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惨败后,为何短短几个月恢复了进攻力?
很简单,德国已无退路,而德国的损失也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第2次世界大的大战欧洲现场的转折点是哪一场战争?当然是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这一点,哪怕是屡屡篡改二战、试图削弱苏联对于二战贡献的西方国家,也不得不承认。
自德国在苏联首都莫斯科城下遭遇惨败,闪击战的神话就此破灭之后,希特勒全线进攻的计划已力不从心。当然,不甘心、也绝不承认自己失败的希特勒随即开始再次纠集军队,发动了旨在夺取斯大林格勒和南高加索地区、尤其是石油重镇巴库的重点进攻作战计划,这就是希特勒的第41号作战令,斯大林格勒战役由此爆发。
希特勒虽然此时的德军已竭尽全力调集了1600多架飞机、1200多辆坦克、1.7万余门大炮、97个师150余万人的庞大兵力,但是,在苏联军队的坚决抵抗之下,历时七个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德国战败而告终,希特勒攻取斯大林格勒战役的目标也彻底破灭。
不仅如此,斯大林格勒战役之所以能够成为第2次世界大战东部战场的转折点,也在于斯大林格勒带来的惨重伤亡。战役结束后,仅纳粹德国伤亡的兵力就高达100多万。
如此惨重的伤亡,即便是占据了大半个欧洲大陆的德国依然堪称伤筋动骨,但是,就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不久,不肯善罢甘休的希特勒再次纠结了重兵,于1943年7月发动了库尔斯克会战。经历了斯大林格勒战役如此惨重的失败,为什么只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德国就再次恢复了进攻能力呢?
苏军首先,则得益于德国雄厚的国力。德国在希特勒统治的巅峰时期,仅德国人口,就高达8000多万人口,这还不算欧洲大陆诸多德国仆从国。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哪怕在战争最激烈的苏德战场,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之前,德国依然没有进行全国总动员。
对比人口近2亿,却早已实行三班倒的苏联,德国可动员的战争潜力依然十分巨大。因此,当斯大林格勒惨败之后,希特勒实行了全国总动员,不但竭力在国内扩充时兵力,也开始在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搜罗仆从国炮灰。德国因此再次将苏德战场上德军的兵力补充到520万。
其次,苏德战争爆发之后,德国已无路可退。拥有22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2亿人口的苏联,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更恐怖的是,这个庞然大物不但有着近乎无限的资源,而且得益于社会主义体制,还拥有强大的工业体系和无与伦比的动员能力。
因此,苏德战场自爆发的那一刻起,就必然意味着残酷的结果:两个国家没有一方倒下,战争不可能停止。很显然,战前大大低估战争难度的希特勒在惨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骑虎难下:如果不能继续发动进攻灭亡苏联,那么,等待德国的将是被苏联灭亡的结局。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样一个结果,无论是希特勒还是纳粹高层,都是无法接受的。因此,虽然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损失极为惨重,但是,纳粹德国依然不得不竭尽全力再次发动进攻,试图取得战略主动。
最后,也与苏联的惨重伤亡有关。历时7个月之久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虽然取得了至关重要的胜利,但是,苏联绝非毫发无损,相反,苏联的损失要远大于德国,仅仅军队,苏联就遭遇了超过200万的伤亡。
而且,由于战争就发生在苏联的国土上,苏联还遭遇了上百万的居民伤亡。如此庞大规模的血腥战役,也使得苏联南部工业重镇——斯大林格勒及周边地区几乎被夷为废墟。虽然苏联拥有无与伦比的动员能力,但如此惨重的损失,也足以使苏联伤筋动骨。
二战后苏联女兵所以,虽然取得了斯大林格勒的胜利,但是,苏联也需要足够的喘息时间和动员时间,从而回复实力。这自然也给了德国的喘息之机,更让德国有了再次进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