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烦恼,但又没法解决,该怎么办呢?

 我来答
百度网友917becc
2012-06-01 · 超过30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5
采纳率:0%
帮助的人:27.3万
展开全部
生活中中的困难和挫折永远是数不清的,他们就像约好了一样,前赴后继。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有些问题确实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那么,尽力把自己能处理的问题解决掉就好,至少这样就不会有遗憾。至于那些不能解决的就随他去吧,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呢?只要没有不必要的后悔就好。对待生活乐观一点、积极一点、对待挫折看淡一些、你就会觉得生活很美好。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淡淡香梅
2012-06-01 · TA获得超过530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30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0.3万
展开全部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很多的烦恼,这是必然的事,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
在命运中,我们会在这条路上遇到许多不顺的事,这也是上天考验我们的能力。
也是在和我们开玩笑,这就在于你的心态,要坦然的面对,不要害怕,顺其自然,最终会过去!

你想想这也是老天爷在天上看到我们,在嘲笑我们的能力,不要被暂时的困难而烦恼,
常言道: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最后,祝你心中常想快乐之事,忘掉许多不快之事,这样人才会开心!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錵間蘂
2012-05-31 · TA获得超过21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92
采纳率:0%
帮助的人:87.7万
展开全部
烦恼总是会有的,也永远没有解决完全的一天,所以烦恼总是存在。今天消失了,明天又出现,后天又多了一个……如此往复。要正确看待烦恼,只能做到慢慢来,把当前最困扰你的东西想方设法解决了,一个一个烦恼的来,我们既然知道了烦恼解决不完,这样一个一个来的话,解决起来压力也不大,更加轻松。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今生为过客
2012-05-30 · TA获得超过38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6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42万
展开全部
佛家说:人生有八苦,生为第一苦。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注定都会遇到一些烦恼,我们不必怨天尤人,更不应畏缩不前,应积极面对,偶尔让自己有一种“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昂扬斗志。或许生命的真谛就在于生命旅途中历练的过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繁星流动0089
2012-05-31 · TA获得超过1.3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58
采纳率:38%
帮助的人:2172万
展开全部
烦恼,在一般人的观念中,通常是指内心的烦闷苦恼或焦虑不安。不过,在佛教中所指的烦恼,包含的范围要大得多,它不单指烦躁、苦闷、焦虑,还包括贪婪、执着、自私、傲慢、虚荣、妒忌、吝啬、错误的见解、怀疑、猜忌、生气、愤怒、憎恨、残酷、反感、愚昧、无知、麻木、散乱等等。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负面情绪、不好的心理状态。
修学佛教的最根本目标就是要去除这些烦恼。如果一种方法不能断除烦恼,那就不是佛陀的教导!
佛陀不是叫你去求长生不老,不是叫你去求升天成仙,也不是叫你去求财、求名、求利、求官、求子、求对象、求升学、求保佑、求平安……不是这些,这些都不是佛教!
佛陀教导我们要真正认识自己的身心,去除自己的烦恼,这才是佛教!

烦恼又可依其表现的轻重程度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面叫做违犯性烦恼。违犯性的烦恼是一个人不良心理已经表现在他的行为上了。比如一个人暴怒到要杀人或者杀生;由于贪心而去偷别人的财物,去抢劫;打架,骂人、骗人、搬弄是非;为了往上爬而不择手段打压别人;沉迷于追求异性、玩弄感情、吃喝嫖赌。心里的烦恼已经显露在身体的行为、语言上,称为违犯性烦恼。这种烦恼是最粗的烦恼,已经在燃烧人的身心了。
第二个层面叫困扰性烦恼,即一个人的烦恼只浮现在心里,还没表露出来,还没有付诸行动。这包括贪婪、执着、傲慢、自负、憎恶、烦躁、散乱、沮丧、麻木等。例如你很讨厌一个人,恨死他,但既没有采取行动,也没有说出来,只是在内心憎恨、厌恶他。又如你感到很焦虑、烦躁不安,但还不至于做出冲动的事情来。虽然在语言和行为上并没有表露出来,但内心已经被不良的心理、不好的情绪所占据,这叫做困扰性烦恼。
第三个层面叫潜伏性烦恼。潜伏性的烦恼是指没有表露于行动、语言和内心的烦恼。也即是说,现在没有烦恼,但并不等于说已经完全没有烦恼了,它们只是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例如:当大家在做一件好事、善事时,生起的心称为善心。生起善心、做善事时可能不会感到烦躁,没有烦恼,但是只要遇到适合的条件,烦恼立刻就跑出来了。譬如现在大家很欢喜地坐在这里听佛法开示,暂时将工作放在一边,没有烦恼;但听完之后,一回到办公台,看到一大堆还没有完成的文件,立刻又心烦了,是不是?有些修行人可以静止不动地坐在那里入定好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几夜,他的心很快乐地安住在定中。在他入定的期间,入定多长久就享受多长久的禅定快乐,完全没有杂念,更不用说烦恼了。但是当他出定后,当他看到了漂亮的东西、听到悦耳的声音、吃到美味的食物等等,内心难免会产生贪爱,这证明他的烦恼还没有完全被断除,只是在定中被定力镇伏住而已。就好像草一样,到了冬天,所有的草都死了,干枯了;但只要根还在,一到春天,它又开始发芽了。又好像拔草一样,只把草拔出来,但根没有被拔掉,有机会它还是会生长出来。烦恼只要没有被连根拔除,它就以潜伏性的状态存在着,叫做潜伏性烦恼。
作为佛教,即觉悟者的教导,目的就是为了断除这三个层面的烦恼。
应该怎样断除这些烦恼呢?
佛教将去除烦恼的方法叫做修行。

烦恼根深蒂固,想要断除烦恼不是说想断就断、轻而易举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烦恼由粗到细分三个层次,而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个阶段。修行的三个阶段分别可以去除三个层次的烦恼,即:
1.通过持戒去除违犯性烦恼;
2.通过修定去除困扰性烦恼;
3.通过修慧去除潜伏性烦恼。

参考资料: 玛欣德尊者《您想去除烦恼吗?》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