软的格林斯潘此时却从“鹰派”转为“鸽派”,拒绝作出回应。 他坚持美国经济已出现结构性变化,信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增长将抵销通胀压力,他不顾美联储以及国会保守人士的冷嘲热讽,坚持推行原定政策,而事后证明,他对美国生产力增长的预测确实正确无误,实现了美国经济史上最长的一次增长扩张期。 同时,格林斯潘首创的超低失业率新标准,为美国中低阶层以及数百万穷人和移民创造了巨额财富。 根据著名的低失业率必然导致通货膨胀上升的“菲利普曲线”论点,多年来,经济专家们坚信,为控制通货膨胀,失业率不可低于6%。而在格林斯潘经济时代,失业率跌破4%的低位,通货膨胀却全然不见。 也因为如此,格林斯潘开始逐渐被市场神化。《新共和》周刊在1998年刊登了一则新闻,指纽约一些股票交易员在办公室里膜拜格林斯潘的图像,以企求买卖股票的灵感。这则报道虽然事后证明是子虚乌有,但它在刊登前后没有引起人们怀疑,足以证明格林斯潘神话的深入人心。 在当时的一些人眼中,布什和戈尔在美国总统大选中争得惊心动魄,却无法唤起美国人的政治热情,也和格林斯潘不无关系──反正无论是谁当选,美联储主席还是格林斯潘。  年薪13.67万美元不炒股 格林斯潘一言可以左右股市,自己反而为了避嫌而不买股票。根据他2005年向美国政府申报的1999年个人资产报告,他的财产多投资在美国政府短期债券上。 根据美联储网站提供的资料,格林斯潘在1999年的个人资产介于340万美元至 700万美元之间(约2400万元至5000万元人民币),和1998年的250万美元至640万美元的数字比较,相信增长达双位数(格林斯潘填写的财产申报表格并不要求他透露个人资产的确切数字)。   不畏政治压力 维护独立性 纵观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主席14年来的表现,这是不难理解的。他在1987年8月从沃尔克手中接过美联储主席的棒子,同年10月华尔街股市突然崩溃,道琼斯工商指数猛跌508点。 格林斯潘当时立即向市场保证,美联储将尽一切努力确保资金继续正常流通,及时稳定了市场情绪,避免1929年股灾引发经济危机的局面重演。 在老布什执政期间,他坚持推行高利率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老布什在1992年总统大选落败后,公开批评同为共和党人的格林斯潘是他寻求连任失败的罪魁祸首,但格林斯潘不顾政治压力维护美联储的独立性,却得到了市场的赞扬。 作为宣扬保守派经济理论的小说家兰德的门生,格林斯潘主导下的美国货币政策,反映的却是不受意识形态或学术理论拘束的务实和灵活。 《华尔街日报》把格林斯潘的工作方法概括为“分析和本能的特殊结合”。 《纽约时报》的报道则说,格林斯潘讨厌教条,怀疑经济模式。“如果格林斯潘要代表什么的话,那就是灵活性和摆脱教条的自由。”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臻众投资管理
2024-09-30 广告
境外企业投资备案,通常被称为境外投资备案(ODI),是指国家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通过新设、并购及其他方式在境外拥有非金融企业或取得既有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经营管理权及其他权益的行为。这一备案过程是为了确保企业在政策指... 点击进入详情页
本回答由臻众投资管理提供
百度网友909bdfb
2012-05-04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624
展开全部
“斯人已去,遗害犹在”,这个词用在格林斯潘身上,绝对不是什么恭维。当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用这个词对格林斯潘下结论时,格林斯潘不仅仅是他语境中的标靶: “格林斯潘鼓励非固定利率贷款,认为美国人在过去十年间如果选择了非固定利率贷款,就能节省很多钱。他似乎认为美国经济只要有他掌舵就能一直欣欣向荣。可是经济增长总有难以维持的一天,这其实只是时间问题。” 当肆虐美国数日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时,格林斯潘似乎也不甘寂寞。媒体报道说他曾公开表示,“假如他还在位的话,到现在应该已经调降联邦储备金基准利率了”。尽管之后他委托发言人否认说过这样的话,但围绕他的质疑仍不绝于媒体。 引退幕后不满两年,这位年届81岁高龄的老人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2000-2005:备受争议的五年 按照中国的说法,格林斯潘的这种“作风”就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但在格林斯潘的决策业绩中,真正引起较大争议的阶段是2000年以来的大约五年时间。 美国前国会联席经济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韦斯伯里对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期间所作出的某些政策虽然有不同看法,但他依然认为格林斯潘的正确决策要多于错误决策:“决定不可能每一个都是正确的,如果说可以争论的话,我认为,也只是在最近四五年间的一些决定值得讨论。” 这五年是美国经济的多事之秋。上世纪90年代下半期兴起的互联网经济推动股市强劲上涨。2000年年初各大市场指数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道指突破11000点,纳指突破5000点,但随后急速溃退,并于2001年把经济拖入衰退。 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更是雪上加霜。在这个阶段,美联储先是连续加息,后是快速降息,直到联邦基准利率降低到过去近50年来的最低点1%。从2004年6月开始,利率随着经济复苏的稳定而开始回升。到目前为止,通过 13次加息,联邦短期贷款利率已经回升到4.25%。 对于这一段美联储的政策表现,许多经济学家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在股市泡沫扩大的时候,美联储多次加息遏制泡沫的增长,避免了更大的经济灾难;在经济进入衰退之后,格林斯潘采取的刺激性货币政策,对促进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复苏势头逐步稳定之后,他又采取稳步加息的策略,稳步减弱货币政策的刺激作用,从而既保证了经济增长,又抑制了通货膨胀。 但是,还有一派的经济学家完全不同意这种评价。他们认为,从2000年前后发生的经济大起大落,到后来的由利率过低而催发的房地产泡沫,主要是格林斯潘的决策失误造成的。 美国货币经济学界德高望重的安娜·施瓦茨女士就认为,在格林斯潘主持美联储期间,特别是在2000年到2005年之间所采取的货币政策在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