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怎么学习

 我来答
教育小知识123
高能答主

2021-09-14 · 教育领域为你答疑解惑
教育小知识123
采纳数:45 获赞数:20318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小学一年级的话很简单,做到上课认真听讲不开小差就已经很棒了,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做到不粗心考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分数也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小学一年级的话是幼儿园刚入小学的第一年,这一年通常是比较闹腾的,小孩子有部分会比较想家或者是想念幼儿园,还有一部分的话就会调皮的比较突出。

这个时候要管好他们的学习的话就要循循善诱,不要太过着急。

中国人口众多的现实,使得我们的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关注度不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足。随着中国人口发展的逐步趋于合理,这种状况会慢慢改变。合理的教学模式是,既注重学生共性的培养,又关注学生个性的提升。

更为合理的模式是,针对每一个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于是个性化教育就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当然,这种趋势得以实现的条件是中国人口的合理发展,并且有相当的经济支撑。

小土豆ycm

2021-06-22 · 国家公务员、教育领域创作者
小土豆ycm
采纳数:12152 获赞数:42773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小学一年级,孩子刚刚正式接触文化知识,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首先要规范其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你要用1个月的时间要你的孩子必须养成以下习惯:

1、在上新课之前有效地先预习将要学的课文。

2、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

3、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再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
二、做好“八大环节”的管理:

1、计划管理:要让孩子制定好整个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什么的计划表)。

2、预习管理:要让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找到不明白的,并在预习笔记本上记下重点和难点,上课时重点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预习的时间不要太长,一般只需7-10分钟找到重点和难点,并记录下来就行了。

3、听课管理:家长要同孩子沟通,不要讨厌某某老师,喜欢某某老师,导致偏科。听课要跟着老师思路走,将自己预习记录本上所记的重点和难点听懂并记忆在脑子里。

4、复习管理:一是让孩子闭目回想老师当天讲了些什么。二是看书本复习。三是让孩子复述课文(阅读课文和讲课文自己讲给自己听)。每隔一段时间(20天左右)要复习才能记牢固。

5、作业管理:在做作业之前必须要孩子先复习后再做作业。

要做到:⑴不复习不作业:做作业前必须先复习。

⑵不计时不作业: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一定要让孩子记下来。

⑶不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有无借漏。

⑷小结作业:作业做完一定要让孩子写小结,学到了什么。在孩子做完作业之后在叫孩子将做作业用了多少时间记录下来。并要学习,学习时间不要太长。

6、错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错题管理本”将做错了的题,错的记录上后,写明错的原因,再将正确的解答记录下来,并将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

7、难题管理:要让孩子准备一个“难题管理本”将难题解答方法记录下来,以及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在解难题时要让孩子先做,在20多分钟都解不了的题,允许孩子可以问其他人,弄懂其解答原理。

8、考试管理:除学校考试外,并在20天左右再让孩子做一次其考试题!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从口从羊咩
高能答主

2021-06-26 · 世界很大,慢慢探索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3万
采纳率:86%
帮助的人:477万
展开全部
小学时代,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它既是人生中最富有绚丽色彩的时代,又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如何使孩子的小学生活有一个好的开始呢?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的引导,首先就需要了解一年级孩子的学习特点究竟是什么。
(一) 注意力特点
(1)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在上课期间,极客老师会要求孩子先听完老师讲解例题,再开始动笔。当然,在家里,家长们也需要做好监督工作,引导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指定的事情。
(2)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还不稳定、不集中,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事物的吸引从而分散。在这时候,极客老师们会采用趣味教学法,在上课时会合理规划课堂节奏,对课堂氛围有整体把控。只有在这样正确的教育和帮助下,孩子们的注意力才能得到正确的提升。家长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来集中注意力。

(二) 记忆力特点
(1) 一年级孩子的记忆能力虽然在慢慢提升,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足,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因此就要求将大的知识细化,分成小点逐条记忆。比如学九九乘法表之前,极客老师都要求家长们提前教孩子,以每天记忆一点的方式,不断巩固记忆。这样积累下来,便会事半功倍。
(2)一年级孩子的意义识记的能力正在发展,对于已经理解的知识,能够通过逻辑加工来进行识记。如:按意义联系来识记课文,按偏旁部首归类来识记生字等。形象记忆在一年级孩子的记忆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运用多种教学用具,将知识可视化,进行简单直观的表达,让孩子更容易理解。

(三) 思维的特点
(1)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思维过程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的事物。
(2) 思维具有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3) 不能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
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在孩子的人生道路上都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举足轻重。作为成人,我们会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为孩子的未来规划,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忽视孩子的心理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

针对孩子的学习特点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抓学习目的的教育
为什么要学习?一年级孩子是不太清楚的。他们学习的动力大多源自父母老师的要求。家长要向孩子反复讲清学习对社会、对家庭、对个人都有什么用处。

2、帮助孩子提高学习兴趣
究竟要怎么学?以什么态度学?要使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具和动态课件,激发孩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通过连续的奖励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家长们也可以从多方面去启发诱导。

3、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一个人受益终身,但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孩子能自主去养成的,需要老师和家长及时、长期的引导。因此,在学校老师强调的习惯,在家里家长也要进行同步监督哦。比如:做题打草稿,错题笔记及时更新到错题本、笔记本上等等。

4、引导孩子定时、定点学习
小学生学习习惯应从入学开始培养,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制订时间表。如:早晨八点起床,晚上十点入睡,早晨要适当锻炼身体等。
有的小孩可能做事情拖沓,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使用计时器。就像在学校一样,要求孩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使孩子养成遵守时间的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儿童心理可塑性较大,只要合理培养,就可以抓好,关键在于坚持。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场攻坚战,一旦养成,受益终生。希望我们的家长能保持百分之两百的耐心与恒心,能够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打下大虾的大侠
高粉答主

2020-10-09 · 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打下大虾的大侠
采纳数:6187 获赞数:48044

向TA提问 私信TA
展开全部
对于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起码应该 具有以下几种能力,才能很好的适应小学的生活。
1.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可以理解即将上一年级小朋友父母的那种焦虑和不安全感。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什么事都在幼儿园老师的掌控之内,尤其是每个班都有生活老师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们可以说是非常放心的。而小学就是孩子们学习的场所,班主任、任课老师最大的任务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包括吃喝拉撒睡。首先,任何一个学校都不允许带零食。家长第一担心的就是,早晨孩子吃不饱,在学校饿了怎么办。所以,在升小学前的这一个暑假,两个月的时间来帮助孩子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比去幼小衔接班识字和算术要划算的多。
首先,大部分学校早晨都是8点到校,所以孩子早晨7点左右就需要起床洗漱。早晨5~7点是大肠排毒的时间,这时候的身体细胞急需要清醒,需要活动,促进肠蠕动,让身体的毒素排出。这时候,孩子需要起床,做一些简单的小活动,伸伸懒腰、踢踢腿、揉揉肚子,然后喝一大杯白开水,告诉身体,我的精神也醒来了。如果过了这个时间,7~9点,就是小肠吸收营养的时候了。如果到了9点孩子还在睡懒觉,毒素排不出来,小肠也懒得醒来运动,就错失了成长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即使是假期,有规律的作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这个假期一定要让孩子坚持自己吃饭,尤其早饭,养成一家人快乐、开心用餐的好习惯。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习惯早用餐,因为在幼儿园都是8点才吃早饭。而小学,8点就已经开始了早晨的诵读功课。7点多用餐,孩子可能没有什么食欲。最好的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不要吃太饱。过了8点以后就尽量不要再吃任何东西。这样有助于睡眠,也有助于肠胃的排空。笫二天一早起床洗漱、喝水后,用五分钟简单地做一些伸展操,让孩子全身的细胞都活跃起来,很快就会有食欲了。
另外,美味可口、吸引人的早餐也是关键。
最后,学校里每个班都有饮水机或者直饮水,孩子们带个水杯就可以了。在上小学之前要告诉孩子,当你口渴了的时候就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已经缺水了。等缺水了的时候再去补水,就为时过晚了,所以,水要定时定量的喝。
2. 学会打扫卫生
到了小学每个孩子都有值日安排。可以想象,6岁之前能在家扫地擦桌子的,凤毛麟角,即使做过这样的活,也是心血来潮,偶尔为之。即使偶尔做这么一两次家务,爸爸妈妈还要拍照晒到朋友圈,博赞呢。真正安排值日让孩子在家打扫卫生,估计难做到。现在看来,在学校打扫卫生也成了一年级学生的难题。第一学期刚开学不久,就会看到这样一幕:孩子们全部都在走廊背着书包站好,而值日生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在教室里忙里忙外。老师们也很无奈,孩子入学后没有一个会扫地拖地,即使是弯腰捡垃圾都懒得动弹。教室里的卫生单靠老师一个人难以在放学之前完成,只能第一次值日的时候让家长来帮忙。这样的场面我猜不只是一个学校有。
其实孩子们不是不会做家务,只是没有机会实践。家长们总是在想:“孩子还太小了,这些活儿长大了自然会做。”其实我想说,如果没有给他学习体验的机会,他永远都做不好,甚至不会做。日本的小花是畅销书《会做饭的孩子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主角。她4岁就会做饭了,四年级就俨然是一个小厨师、生活高手。这些生活技能难道是从天而降吗?不是。那是身患绝症的妈妈在培养她,那是生活锻炼了她。其实,6岁之前学会扫地、擦桌子、洗碗、拖地并不难,难的是,这些活能让孩子经常做、做熟练。
3学会整理物品
好习惯,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狠心的爸爸妈妈培养出来的。如果你心软,想包办,那就不要怪孩子不肯独立。
4. 学会系鞋带、拉拉链、提裤子
孩子在生活方面的一些能力,不是说出来的,都是孩子们做出来的。
我觉得,一年级的孩子,至少应该具备以下这些生活技能。
穿鞋子、系鞋带、扣纽扣、拉拉链、穿衣服、吃饭、会使用饮水机、水杯、整理书包、叠被子、收拾房间、收玩具、叠衣服、分类整理、给花浇水、扫地、拖地、收垃圾、洗碗、择菜。
5.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
记住爸爸妈妈的电话号码、自己的家庭住址以及自己家附近的标识化建筑、自己家的车牌号,是非常有必要的。
6.走丢了怎么办
7.学会化解矛盾
一年级的小孩子在学校产生矛盾更是常见。有时候同桌两个一天闹三次矛盾都到不了头。常常有两个孩子哭得鼻涕眼泪横流地跑去办公室找我。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正错都是对方的,对的都是自己。这时候,打架的过程我都懒得听。让两个孩子都站在一边,冷静一会儿,自己商量一下解决办法,想出来了,就来找我,想不出来就继续站着。不出一节课,俩孩子就手拉手找我来了。这时候再处理矛盾,分析事情经过,判定谁对谁错,俩人都可清楚了。但是一旦矛盾带回家,到了家长手里,那问题就大了。不是这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调座位,就是那个家长找到学校来要求找孩子算账。
孩子的世界有孩子的规则,有欢声笑语自然就有打打闹闹。出现矛盾,家长不能包办,因为家长不懂得孩子的游戏规则,我们自认为帮孩子处理好了,殊不知是在帮倒忙。孩子之间的矛盾大部分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家长只需要提供点子,行动,让孩子自己来。
8.与人交往的能力
这些能力,和先天性格有关系,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家长要主动、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讲话、和小朋友交往的机会,给他们一个社交圈,他们才能自觉自愿地发展自己的交际能力。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如小凌2

2021-07-01 · TA获得超过710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71
采纳率:47%
帮助的人:190万
展开全部
一年级小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几种习惯学习习惯需要训练,但对于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内容和方法上都有区别。对一年级小学生来说,主要是针对一些常规的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一)口头表达。在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养成正确、有序、说完整话的好习惯。无论哪种情况都要要求学生先想后说,想好再说,然后强调语句完整,条理清晰,连贯流畅。并学会根据不同的场合调整语气、音量和说话的方法。还要求回答提问时音量要大,语气要肯定,让全班同学都听见;纠正他人发言时态度要诚恳,音量要适中;小组讨论时要用商量的语气相互补充,音量宜小不宜大,不能影响其他小组的学习。(二)专心听讲。专心听讲是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首先应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要思想开小差或做小动作,集中注意力;其次,要求他们认真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有趣,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三)就语文学科来说读的习惯的培养很重要,根据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从二个方面进行训练:(a)初读。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正确。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督促学生养成正确的姿势以及自觉朗读的习惯。(b)精读。就是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朗读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涉猎天文地理,扩大知识面,使孩子们从小主动寻找科学的奥秘。(四)认真书写。写字时,首先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写作业之前,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一下正确的书写姿势。在学生写作业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其次,通过讲解,使学生树立形成正确、美观的印象。再次,要求学生用本干净整洁;字迹清楚规范;有一定的书写速度。为此,学生写在田字格中的生字宝宝,教师要事先给他们写好样子,让他们先观察,再书空一次,最后在练习写。培养过程中需把握的几个方法一年级小学生好动、好问、模仿性强,所以良好习惯培养应以常规学习习惯培养为主,在培养方法上重激发欲望,反复训练形成习惯。(一)及时提醒。在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提醒中是非常必要的。持久性和自控性差是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仅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要注重提醒。当发现哪个学生的表现不能令人满意时,及时送去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者是一下轻轻地爱抚,就会唤起学生的注意。(二)树立榜样。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完美无缺的榜样,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老师身上找到影子。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小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特点,教师必须发挥示范作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耳儒目染,对其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其作用不可估量。小学生的另外一个心理特点就是模仿性强,还有争强好胜心理,要多用小学生身边的伙伴给他们做榜样,激励他们向小伙伴学习。(三)恰当评价。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给儿童以劳动的快乐,觉得学习成绩的快乐,唤醒隐藏在他们心中的自豪感,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条金科玉律。”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所以一年级重要是培养好习惯的。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9)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